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51 无影之千年白塔

 zzm1008图书馆 2022-02-01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城区皇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白塔建于元朝,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从远处就看到了白塔那雄伟的身姿。加之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白塔越发显得引人注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阴天,否则蓝天白云下,应该别是一番动人的画面。

一起了解下白塔的历史!
辽代时,妙应寺所处地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于是在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1279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史书称,这座寺庙范围是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所以面积达到了16万平方米。

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白塔寺的布局。
白塔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觉宝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

山门。
三间单檐歇山式,红墙灰瓦。1966年山门和钟鼓楼被拆除改建为商场。1997年后重修山门和寺内建筑。


门额:“敕赐妙应禅林”。

一殿。
即天王殿,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

钟楼。


鼓楼。


二殿。
即为天王殿后面的大觉宝殿殿,又叫意珠心镜殿。面阔五间,灰筒瓦顶庑殿顶,为寺院正殿,原殿内供奉三世佛像,即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流离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现陈列“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原有乾隆皇帝所赐匾额“意珠心镜”。


殿前石狮。

在岁月的冲刷中已经显得圆滑了不少,虽然已看不出当年雄伟的英姿,但是从点滴的细节中,如须弥座就可以看出雕工的精美。

这只母狮风化、残损的更厉害。



殿前的铜钟与香炉。


三殿。

即七世佛殿,是单檐庑殿式建筑,开间五间,中间三间是落地的门,左右两间是窗。


殿前赑屃一看就有年头了,可惜脑袋被砍掉了,身上的碑也不见踪影,可能是当年红卫兵小将们的杰作。




殿内的藻井和榫卯构件精美,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出了三殿七佛宝殿,向后就看到了美丽的白塔,在蓝天红墙绿树的映衬下是那么的端庄、纯洁和神圣。今天游人不多,一个人走在院落中,伴随你的只有那清脆钟声,仿若回到了元代。




四殿被围墙包围着形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并建在较高的屋基上,使得白塔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院前立着设计及建筑者阿尼哥的塑像。

殿后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佛了。我不知怎么忽然有种“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觉,难道佛都升天了。

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风格。

和大昭寺的金顶对比一下,是不是很像?
金顶上,一对鹿分左右两侧跪向法论,代表着鹿在聆听佛法。在汉人心中,鹿代表着长寿;在藏族艺术中,鹿代表着自然的和谐及神之净土的无畏。

白塔总高51米,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响,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



“无影白塔塔无影”,艺术地描绘了白塔寺白塔的独特之处。相传:妙应寺白塔无论是在白天的阳光下还是夜晚的月色下,都没有影子。这是为什么呢?
后经科学家们研究才知道,白塔的塔身呈圆锥形,像一个倒扣的钵,而且塔身上部大,下部小,在阳光或者月光下,塔的影子只能是一个局部。此外,白塔寺周边环境不是很开阔,狭窄的胡同、高低不平的地方遍布四周,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也无法看到白塔完整的影子,所以就有了“无影白塔塔无影”之说。

从白塔出来往外走,视野的右前方是二殿和三殿。走在无人的院落过道中,仿若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走,感到空旷寂静与虚无,一切就像电影画面定格了一样,只有那白塔宝盖的钟声才让你知道时间的流动!它似乎正在娓娓诉说着白塔无尽的过往……

来自话题

走进古迹
2317篇内容 11.7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1-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