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俄相机的神话之一——КОМЕТА,永远的彗星(全文)(首度公开,不看后悔!)

 songnos 2021-10-30
[这个贴子最后由ludwig5648在 2004/07/09 08:58pm 第 6 次编辑]

建议直接看Word文档
苏俄相机的神话之一——КОМЕТА,永远的彗星
1958年国内出版的《大众摄影》上刊载一篇文章,说是苏联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相机,文中描述它各方面都超过来卡M3,并且准备于1960年左右投放市场。不过文章并没有说明它的牌号。
我看了这篇文章吓了一跳,苏联当时能和来卡M较劲的135相机只有基辅和列宁格勒。前者比来卡少了自动变换取景框,所以给来卡M3赶下了世界通行新闻机的宝座。后者是苏联化了吃奶的力气造出来的,功能上了不起,可是多年以后发现取景和发条系统设计太薄弱,工艺也是不能比的。真的要有这么一种照相机,来卡还能说是平视相机王吗?
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下定决心要找到这架相机的资料。心想要是某年某月还能让我找到一台实物,那这辈子也不想再要其他相机了。
它的资料很少,很难察。尤其是对具体功能和牌子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用google和altavista也只能是大海捞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这台神秘的相机终于浮出水面,厂方给它起了个很有吸引力的名字——КОМЕТА(彗星)。
这是由俄罗斯克拉斯诺格尔斯克机械厂1959推出的产品。仔细看了技术参数,发现她的确名不虚传。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КОМЕТА属于专业级平视测距相机,可使用刺刀式卡口座的替换镜头。替换镜头的规格是很齐全的,有20、28、35、50、85和135mm。所有的镜头都能做到和测距器联动。”
该相机采用了和来卡M相机结构上完全相同的取景和测距系统,可以随镜头全自动变化框线,能够配合50、85、135mm镜头使用;还具备视差自动补偿功能。如用其他镜头需要附加取景器。
众所周知,平视相机在和镜头衔接的问题上要比单反困难得多。尤其是测距联动问题更不好解决。称雄苏联数十年的基辅系列,由于测距的时候内卡口伸出外卡口过多,使得苏联生产的20mm镜头怎么也装不上去(1950年代末西德蔡斯给同卡口的康泰克斯Ⅱa/Ⅲa配套的Biogon21/4.5镜头只能目测距离。)。而28mm镜头也只能目测距离。列宁格勒、卓尔基和菲特稍微好些,但是同样由于联动凸轮行程的问题造成20mm只能目测,50、85、135mm镜头最近拍摄距离比基辅卡口远很多。这样一来当时世界上似乎只有来卡M能做到全焦段测距联动了。半路杀出的КОМЕТА,的确给了来卡一个下马威。
不过最了不起的还是卷片、快门和测光系统。先说说快门。
苏联,直至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总共出产了大大小小几百个品种几千万台相机。可是1秒到1/1000齐全的相机屈指可数,机械快门的更是难找。КОМЕТА却大不一样。表面上看它只是沿用了卓尔基的机械式三轴横走布帘快门,但是速度却达到了惊人的15秒到1/1000;这在苏俄相机里是绝无仅有的。连来卡也难望其项背。
这个全机械快门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宽广的曝光时间范围,是因为它结合了著名的德国康泰克斯S单反和埃克塞克塔单反的快门结构。它的调速盘直径很大,是因为有绿、黄、红三圈刻度。绿色刻度是常用的1、1/2、1/4、1/8、1/15、1/30、1/60;黄色刻度是高速档,有1/125、1/250、1/500、1/1000。红色刻度包括B、2秒、4秒、8秒、15秒。机身背部右上方还有一个类似康泰克斯S的快慢速变换钮,同样分绿、黄、红三档。相机配有附件插座和X同步插孔,同步速度更是达到了1/60;这些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世界一流水准了。唯一的缺憾是相机没有自拍。
КОМЕТА是最早采用扳把卷片的苏联相机,虽然问世比来卡M3晚了几个月,但是先于他使用一次式扳把,使用起来比早期来卡M3方便许多。
看到这里我又吓了一跳,感情КОМЕТА是要让来卡M3给他提夜壶啊?可这还远没有完。
