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白塔寺

 道就是爱 2021-12-18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 ,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自2019年再次大修至建党百年华诞前夕刚刚重新开放。

妙应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的窣堵坡很相近。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

主要特点:台基与塔刹造型讲究,高大基座上安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上竖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有许多的圆轮,再安置华盖和仰月宝珠。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

白塔形制即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中统元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首传西藏,後传入元大都。妙应寺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筑风格,不仅具备内涵丰富的佛教意义,能适应各种活动的要求,而且更以其巍峨、情美的塔式,为元大都建筑增添了光彩和气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