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背山,秋色惹人醉(上)

 阿榧榧香 2021-10-30

★旅游地点:宜兴龙背山风景区

不知道什么时候,龙背山国家森林公园更名为龙背山风景区了,同时也成功地评上了4A风景区。可能是景区自己也觉得没有一座山,不好意思称森林公园了吧?

这次我们是从人民南路的一号进入景区的,这是公园的正门,停车场居然已经满了,我们只能停到路口去,也就步行了三百米的样子。今天适逢周末,游客还是很多的。

正门是阳羡门,大凡能叫“阳羡”的,地位估计就是不一样的。进去是瀑布广场,虽然是人工瀑布,但是黄石堆叠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广场很大,门口那么多游客一进来,就被分散开来,并不觉得拥挤了。

距离广场不远是砚池,虽然湖泊不是很大,但湖里的游船很多,基本上是家长带着孩子在游玩,也有极少的情侣泛舟湖上。

湖边的风景还不错,垂杨拂堤,湖对岸是茂密的树林。如果有座山做背景的话,那就更好了。

在文峰路口有一片蔷薇园,原本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因为现在并不是蔷薇的花季。

没想到旁边还有一片月季花圃,规模还挺大。月季花们大略地根据品种分块栽植,虽然没有竖上花名的名牌。

月季园旁边的草地上,栽种着几株红枫,这会儿正鲜红欲滴,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无怪乎人们“停车因爱枫林晚”了。这颜色鲜艳的程度,一点儿都不比月季花圃里的满圃红花差。

往上有一个浅浅的坡度,一溜儿的竹制长廊在竹林的边缘排开,两侧连着竹亭,居然还是重檐的。

后面是一片竹林,虽然竹林的面积也不算小,环境也很清幽,但宜兴的竹林那实在是太多太普遍了,所以这一带反倒没有游客。

在文峰路与杨林路的交岔口,有一尊徐悲鸿的雕像,他身着西装,右手自然下垂,左手的臂弯里还搭着一件大衣。

旁边就是宜兴文艺名人馆,分设美术、文艺、陶艺三厅,逐一展示宜兴一代又一代的文化艺术名人。要说宜兴的文艺名人,那真是名人辈出,代不绝书。

美术厅一进去就看到奔马图,这是徐悲鸿先生最为人称道的作品。画家徐悲鸿,也是宜兴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大师,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从小随父学画谋生,先后到日本、法国留学,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就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聘请齐白石为学校的教授。三十年代,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先生在法国、苏联举办个人画展,并作讲演,引起轰动。

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到东南亚各国卖画筹款,联系华侨,支援抗日,赈济难民。抗战结束后,受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院长。他的《奔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奔腾向前的象征之一,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建国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除了徐悲鸿这位代表人物,还有吴冠中等人,也是名扬海内外的画家 。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钱松喦,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1977年任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为中国驻联合国大厦办事处作大幅国画《长城》,代表作还有《春满石城》和《泰山顶上一青松》等。

吴大羽,我国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凯旋图》、《演讲》、《渔夫曲》等。著名画家吴冠中,还是他的学生。

尹瘦石,著名书画艺术家,1945年在重庆为毛泽东画像,与柳亚子举办《柳诗尹画联展》。

陶艺厅很显然,主要展示的是紫砂作品,宜兴的紫砂久负盛名。自古至今,宜兴也涌现了很多紫砂艺术家。根据不完全统计,宜兴从事紫砂艺术的人员,有九千八百多人。还有一些没有收录在《宜兴陶瓷艺术人物录》,有可能超过一万人了。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了制陶的历史。在当径、西渚、丁署镇一带,遍布古窑窑址。

紫砂文化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以独特的泥料和独特的泥片成型工艺,以及与茶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紫砂艺术。

均陶古称宜均,以均釉和堆贴花技艺著称,明代的欧子明的欧窑、清代葛明祥和葛源祥兄弟的葛窑,都是宜均和紫砂的名窑。陶艺厅共介绍了已故的陶艺名人和陶艺大师三十五位。

展览厅陈列的是华夏民俗文化史料,清代的刺绣“百子嬉春图”取材于民间传说,传说周文王有很多儿子,等到路边捡到了雷震子,正好是一百个,所以有“文五百子”的说法,也是被认为子孙满堂的祥瑞寓意。

还有像《八仙过海》的清绣,一些古代的文书契书,还有一些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老物件儿。说是陌生,是因为我们都没有用过;说是熟悉,因为很多江南的民俗馆里都有。

文艺厅展示的是宜兴籍文艺名人,例如唐代文学家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被学者誉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

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分别从少年听雨、壮年听雨、而今听雨三个时间角度来写,将漫长的人生岁月浓缩在一首词中。此词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还有一阙《一剪梅》更加出名:“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千古传唱。

明代吴炳的戏剧“灿花五种”《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被认为是传世佳作,其中《绿牡丹》流传最广。

清代以陈维崧、蒋景祁、蒋永修等一代词坛名家创立的阳羡词派,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流派。徐致章、程适等创办于民初的“白雪词社”颇具影响。

还有很多文艺工作者,例如剧作家于伶和革命家潘汉年,是三十年代上海党的革命文化工作主要领导人;作家葛琴,著名戏曲及导演艺术家阿甲,新闻学家潘梓年、徐铸成、储安平,诗人沙蕾,演艺界范雪朋、张——音乐家储师竹、蒋风之等,可以说,宜兴的文艺名人真是看得令人咋舌啊!

万种风华今始盛,清秋拾取夜新凉。

斜阳水浸无人渡,醮墨相思一叶黄。

——七绝

自驾游:宜兴龙背山风景区

11月初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