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论》:世界在变,认识也要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光明在前dkytwa 2021-10-30


 
大家好,我是寒牛出栏!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讲认识运动中,所遇到的变与不变问题。
 
在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具体应用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合适与不合、有效与无效、正确与错误等情况。
 
类似感冒不舒服,遇到吃完医生开的药,病症还没有好转的情况。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2个问题。

①、认识运动:世界在变,认识也要变。

②、认识运动:万变不离其宗。
 
请继续往下读,精彩内容在下面。



 
一、认识运动:世界在变,认识也要变
 
《实践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运动总规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

我们认识运动轨迹,是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形式,做无限循环。
 
认识运动,就好比在操场上跑步,围绕着足球场不停地兜圈。跑步运动会结束,那么认识运动会有结束的时候吗?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一段原文:
 
“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毛主席认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最终实现了预期目标,胜利完成某项工作,那么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一件工作胜利完成,或大致完成,只表示一个阶段认识运动完成了。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经常遭受挫折。
 
原来预定的计划和方案,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失效,导致我们没有胜利完成工作。
 
例如,感冒发烧去看医生,有时候药吃完了,还没有转好,还需要再次去看医生。
 
建筑设计师,出了一个楼盘效果图,甲方看后否决了,这个就需要反复修改方案了,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618来了,负责网店的营销经理,熬夜制定的线上促销方案,结果被老板否定了,否定之后肯定要调整修改。
 
去户外钓鱼,按过去经验做窝和搭配钓组,结果钓了半天一条鱼都没有上,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钓鱼方法。
 
类似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来看看《实践论》的分析。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总结到:
 
“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毛主席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个问题,阐述得非常深刻到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
 
这段话,有点抽象,要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可以理解为“科技条件限制”,或“技术限制”。
 
另一个关键词:是“客观过程的发展和程度的限制”,可以理解为“客观发展情况限制”或“客观限制”。
 
综合来讲,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但是仍遭遇失败,导致工作没有胜利完成,这是因为受到技术条件限制或客观发展情况的限制。
 
在专栏第三篇文章中,我们讲过,要确保工作胜利,就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让自己主观想法符合客观实际。
 
主观就包括理论知识、计划方案和主观愿望及创意;客观就包括技术条件、客观事实和客观发展情况及程度。
 
方案对路了,计划落实了,工作胜利完成,从宏观层面来讲,是主观想法同客观事实相符合。从微观层面来讲,工作胜利完成,是理论和实践做到实质性的结合。
 
反过来,方案失败了,计划流产了,工作没有胜利完成,是因为宏观方面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微观方面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原因是受到技术条件和客观发展条件的限制。
 
我们来举例说明,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
 
比如企业上市问题,有国内上市和海外上市两种渠道,而国内上市有分主板、中小板、新三板三种方式。
 
在国内主板上市要求比较高,有几大硬性条件规定:一是连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公司;二是企业三个财年净利润累计超过人民币三千万元,或者最近三个财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三亿元;三是同股同权等。总体来讲,对企业盈利要求比较高,故此A股以成熟大型企业为主。
 
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看上去都很牛,但前期盈利能力比较差,满足不了国内主板上市条件。由于企业主观想法和市场客观情况不相符,所以很多企业无法在国内主板上市,于是谋求海外上市,以求解决资本问题。
 
美国上市条件比较宽松,纽交所的中小板市场、纳斯达克都欢迎全球成长型的公司去上市,对企业盈利要求没有做硬性规定。所以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扎堆去美国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股票发行人的主观思想,同美国金融市场的客观情况比较相符合,所以就能实现成功上市。



 
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工作就容易走向胜利。

这就好比瞌睡遇到枕头、螺钉遇到螺帽、干柴遇到烈火。
 
但是,瞌睡不一定就能遇到枕头?也有落空和失败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办呢?

我们来看毛主席给出的解决方案:
 
“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和理想的路上,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失败,我们需要通过反复地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纠正错误认识,使得主观想法符合客观事实,最终实现自己预定目标和理想。
 
简单地讲,就是一个总结失败、吸取教训,走向成功的过程。
 
毛主席曾多次讲过,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总结经验,有两层意思:一是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二是善于总结成功经验。从总结对象来分,有自己的、团队的、也有他人的失败和成功经验。

毛主席还认为,总结失败的经验更重要,这样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