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则门,拉大弓,过了就是朝天宫,写大字,过了就是白塔寺”。词中的白塔寺就坐落在阜城门内大街北侧,白塔寺原称妙音寺,因寺中一座佛塔塔身通体皆白,故称为“白塔寺”。 妙音寺白塔是中国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元代喇嘛塔,也是现存古塔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是瓶式喇嘛塔造型最杰出者,同时也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这座白塔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也就是1096年。元朝时由当时入仕的著名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在原辽塔的旧基上仿照尼泊尔当时流行的式样重修了高大壮观的喇嘛塔,并于1279年建成。 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曾提出要“以儒治国,以佛治心”,遂将喇嘛教定为国教,并向蒙汉地区广为传扬,是元朝神权与政权的象征。 白塔是一座典型的砖石结构的覆鉢式喇嘛塔,有着浓郁古印度佛塔的风格。由塔基、塔座、覆鉢、相轮、华盖和塔刹六部分组成。通体涂以白垩。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塔基上圆下方,可分为三层:下层平台之上由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须弥式基座上有一座硕大的如意莲花,雕刻着24瓣莲花,莲座上有5条环带,承托着造型丰满浑厚、向下略微收进的塔身,显得坚实稳固,挺拔秀美。 前几年,白塔寺重新修葺一新,周边的环境得以整治,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白塔寺给这座城市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由白塔寺东夹道走进去,古老的四合院层层叠叠,又是一片质朴民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