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四川一名86岁老裁缝找县委,称曾救过开国将军,结果如何?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1-10-30

1983年,四川秀山县(现隶属重庆市)的一个老裁缝,突然地让儿子去找县委领导。这个老裁缝名叫李木富,当时已是86岁高龄了。

按理来说,一个普通的老裁缝,老老实实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怎么会突然让儿子去找县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听说了一个让他激动万分的消息:近日,有一位开国将军来县里寻找恩人。

这名开国将军名叫段苏权,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他还是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八一勋章的获得者。而且,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获得过朝鲜的一级国旗勋章。1964年,周总理还曾亲自点将让他出使老挝。

秀山在全国并不是很有名气,突然来了这么一个老将军,自然引起了很多媒体和老百姓的关注。而更让老百姓一开始不理解的是,老将军来到秀山县后,还做了一件挺“怪”的事:

他在县领导的陪同下,走遍了当地山区,一连查看了5个岩洞。

段将军当时已是67岁了,多年征战下来,身体本身就不太好,他到底在山区找些什么呢?后来大家才知道:49年前,段将军曾差点死在附近,是一个村民救了他。他要寻的,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老裁缝李木富耳朵里,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年救的“小兵”现在已经成了开国将军。于是,他马上让儿子去找县委领导,说明:他就是段将军要找的人。

一:英雄落难

在军界,只要提到段苏权将军,很多人都会用5个字来形容:英雄出少年。

段苏权是湖南茶陵人,14岁加入青年团,16岁参加红军。因为敢打、敢拼,又很懂战术打法,很快他就得到了重用。

1934年,段苏权被任命为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18岁就成了独立师政委,仅凭这一点,咱们就完全能推断出段苏权有多么骁勇善战。

这一年,贺龙、任弼时等人准备率红二和红六军团从贵州回湘西,段苏权和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则奉命暂时留在当地,跟敌人打游击。

这样的安排,是万般无奈下的选择。

当时,段苏权和王光泽的独立师一共只有800多人,枪更是少得可怜,只有400多条。他们必须靠这仅有的力量,牵制住敌军,保证主力部队顺利东进。

除了拼命,没有别的办法!

为了完成任务,独立师在黔东一共打了20多天,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20多次,让搞不清状况的敌军一度认为我军主力还在。然而,主力顺利转移后,独立师伤亡也不小。

1934年11月25日,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等600多人,被敌人逼进了四川秀山。两军交战中,一枚子弹射中了段苏权的脚踝骨。他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根本无法动弹。幸亏几个小战士冒死把他背了下来,他才安全撤出。

接下来,段苏权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

当时,他已经完全不能行走了,需要4名战士轮流抬着他。秀山的路很不好走,时不时就要爬坡,饿着肚子的战士们在没有任何供给的情况下,本身就很难前行,更何况带着他这样的伤员。

情急之下,段苏权便跟好兄弟王光泽商量,让他们不要管自己,先去跟主力部队会合。王光泽跟段苏权搭档多次,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咬牙答应。

大部队走后,段苏权拖着伤腿,艰难地前行着。当时,秀山县一带都是国统区,后有追兵,附近还时常有团丁巡逻。

走着走着,段苏权因伤势过重,倒在了附近一村庄的田埂上。村里出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人,老百姓都赶紧跑出来看,团丁们也闻讯而来。

团丁们早就听说附近有红军出没,通过段苏权的衣服和伤势,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一个落队的红军战士。于是,他们想都没想就拿出刺刀,准备下死手。

正巧,老裁缝李木富看见了,赶紧冲了出来,大喊:“他脚踝都被打断了,你杀他做哪样嘛!” 这句话,显然让团丁们十分不解,他们没想到还有人敢给红军求情,便问:“你和他是哪样亲嘛?”

李木富赶紧否认,只说这小伙子还年轻,又是将死之人,这时候还去捅刀子没必要。毕竟有那么多老百姓围观,再加上李木富在当地还是有些名气的,早前他还给团丁们做过衣服。

于是,团丁们商量了一下后,便搜了搜段苏权的身,拿走了一块大洋,然后就把他留在了田埂上,去别处巡逻去了。

二:英雄变“乞丐”

团丁走后,乡亲们也就都散了,只留下李木富一个人。他思来想去,还是不忍心把段苏权一个人留下来,不然他只有死路一条。但在当时,没人敢把红军往自己家里领。毕竟,要是被反动派发现了,全家都难逃一死。