我又去查了《苏联摄影大全》(是俄文全本,不是国内知识出版社1987年删节70%以后的丝瓜筋版本。),发现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КОМЕТА是苏联第一种半自动曝光相机(请不要误以为是自动曝光,俄文半自动曝光含义很广,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联动测光纯手动控制都叫半自动。只有程序曝光才叫全自动。),它利用机械上的连接结构达成了光圈、速度和测光表联动的目的。”
好家伙,这玩意儿竟然还能联动测光?赶快再去查网站,找到一张插图,才发现不仅仅速度联动,光圈也联动。这架相机使用超高灵敏度硒光电池作为光敏元件,和基辅,康泰克斯相机一样有盖板保护。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光电池几十年也不老化(现在的基辅测光失灵绝大多数都是计算盘碳膜电位器磨损或者电流表震坏造成的,光电池老化的很少。),加上完全依靠机械结构转动电流计表体实现联动,不存在电位器磨损的隐患。可谓长寿测光系统。这套测光表的适用于16--250 ГОСТ的胶片。
为了实现联动测光,КОМЕТА独创了一套专用卡口,卡爪、测距联动、取景框联动和锁紧方式和来卡M卡口相同。但是为了实现测光与光圈联动,在每个镜头的卡口端面上还铣出了专用的凸轮。这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卡口在机械结构上虽然允许装上Leica-M系列镜头,但是由于机身法兰焦距为30mm,实际上并不能来卡通用。
当时的来卡M3测光表只能实现速度联动,而且是作为附件加到相机上的,光电池又缺乏保护。和КОМЕТА比测光,来卡M3又失一城。
一台相机机身再好,没有好镜头也是一堆废铁。КОМЕТА的专用配套镜头有:
Руссар 5.6/20。6片4组,带有专用取景器。1950-1960年代国际公认的三种最佳超广角镜头之一。
Орион-15  6/28。仿德国蔡斯Topgon,原设计为航拍镜头,4片4组。光圈较小,大光圈时边缘光亮度有极轻微衰减。综合像质极佳,也是当时国际上最好的广角之一。
Юпитер-12 2.8/35。蔡斯Biogon之翻版,6片4组,原为战前广角镜头头牌。原设计为航拍地图专用镜头,真正零畸变,零渐晕。综合像质极佳。
Меркурий-1  2/50。标配镜头。捷克设计和制造。7片5组,突出特点是分辨率极高,明锐度也不错。完全以像质取胜的普通规格镜头。
Юпитер-3  1.5/50。大光圈标准镜头,蔡斯Sonnar之翻版,7片3组,设计于1930年代。公认其像质优于1950年代以前来卡原厂大光圈标准镜头。其实有兴趣的影友还可以将它和来卡M3最初配套的Summarit 1.5/50进行实拍对比,相信可以得出有趣的结果。
Гелиос-40  1.5/85。苏联设计师的经典产品,由战后蔡斯设计的Biotar 75/1.5镜头而来。以前从它的规格上认定它是仿来卡产品,后来才发现真正的祖宗是蔡斯Biotar。这个头国内常常称之为人像王,大光孔时景深接近于零,掩盖了它的卓越品质。早期产品比1980年代以后的好出许多。这款镜头用于平视相机,也只发生过这一次。
Таир-11 2.8/135。仿战前蔡斯产品(战前蔡斯未实际制造),4片3组。苏联著名的大光孔中焦镜头。
这套镜头均为东德代加工镜片(50/2为捷克造),苏联制造镜筒和光圈并负责组装。和不同卡口的同类苏联镜头一样,有红色П符号。这类镜头质感和明锐度卓越,能拍出现代俄头拍不出的“德国风味”照片。这套镜头无论从设计水平还是加工质量,乃至最终的成像质量,在当时都是世界一流的。
可悲的是这是一种以追求政治影响为研制目的的相机,当年它的设计师引用赫鲁晓夫评价东方号的一句话来形容它:“我们总算超过西方人了。” 以苏联的工业能力,这种卓越的相机有着更为“卓越”的成本。而这使得苏联的工业,以至于国家理念决不会允许它长期生产。在手工试制了个位数的几台精品以后,КОМЕТА不得不如它的名字一样,快速地消失,并被历史所淹没。
不过苏联人还是聪明的,他们知道造的是天价的精品,而政治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再没有硬着头皮干下去。他们省下巨大的工业能力制造高质量,同时更切合实际的真正的工业品。而我国的红旗好多都不能用,却还要死撑面子干上10年造它200多台。事实上我国有好多人到今天也没有懂得一个道理:相对于先进的工业技术,审时度势,自知之明才是更大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