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认识论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的归纳

 chao欧巴 2018-02-24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谬误则可能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正确的认识。

 
二、真理客观性原理(真理绝对性原理)
1.[原理]: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表明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即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