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旧汤新药的美国鸡汤

 leopatralli 2021-10-30

回味了一部“旧”电影。说他旧,而不是老,不过是因为它横躺在我的laptop里多年了。是当年线向数据遍布全网而版权还没有被普及,甚至字幕组还没有被“通缉”的年代里用Qvod在各大免费电影网站中下载的高清片源之一。不过这种QMV文件或.Rmvb后缀的影片文件随着快播创始人被抓,全国以传播小黄片为理由扯掉线线传播源头而中止了免费看片时代。于是,当年的电影很多留下来的就只停留在了2014年。

这种大背景和我今天回温的电影还颇有关系。电影名字,准确的说是中文名字叫《一触即发》。为什么强调这点,因为看完电影觉得这名字真他妈shit!不知道当年是哪位字幕组朋友翻译的?难道老老实实凸显下电影原题不好吗?那么问题来了,原题是啥?电影用了整12分钟才曝出电影题目:Jack Ryan:shadow recruit. 学过英语的好处就是对双语文化的判断心里有底。即使没有过美国畅销书阅读史的人也可以从电影题目判断出Jack Ryan是一个人名。而shadow recruit才是核心。按照字面翻译,直译差不多是:“杰克·瑞恩:暗影招募”这一类含义。鉴于双语环境很难切换出语境词,通常字幕组都会采取影片内容直接取名。可惜的是,这样的案例在这部电影里翻车了。既然是翻车,说明有成功的先例。这个成功的先例大家很熟悉,有两个:《谍影重重》和《碟中谍》。而且这两个与《一触即发》都是同类题材电影:特工类。尤其是《谍影重重》,其实每部电影都是严格根据原著小说以borne(伯恩)的名字代入。今天我看的这部电影也不例外。Jack Ryan 就是这样一个电影的男主角。同样的,他也是改编自小说。与《谍影重重》如出一辙。

如果不是最近频繁的购买欧美原著畅销书阅读,我一开始也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但细想之下又是合情合理。我们国内有很多影视作品本身也是来源于文学作品,在好莱坞这样的剧本创作和文学创作常常挂钩的市场经济里更是不足为奇。

Jack Ryan系列小说是美国畅销书作家Tom Clancy(汤姆·克兰西)创作的军事谍战题材小说三部曲中的男主角。最开始的三部曲都以Jack Ryan作为题目,配上副标题作为核心内容。三部作品翻译成中文大概是《爱国者游戏》、《搜寻红十月》、《克里姆林宫的红衣主教》。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在2005年出版过一批汤姆克兰西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爱国者游戏》,以及《虎牙》、《惊天骇网》等作品。作为畅销书作者且有着鲜明的题材特色,汤姆克兰西的作品还真的常常被拿来改编为电视电影。

这部《一触即发》是2004年的电影,他不具备原著任何一部的背景基础。可以说是架空后的自我创作。可以说它只保留了主角是海军陆战队出生的背景。而把他放在了911事件后的反恐经济战中。这一点倒是符合小说作者的新时代特征。汤姆克兰西在完成最初的几部Jack Ryan小说时只是侧重于军事,这也是他整个小说创作中的最大特点。不过这一点在这部2004年的电影里被无限弱化了,弱化到仅剩于无的地步。也正是基于此,即使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也会觉得电影的情节安排有点突兀。参军入伍的原因变成了911刺激,然后进入阿富汗作战,受伤,接着被recruit到了CIA.只是在电影里,完全进入到了“初出牛犊有点怕”的节奏。可局限于电影时长,这里的艺术表现被导演以爱情戏作为补足强行强加到剧情中。这就导致了后面的剧情更显得首尾难顾、中心不足。甚至于后面让女友掺杂进特工行为的“骗智商”剧情完全不能和Jack Ryan相匹配。无怪乎这样一个好的IP竟然在2014年惨淡收场。

