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具备某种潜力——兴趣、热情、天赋或者关注。而这一切若能得到支持,就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为他们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 ——美国作家彼得·本森 “火花”理论 
如果直接把这些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写作,估计大半天也憋不出一段话,或者都是来自书本上相同的词语。 但要是把这个难题交给创作营的孩子们,他们哗啦哗啦就能留下一连串既真实又生动的描述~~ 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 
要描绘长城,我们当然要先去当一次“好汉”,亲身领略长城秋景的魅力; 一脚踩进松软的泥土中,亲自动手挖红薯,丰收的喜悦自然被一浪浪掀起; 穿梭在村庄的古建筑间,观察村民们的生活,或者就直接上前跟他们交流....... 孩子们并不缺想象力,但想象力要成功变身“创造力”,还离不开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在不同环境和主题的启发下,创作自然会变得水到渠成~~第一天,当我们一进到山里,就听到好几个孩子们欢呼起来。山楂树、核桃树、梨树....一路上是果实挂满枝头的果树,还有盛开在路旁色彩缤纷的的牵牛花。
 我发现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很容易就放松下来,闻一朵花香,伸手触摸一片叶子,尝尝亲手摘下的野果......根本不用老师提醒,创作素材随着逐渐打开的五感而来。记得有人问桃子老师,为什么观察孩子们的视角总那么到位?桃子老师说,“因为我本身也是个孩子呀!”。之前我还不太明白,直到这次在村庄探索的一路上,我发现Jennifer变成了孩子中的一员,和他们一样充满新鲜和好奇,只字不提和写作有关的事,纯粹地享受着整个过程。来到一户种着紫苏的人家门口,Jennifer表现得很兴奋,很自然地就和村民交谈起来,“我最喜欢紫苏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烤肉~~”很快,孩子们被Jennifer的热情感染,一边加入这次轻松愉快的对话,一边也跟着品尝起紫苏,去体会它的香味,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沉浸在这次味觉探索之旅中。 一路上,Jennifer并没有要求孩子们去观察任何东西,反而是孩子们找到了兴趣点,她就跟其他孩子一样好奇地围上去,她的加入激发了大家深入了解的好奇~~看到古老的建筑,根据它所用的材料推测时代背景;和精挑细选一片落叶,来一场“拔根儿大战”;小伙伴一起亲自体验推磨的感觉...... 慢慢地,我发现对孩子们来说,只要能够走出教室去户外,哪怕我们把范围限定在了营地里,他们内心也是满满的兴奋。 在教室做完练习后,Jennifer让孩子们去室外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现场创作。我心里开始犯嘀咕:外面有那么多好玩的,还能认真写吗?过了几分钟我跟了出去,发现孩子们散落在各个角落,宽敞的草坪上,宿舍门口的秋千上,滑梯旁,甚至只是趴在教室门外的台阶上,但是没有一个人在玩。这个场景让我特别感动,也让我意识到,打破教室的边界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为什么一提到走出教室,孩子们就兴奋不已?因为户外总是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为什么说室内和室外结合是一种很好的上课方式?因为“有闲暇,才会有创造”。 在户外的时间,给了孩子们脑子暂时放空的时间,去寻找和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所以再次回到教室时,当老师讲授完如何描写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之后,孩子们脑子里早已迸发出无数“火花”,按捺不住心中的表达欲,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
 游戏,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学习最大的敌人,但在这次创作营的课堂上,游戏却与学习深深链接在了一起。 “huge!”“giant.....”"还有tremendous!"提到扩充词汇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的背单词,而在我们的课堂上,这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也是孩子们团队合作一起取得的进步。所以才有了从“I saw a flower”,到“I saw a white flower”,再到“I saw a milk white flower”.......
不一会儿,每个组又拿到一个mystery box,里面装了什么?在不能打开盒子的情况下,孩子们一个个竖起耳朵使劲听,去判断,接着迅速在脑袋里搜寻相关词汇,来描述盒子里的东西。听觉训练就此完成!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所以在以游戏为链接的课堂上,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好玩但又不难的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去想尽办法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其实词汇量已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对于孩子们来说,玩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给他们一些户外探索的时间,让他们沉浸其中,然后再回到教室,就可以“有感而发”了。 
就像12个月大的孩子跟着音乐声跳舞欢笑; 就像4岁的孩子第一次在球场上拼尽全力射门; 就像6岁的孩子捏着好不容易捉到的蝈蝈向大家“炫耀”战果; 就像10岁的孩子从桨板上一跃而下向身边的伙伴泼水游戏; ......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早在学会组织语言及任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手势之前,玩耍似乎是富有成效的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作就是观察,是思考,是表达,同样也是一场快乐的游戏。
有别于别的“写作营”,这样一个“创作营”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英语写作技巧,更是引导他们打开五感,去寻找自己的“火花”,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再在兴趣和游戏力的驱动下,进行创造性的输出。
对孩子们来说,这样一种收获快乐也能收获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起来的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必将比那些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的影响更深远~~ 以大自然和生活做教材,用独特的社会、自然、团队体验,引领孩子们走入自然,认识社会,锻炼人际交往,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