于是,李木富先是把段苏权背到了附近的一个庙里。当时,段苏权苏醒了一小会儿,李木富便扯了一些稻谷草给他铺了个窝,并答应晚上会来给他送饭。

说来也真是奇迹,在庙里待了两天后,段苏权的情况居然好了很多。后来,段苏权的情况被部分村民发现后,就有人好心劝李木富:你这样藏“共匪”,被抓到了是要去坐班房的。

李木富这才觉得把人留在庙里太容易被发现,便跟妻子杨桂花一起,把段苏权连夜背进了一处岩洞里。

当时,秀山县有很多岩洞,洞口都长了杂草,非常隐蔽。李木富让妻子给段苏权做了一个简易的家:褥子和被子都是稻草。

床铺好后,李木富告诉段苏权:“你就在这里养伤,千万莫出去,我早晚给你送饭来!”此后,李木富白天忙完,晚上必拿着红薯或苞米来给段苏权吃。

可能现在有些年轻的朋友会觉得,不过就是给伤员送个饭,但大家要明白,那可是1934年。当时,像秀山这样的穷山沟,老百姓自己都过得朝不保夕。每次吃着红薯,段苏权都感激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更让段苏权感动的是,李木富和妻子杨桂花还想尽办法给他治脚踝。杨桂花认识一个姓苏的大夫在街上开药铺,便经常去他铺子里给段苏权拿点药。这苏大夫也是仗义之人,听说李木富一家救了个红军,不但没去报官,还每次都多送点药。

日子一天天过去,段苏权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他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敌人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便提出:我要去找大部队。

李木富夫妻俩知道留不住他,便找人给他做了拐杖,还贴心地在拐杖上,安上了一个竹筒,算是他的饭碗。

分别那天,夫妻俩都来送段苏权。这个18岁的孩子,身上破破烂烂,当段苏权对他们千恩万谢时,夫妻俩都在内疚家里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给他。

与李木富夫妻俩分别后,段苏权一直在苦苦寻找师长王光泽和战友们,却怎么都找不到。他不知道的是,当时师长王光泽已经牺牲了。

原来,王光泽和战友们离开段苏权后不久,便受到了敌军的重创。为了让弟兄们有机会活下来,王光泽命令大家分散突围。

结果,他在离湖南境内不远处,因口音不对被敌人发现并逮捕。在大牢里,敌人想尽了办法让王光泽投降,他坚决不从。最后,31岁的王师长英勇就义。

这一切,段苏权都不知道,他拄着拐杖,一边乞讨一边四处观察,希望找到部队的蛛丝马迹。到了晚上,他就跟乞丐一样住在土地庙里。

期间,段苏权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其中包括提醒他快跑的小乞丐,愿意免费让他搭船的船夫。这些人的名字,咱们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他们的善举,段苏权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三:老首长对他说:我们还给你开过追悼会

因为实在找不到老部队,段苏权决定先回老家湖南再想办法。他又是搭船、又是扒火车,终于在1935年7月份到达了湖南攸县皇图岭车站。

站在车站,段苏权已经完全是一副乞丐样了:他的头发很长,破棉衣结成一团,拐杖已经变了形,身上更是一文钱都没有。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他过得太难太累了,能顺利走到这里已经是一个奇迹。

正当他发愁接下来不知怎么办才好时,一个湖南茶陵口音的老乡,突然和他说起了话。原来,段苏权问路时,暴露了自己的茶陵口音,正好被眼前这位老乡听到了。此人名叫刘维初,在附近开了一家豆腐店。

刘维初是个热心人,原以为只是遇到个落难的老乡,便想给几个铜板帮帮人家。段苏权见此人老实,便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刘维初一听才知:不得了,这位老乡以前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人物。

于是,他二话不说,赶紧把段苏权扶到了家里。到了刘维初家,段苏权这才有了人样。他把头发剪了,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又变成18岁少年该有的样子。

当时,刘维初发现段苏权的脚伤一直没有完全好,再加上老家茶陵的情况也不明,便让他在豆腐店里待了40多天。直到确定一切安全后,段苏权才给在老家的父亲写了封信。

可怜段父一直以为儿子在外牺牲了,收到信后欣喜不已。他赶紧借了点钱做盘缠,去攸县把儿子接回了家。

回到家后,段苏权并没闲着,他四处打听部队的下落。1937年9月份,段苏权终于打听到了消息。原来,村里有个姓谭的老乡正好回家探亲,他曾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当兵。他告诉段苏权,任弼时的部队现在正在太原一带。

