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体适能市场,能成为健身市场下一个应许之地吗?

 BonGym 2021-10-29


5万亿+双减政策,突然间就让体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和儿童体适能成为了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

健身房生意不太行,加一个儿童产品可行吗?健身市场流量不足,要不要换到儿童赛道试试?这是很多健身人的心声。

再加上此前鼓励三孩的政策,似乎也让这个目标市场的想象力大了很多。

但在入局之前,大家或许仍要考虑清楚两大关键点:

儿童体适能的风口真的来到了吗?

假设风起了,你的翅膀够硬吗?


新鲜的概念:入局者众

儿童体适能,并不是针对儿童的单纯的体育运动培训。想要清楚什么是“儿童体适能”,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体适能”。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日常事务, 而不会有过度疲倦, 并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代谢性体适能。

当上述概念加一个“儿童”或者“青少年”的年龄范围 ,就是儿童体适能的定义了。

在我们搞懂概念之前,行业里已经有了一批创业者。

比如ikidfit儿童体适能,2009年就发布了儿童体适能1.0版课程,到了2021年已经更新至8.0版。

奥运冠军陈一冰,在2018年成立了型宝体智,该公司是一家以内容研发、赛事筹备、设备设施设计、产品零售以及体育公益等业务部分组成的专注儿童运动健康的科技公司。


曾经作为乐刻合伙人,如今是宾果运动CEO饶星星,2018年创立了杭州宾果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针对3-10岁的儿童提供对口的体育教育、体育训练体适能的培训服务。

在青少年培训领域深耕多年的兰博文体育创始人相九州,也布局了体适能赛道。在谈及儿童体适能市场时他表示,儿童体适能机构管理者除了需要有针对孩子体格、人格、性格培养的教育观,也需要有产品观、零售观。管理者需要跨界学习零售知识、管理知识、互联网知识,同时步入少儿体适能培训行业之前,自身需要从感性到理性思考明白这件事。

任何行业的先行者们似乎都有一些共性:嗅到了市场的先机、有良好的行业基因和创业基因、想清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以宾果运动为例,饶星星在健身行业奋斗多年,2018年在发现了儿童体适能这个领域的机会之后,他断然从健身行业中抽离。到了新的航线上,他借鉴了传统健身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打法,用数字化的思维方式把宾果运动和一般的小作坊区别开来,让宾果运动的商业模式、品牌价值得到了用户、消费者和资本方的认可。

陈一冰谈及入局儿童体适能市场的原因以及这个行业存在的机会时表示:“我是个退役的竞技运动员,对体育是有情怀的,也想把自己的运动技能带给大众体育,对全民健身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儿童体适能这个市场,站在社会价值的角度,符合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能够让下一代更加健康;于企业来说,随着二胎政策进一步落地,儿童体适能未来会有更大的人口红利,市场潜在用户会更多。”

笔者发现,目前仅公司名字带有“儿童体适能”的企业在“企查查”上就有150多家,而涉及“体适能”相关业务的企业已经达到了上千家。

显然,现在儿童体适能行业的竞争相比几年前激烈了不少。


待掘的金矿:领跑者寡

入局者众对应的,是领跑者寡。这对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只能靠自己商业模式的挑战,但也是机会。

饶星星认为,目前儿童体适能行业的市场消费者结构发生了变化,几年前孩子家长大多是70后、80后,而现在已经有了不少90后家长,他们对于体育的认知和之前的家长是不太一样的。“从外部条件看,需求在增长,从内部条件看,竞争在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会布局这个行业,行业的发展速度会更快,我们自然也要跟上脚步。”


优尼克儿童运动馆联合创始人范成兴在成都做儿童体适能这行已经两年多了,当时成都的市场可能只有几家店,而现在却是“百家争鸣”的局面。“成都的儿童体适能培训市场可以说是发展非常迅速,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同时也是代表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双减政策的刺激下,学科类机构转型和健身企业转型都瞄准了儿童运动这个赛道,相信短期内会出现井喷式发展。”范成兴说道。

在宾果运动创立的前三年,他们都深耕杭州本地市场,目前已经在杭州有8家门店,覆盖了30%-40%的市场份额。“这周我们就会在武汉开新的门店,武汉是我们走出杭州的第一站,合作模式是城市合伙人模式,而选择武汉的原因是我觉得武汉和杭州同为新一线城市,能够借鉴一些宾果运动在杭州发展的经验,未来我们当然还是会考虑入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

优尼克创立于2019年下半年,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2020年的财报给了范成兴开疆拓土的信心。虽然现在的三家门店都在成都,但扎根本地的同时他们也不排除走出成都的可能。范成兴表示,“经过近三年的打磨,在团队管理和产品体系两方面已经很成熟了,具备了批量复制的能力。所以除了成都区域,只要有好的商业条件和项目都是可以探索合作可能性的。当然我们也有想过和成都区域外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新的合作模式。”


不管是感知到同行越来越多,还是自己加快脚步开分店、探索其他地区的市场,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内部的竞争现状。

竞争加剧不代表没有机会,饶星星认为,内容端可以做“体适能+运动项目”的模式,场景端也可以把体适能作为基础,增加对户外等其他场景的引入,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也伴随着新出现的机会。

相九州认为,虽然行业有机会,但想做好企业,还需要很多工作:“企业即营销,作为创业型公司,营销做好才能有生源,才能生存下来。随后企业才有机会能去看课程与服务;体育的本质属性是竞争,机构要定期举办比赛或组织学生参与比赛,让家长看到培训效果;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作为创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明确要做一件什么事并为此组建最合适的团队。”


资本的作用:有利有弊

不管是早年间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还是儿童体适能市场,都是体育行业里现金流较为健康的领域。

所以资本在对接该类企业时也变得更加活跃,行业中不乏由企业对接资本。
宾果运动已经融资两轮,饶星星认为,由于做的是线下,加上前期发展时对技术端的资金投入较大,融资是必不可少的动作。宾果运动能够吸引资本的原因,第一是人才、团队,第二是业务成果,举个例子,宾果按照去年的收入来看是盈利的,今年应该也能够实现盈利。目前留存率大概能维持在40%以上接近50%。“还有就是商业模式,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模式提高了效率和用户服务体验。” 

优尼克目前并未融资,但范成兴对资本也是开放的态度。他说:“对于资本持欢迎态度,但也不是非资本不可,还是看优尼克的发展理念能不能与资本的发展规划达成共识吧,毕竟资本要的是规模和增量,而做教育本身更应该重视教学质量与稳定运营,所以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对优尼克感兴趣的投资人能与我们共同探讨。”

谈及对接资本,行业内不乏失败的前车之鉴。饶星星认为,对接资本一定要真诚,要理智看待行业的火热和泡沫,不要为了拿到融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回归商业本质,儿童体适能这个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存量市场,孩子的时间是固定的,儿童体适能要跟篮球、足球甚至英语抢时间,存量市场更重要的是体验、转介绍、留存率等,拉新、流量等虽然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根本。

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长期观察青少年体育培训这个赛道。他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看法,或许能够给儿童体适能行业的从业者一些启示:“先把一些服务、课程等尽量标准化,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尝试解决'可复制的人才梯队’这个问题。这些都不需要重资产投入,但需要费点儿时间、动点儿脑筋。这并不简单,但很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