其实Jack Ryan并不是第一次被搬上荧幕。这位美国英雄的银屏处女秀是1991年,正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就是克鲁尼、斯皮尔伯格大放光彩,好莱坞电影创作技艺在电影工业创新不断的年代。那个时候各类题材片都显得十分成熟。科幻片、爱情片、战争片都有好的作品列入电影百年史。而Jack Ryan的第一部作品《猎杀红色十月》也刚好在“80”后(1985-1995)的空档。影片也遵照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把故事背景设在1985年。也切合时代背景下的戈尔巴乔夫治理下的苏联。1990年2月,电影过审,紧接着苏联解体。于是该片一上映就被冷嘲热讽已经过时。

相同的情况还是被2004年的《一触即发》凭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规律给预兆了。911事件距离电影上映的2014年已经超过13年,还是个西方很不讨好的数字。加上电影男一号也不是马特达蒙这样的一线影星,号召力整体也下降许多。甚至不如拿Jack Ryan的原著重新拍一下来的更为妥当。导演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厘清这部电影的意义何在。一会儿是爱情,一会儿是特工戏。爱情片没那么甜腻,特工片又没有任何特色,哪怕是突出Jack Ryan的本事。要知道,原著中的Jack Ryan可是做到了CIA的副局长的位置。但在本作中他确实个生手,还是个小鲜肉。可是同样的生手小鲜肉放在王牌特工里却能做到突出重点。总之,是完全毁了一个好IP。

那么这部电影有没有点看头呢?秉着文艺作品总要有其作用或突出点的原则,即使是再烂的片子我也要想办法给他找出点存在感来。毕竟是第二次看片,我还真的发现剧情的可取之处。

这部剧虽然乱改。但和原著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给美国找攻击对象。而汤姆克兰西的作品中军事题材最突出的斗争对象就是恐怖主义。一般这种好莱坞化的电影就会政治化体现:给反派安插一个美国的敌人。原著通常都是冷战对象苏联,这和汤姆克兰西创作时代背景贴合。电影里换做了俄罗斯,但不是直接作为俄罗斯出现,而是俄罗斯的公民里仇恨美国的国家情怀衍生出来的个人组织:一位俄罗斯企业大亨。现实中这样的大亨是没有存在的基因的。因为俄罗斯在普京时代已经干掉了多家大亨,尤其是金融大鳄。那么,电影值得赞许的地方在哪里呢?

电影设定的背景!开场就是主人公是个学霸。CIA负责人在他阿富汗战场回来疗伤时期就看上了他的学霸才能。招募他进入华尔街。只不过承诺的“办公室工作”最终因为电影需要变成了“operational". 也正是金融分析师的学霸加持才因此引出了后面的剧情。这一点,他和当下国际形势十分相似。美俄在联合国大会上意见不统一,让俄罗斯持续拥有格鲁吉亚石油管道线路而一路吃香。全世界美国国债持有人开始抛售美元,实现美元化。但在这个时候,这个俄罗斯财阀却暗地里一边支持自己的儿子在美国本土搞恐怖主义活动,一边大量买进美金。准备在恐怖行动得逞后引发金融危机。这种背景只是双重加持。而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因为美金超发以及中国手上握有大量美债而在抛售美金,实现去美元化。今天去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感受着艺术表现的现实生活与我们变得如此接近。以前只是当作电影看待的生活如今却就在身边影响着自己。

其实,Jack Ryan和汤姆克兰西的其他作品都是很优秀。美国的畅销书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写作模式来创作并且实现IP化的,因此他们与好莱坞衔接可以做的及时而迅速。《一触即发》只是一时栽了。遇到好的商业导演还是能来个绝处逢生。譬如当年李安去导演浩克,同样不见得多好。被纳入主漫威宇宙后,浩克电影系列就翻身打了个漂亮仗。

我也去查过Jack Ryan的剧改。发现他有电视剧版。或许美剧下的Jack Ryan能因为节奏控制的把握变得更让人接受一些。不管怎么说,包括Jack Ryan在内的个人主义英雄范儿才是美国的特色。《一触即发》里的Jack Ryan那种被拍出东方爱国主义味道的英雄片实在是在东西两边都不讨好。从这点来看,去读一本原著,感受原汁原味的作者思路,显得更香、更有味道。这或许也是许多原著魅力大于剧改的一个共性吧。毕竟,那些被IP化的原著,起于他成功的故事原著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