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凄美如画的五言诗,写出了秋天的意蕴,它的作者你还记得吗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0-30

在唐朝诗人中,要说很特别、有个性,除了李白这位狂傲不羁的谪仙外,你还能想到哪几位?我相信,刘禹锡这三个字肯定会有人想到。

因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而在史上写就“佳话”的刘禹锡,算是活生生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那么理所当然地,刘禹锡也成了人们心中“勇敢”“有个性”的特别人物。

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来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诗,不过这首诗的风格比较凄凉;此无论从择物还是意境塑造都体现出了作者羁旅之怀,通篇语言自然质朴,读来别有韵味。

秋日历来多怨意,各位看官,带着秋的浓郁气息,我们一起来看这首五言诗。


秋风引唐 ·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虽然刘禹锡从他“借桃抒情”的诗中体现出比较叛逆的一面,但也不代表他就没有其他方面的情绪,毕竟他也是俗人,在人生的逆境与磨难中,他自然会产生许多感慨,沉郁、孤寂等情绪皆会于盈于心底,所以这首《秋风引》就是很好的力证。

我们在讲五绝写作的时候说到过,五绝的空间是最小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切题的安排一定要做好。在一般情况下,五绝的切题都要及时,此诗就是如此:何处秋风至?首句一出场就切向题目,开门见山,可谓是果断干练。简单五个字,不仅点明时节,还初步做了情感色彩的晕染;在笔法上,作者又运用了疑问的形式,这就对句意的加深、情感的加重起到了助力效果。

初读这句,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秋风的寒凉,联想到秋天的萧瑟,还听到秋风及落叶、鸟雀等的声音。看似一句很随意的发问,却带有感觉、视觉与听觉上的杂糅。所以,这句普通吗?普通(表面形式而言);这句不好吗?非也!

接下来的一句是很具体的一幅画面勾勒,且非常具有代表性:萧萧送雁群;秋天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大雁南飞,所以“雁”这个物象就成为了秋天的代名词,也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的典型物象之一,每当看到它我们都知道作者大概要表达什么。那么作者这里写雁群,从内容与脉络讲,他明显是在补充、完整首句的内容。作者在荒凉的秋天,看到一行行大雁从天空飞过,内心肯定是无比伤感的;其中用了一个“送”字,很自然地将雁群与首句的“秋风”联系起来,作者把两个物象都赋予拟人特色,使得情感再次得以晕染。这句的空间很辽阔悠远,加上雁群的特意点缀,苍凉之感倍增。

此诗真的很“凝练”,这不仅体现在形上,更体现在意上,来看后面: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从首起发问,到送雁群南去,再到此处的“入庭树”、顾客闻,都紧紧扣住“秋风”这一主题,把诗意凝聚在一起,读来十分通透。


作者写完雁群后,立刻做出转折,把笔锋又引到“树”上来,把笔锋引到“树”上以后,又紧承而下推出人物“孤客”,于篇尾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雁群是视觉上的描写,这里写树则侧重听觉。秋风吹到树时,那种沙沙作响的声音人人都听得到,但是作者这里却说“孤客最先闻”。孤客为什么最先闻到?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耳朵比别人灵敏,而是因为他的心境与别人不同。

秋天对于每一个宦游人而言都是一个特殊的、容易引起思乡情怀的季节,故而作为“孤客”的作者,对于秋天的气象当然是再敏感不过了。所以“孤客最先闻”五个字很犀利、准确地描绘了作为羁客的作者的内心,这样的声音对他来说是凄凉、苦涩与阴冷、寂寞的,让他更加觉得孤单无助,更加思念乡,更加厌恶这种身不由己的漂泊生涯。这句是作者情感的有力抒发,而且是简洁的抒发,因为其中并未用到明显的抒情字眼,只是用看似很轻松的描述,就把一种无奈伤感的韵味、把一位孤单落拓的诗人形象呈现出来,稳收深延,实在是匠心之句。


读完刘禹锡的这首《秋风引》,让人心情久久不可平息,为诗人的愁、为诗人的怨,更为人生的曲折与未知;不知屏幕前的各位看官是否也有此感受,不妨说几句,大家一起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