这一消息,让段苏权惊喜不已。匆匆跟家人告别后,这个21岁的小伙子又踏上了找战友之路。

这一次,他没有失望。

当老领导任弼时见到段苏权时,惊讶不已。所有人都以为,段苏权早就跟师长王光泽一样,英勇牺牲了。看着段苏权,任老感慨地说:“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原来你还活着。”

这件事,后来成了我军的一段传奇。谁能想到,一个被开过追悼会的师政委居然又出现了。段苏权把这几年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任弼时后,任老特意叮嘱他将来一定要想办法去感谢那些帮过他的人。

四:报恩

回到部队后,段苏权在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收复张家口,有他;热河作战,有他;辽沈战役,有他;攻下锦州,也有他。

1951年,段苏权率部参加抗美援朝。1964年,周总理亲自点将,段苏权担任支援老挝工作组组长。回国后,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军功越来越多,职位也越来越高,段苏权从来没有忘记过救自己的那些好心人。然而,这些人有的好找,有的却是苦寻多年未果。

段苏权先找的是,当年开豆腐店的老乡刘维初。相对来说,刘维初跟他语言相通,又一直在湖南的县里开店,所以比较好找。

全国解放没多久,段苏权就早早地派人把刘维初的儿子接到沈阳,还自己负担起他的学费。后来,这孩子也果然没让段将军失望,考上了大连工程学院。

在上世纪50年代,家里能出一个这样的大学生,对刘维初这样的豆腐店小老板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喜事。

更让他感动的时,段将军还时不时就给他家寄点钱,并时常邀请他到北京去小住。后来,刘维初见人就说:我救过的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最重情谊!

刘维初找到后,段苏权也一直在打听李木富的下落。但当时他是住在山洞里,并不知道对方家里的基本情况。当时为了不给李木富一家带来麻烦,他也没有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姓名。而且李木富家在山村里,就算在报纸上登寻人启示,人家都不一定能看得到。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段苏权都没有找到李木富这位四川恩人。直到1983年,当地召开秀山县土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段苏权才有机会回到秀山。

18岁的落难之地,再回来已是67岁老人,秀山县早已变得跟从前很不一样。虽然山路不好走,但段苏权还是坚持要去寻人。他一边找,一边问山区里的大小干部们,并连续找了5个山洞,希望能确定当年自己待的位置。

然而,他的这次寻访并没有结果。最后,因为工作太忙了,段苏权只能带着遗憾回到北京。临行前,他特意拜托县里的同志们:一定要帮我再找一找。

不过,虽然当时没找到,但不久开国将军寻人的事就在当地传遍了。很快,李木富老人就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秀山县委领导一听,将军的大恩人找到了,马上赶到李木富家。当年救红军本来就是李木富一生中,做得最冒险、最记忆深刻的事,所以对于当时的情形和过程,他能说得清清楚楚。而这些,跟段苏权的经历也全都能对上了。

证实完李木富的身份后,县里马上把这一消息告知了在北京的段将军。段将军当时公务太多不能马上到四川,便委托县委的人给李木富带话,问他:生活上可有困难?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当时,李木富老人并不富裕,但他不要钱,也不要名,只说了一句令人动容的话:“我个人啥也不要,就希望在村前的河上给村里架一座桥!”

四川山多、河多,80年代时很多村庄出行都要绕很远的路,李老这个愿望是替乡亲们提的。得知他这样说,段将军感怀不已,他自己出钱在当地搭了一座桥。虽然这桥并不是什么大工程,却温暖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后来,人们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为:红军桥。

此后,段将军还多次给李木富写信、寄钱,这些事在当地成了一段佳话。李木富病逝前,还收到了县里送的牌匾。拿着将军的信,捧着牌匾,李木富笑得无比开心。

1993年,段苏权病逝。当时,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在他的悼念仪式上,说了这样一段话:长征路上,我们已经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

如今提到段将军的这段传奇经历,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16岁参军,18岁差点丢了性命,好不容易安全回家,21岁那年他为何又会在经历种种苦难后,再次回到部队?

笔者相信,他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的思念,还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这些在他危难时刻愿意拉他一把的老百姓,让他在落难时感受到了阵阵暖意。对当年那个18岁的独立师政委来说,这些人正是他愿意在沙场拼死护住的人。谨以此文,纪念开国少将段苏权,以及那些可爱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