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29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小火炉,那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具有益气温阳的效果,无论是对于手脚冰凉,还是全身畏寒的情况,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编辑/王超、个个) 怕冷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现在不少人一到了冬天,就手脚冰凉,甚至钻被窝里躺半宿都暖和不过来,只能采用多穿厚衣服、每天泡脚的方法,也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 还有一种情况,因受风受凉后治疗不得当,以至于寒邪留滞体内,加上身体阳气不足,出现常年畏寒、怕冷、怕风,在空调环境或者冬天,经常出现感冒、肩背疼痛等症状。 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小火炉,那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具有益气温阳的效果,无论是对于手脚冰凉,还是全身畏寒的情况,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大椎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01 3个简单操作,帮你“暖”起来 1.戴围巾法 大椎穴在上背部,是阳气汇集的地方,也是身体最容易受寒邪侵袭的地方。当寒邪、风邪侵袭人体的时候,最容易进入身体的门户就是上背部。 因此,用围巾把大椎穴及上背部围住,既能够保证外邪不得入侵,同时又能顾护阳气,起到保暖的效果。戴围巾是最简单的取暖方法,尤其适合于老年及阳虚的人群。 当感冒初起时,很多人会首先出现后头部和上背部的酸痛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吹风机法。 选用吹风机最小的风力档,热风模式,将吹风机对准大椎穴,距离大椎穴10厘米左右,持续吹5~10分钟,直到大椎穴处皮肤微微发红,或者上背部和头部微微汗出,就可以停止了。 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预防感冒进一步加重,同时有很好的温阳效果。当家里没有艾灸等材料时,可以采用吹风机法治疗。
· 以上方法均适用于寒证、虚证,若是表现为口干、咽喉疼痛等热证时,不建议使用以上方法。 02 一用就灵的阳气“开关”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背部本来就属阳,这个穴位又是在背部的最高点,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意思是,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管理人体一身之阳气,而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也就是说,全身的阳气都在大椎穴处交汇。刺激大椎穴就是打开全身暖气的总开关,能达到调节全身阳气的目的。 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容易感冒,刺激大椎穴就可以帮助人体振奋阳气,抵御外邪。
患者,男,43岁,全身怕冷伴关节疼痛10余年。患者年轻时在部队工作生活,长年驻扎在严寒之地,也曾多次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10余年前逐渐出现全身怕冷,自诉从骨头里往外透着冷,穿多厚的衣物都不能缓解,伴有关节疼痛,遇寒加重。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无缓解,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 我们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发现患者大椎穴处和神阙穴处皮肤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位置。因此,在针刺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大椎穴、风门穴处温针灸和隔姜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第1次后患者自诉觉得比以前更冷,后背部瘙痒,但大椎穴处的皮肤温度较以前略有升高。我们考虑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是艾灸后寒邪和阳气正邪交争的表现,嘱患者不要着急,继续治疗。 在以后的治疗中,我们延长了每次艾灸治疗的时间,每次艾灸40分钟,同时加大了艾灸量,每次艾灸4壮。治疗2周后,患者怕冷的症状逐渐缓解,关节疼痛的程度也逐渐减轻。后经过3个月的治疗,症状逐渐消失。
艾灸大椎穴具有很好的温煦阳气的效果。此患者因阴寒内生,阳气不足,艾灸治疗后阳气被鼓舞,正邪交争,治疗早期反而出现畏寒症状加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阳气日益充盛,驱寒邪外出,因此怕冷、关节疼痛等症状逐渐缓解。 此外,该患者在治疗初期汗出较多,到了后期汗出逐渐减少,直至不再汗出,这是阳虚患者艾灸后比较常见的反应。在艾灸过程中应细细体会症状的变化,根据症状随时调整艾灸的治疗时间及灸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