分享

妙音朝圣走进——北京白塔寺

 小山425 2021-10-29

20170101231354_4015

白塔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路北,寺中的白塔原址上曾有一座辽寿昌二年(1096年)所建立的大塔,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此勘查,敕令重建白塔,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称“大圣寿万安寺”。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六月,一场天降雷火焚毁大圣寿万安寺,只有白塔幸存。后在明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敕令重建寺院,改称“妙应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仅为元代的八分之一,民间百姓习惯地称为“白塔寺”。寺院虽失去了元代的辉煌,仍受到皇室重视,塔上的铜铃镌刻文字多为皇室捐铸,由此可见一斑。

现寺院由中路和西路组成,中路由天王殿、意珠心境殿、七佛宝殿、塔院(院中有六神通殿、白塔、角亭)及配殿、配房组成,西路由三进套院、配房等组成。可以说,辽元的遗址、明代的格局、清代的建筑是白塔寺的建筑特点。

七佛宝殿是寺中最大的殿宇,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朱红的门窗和檐柱,房上檐下飞金走彩,天花板饰以梵文六字真言团形彩图,中心部分排列三个龙凤藻井,密砌的小斗拱,烘托着栩栩如生的高浮雕游龙,华丽庄严。殿内现供有高约3.3米的三世佛,是北京现存的元代楠木佛像。佛像面相端庄,受到各界人士的称颂。

六神通殿是寺中唯一没有被破坏、保存相对完整的殿堂。殿中东西两侧墙上挂的八幅清代唐卡,为宫廷画师所绘,虽历经数百年,仍色泽鲜亮。东墙南侧的白马将军像更为少见,精美的八幅唐卡堪称镇寺之宝。

塔院中的白塔举世闻名,其形制是源自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是我国现存的藏式佛塔,塔基呈方形折角须弥座,代表着构成世界的元素之“地”,座上为覆钵体,代表“水”,覆钵上是相轮,俗称十三天,表示佛塔是最高的等级,代表“火”,相轮上是直径为9.7米的华盖,四周垂挂36片铜质华鬟,鬟下各垂风铃,华鬟代表风,又象征佛法伞盖,护佑众生,华盖之上是铜镏金宝顶,高约4.2米,重有4吨,代表佛教密宗五方佛。

白塔寺历经千年,作为汉、蒙、藏文化的交汇处,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蕴涵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成为北京城中越来越耀眼的一颗文化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