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扬州慢》《望海潮》实录(一)

 崔无容 2021-10-31

《扬州慢》《望海潮》实录(一)

获取视频或课件,请加文末微信

同学们好,在前面的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接下来的两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两首宋词,分别是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和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望海潮》和《扬州慢》,并非题目,而是词牌。同学们都知道,词牌往往限定作品的节奏、字数、旋律,但与内容无关。然而这两个词牌却与内容相关,因为他们是两位词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作的。我们先来一起朗读一遍,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节奏,情感。(朗读)
各位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望海潮》词牌本身就给人一种开阔之感。整首作品句子时而整齐,时而错落,读起来畅达流利,抒发了词人欣赏杭州潮景时的欢愉。《扬州慢》词牌中的“慢”字有一种舒缓感,加上“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马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等一字逗,增加了朗读时的顿挫感,总体上表现出抑郁低沉的基调,抒发了词人面对扬州空城时的悲伤。
除了节奏音律,品读一首诗词作品,我们还能从何入手?《人间词话》中论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品读词中景语,是读懂情感,欣赏宋词之美的关键。这两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品读两首词的词语,我们先来看《望海潮》,思考《望海潮》如何通过景语表达情感?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找出作品写了哪些景,同学们可以借助以下表格对所写之景有所梳理,上阙依次为我们呈现了三幅图景:

图片

下阙将目光聚焦于杭州盛景西湖,也为我们铺叙描绘了三幅图景:

图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处处好风光,而词人在此为我们选择了最能体现他心中杭州风貌的六幅图景,组合在一起,描绘出整个杭州的好景。六幅图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自有何特色,又是怎样巧妙的组合在一起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都会民居图,这幅图景有五个意象连缀而来:“烟柳”,如烟的柳树,柳树为何如烟?因为柳树繁多茂密,远远望去,如烟如雾。何为画桥?指雕饰华丽的桥,虽还未写水写风,在小桥流水,柳树随风轻拂,杭州城如幻如梦,轻盈精致的江南水乡之美就能够想象出来了。由此引出“风帘翠幕”,指挡风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视线由远及近,微风吹过,家家户户帘幕随之摆动,雅致安详。一个“风”字将这幅画面的动态之美呈现出来,然后视线似乎又拉远。城内城外各式建筑各抱地势,参差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足有十万人家。意象虽多,但画面既有远近的变化,又有动静的区别,意象各不相同,但又和谐一致。句子从两句四言到一句六言,节奏富于变化,由画面到节奏音律共同营造出杭州轻柔雅致、安详富足的意境。
随之而来的是钱江怒涛图,这幅图景与词牌《望海潮》息息相关。钱塘江观潮是杭州的盛景之一,蔚为壮观。视线由城内到城外,远眺钱塘江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绕”是曲折缠绕之意,写出长堤移离曲折的态势,然后视线由远及近,特写江水怒,运用拟人似潮水,携滔天怒气而来,来势汹汹,“怒涛卷霜雪”,不由让我们想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卷”字充满力量,写出了潮水澎湃激荡的高昂之势。“天堑无涯”,又将镜头拉远,写出钱塘江的开阔无际。整幅画面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意境雄奇壮阔。
看过钱江大潮,视线又转回城内的街市,街市繁华何以体现?词人只选取了两个意象:珠玑和罗绮。“珠玑”是珠宝,“罗绮”是绫罗绸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写出珠宝之多;家家户户都穿戴绫罗绸缎,写出杭州百姓富足。“竞豪奢”的“竞”字,深入百姓内心,写出他们比阔斗富的心态。这两处典型的细节一下子就绘出了国富民丰、海晏河清、太平盛世之感。
我们再来看下去的三幅图景,第一幅山水风物图,将视线由整个杭州城聚焦于杭州最负盛名的风景名胜:西湖。“重湖”写水,“叠巘”写山,美丽的湖水倒映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当然,西湖山水之秀美,不仅在于山水本身,还在于其周边的风物。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这样说:“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接下来所写的桂子与荷花并非随意选择,而是从“重湖叠巘”而来,“三秋桂子”从时间的角度纵向延展,“十里荷花”从空间的角度横向延展,秋天的桂花,夏日的荷花,突破时间同时显现。这幅图景清秀绵长,既有山水之意,又有时空之分,既有虚实结合,又有来自视觉、嗅觉多重感官的呈现。
立足湖光山色,接下来描绘的是两幅人物特写,先将视线投向普通百姓,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晴天,还是微风习习的夜晚,羌笛悠扬,菱歌荡漾,老翁垂钓,悠闲自得,菱娃采菱,天真烂漫,“嬉嬉”二字则将他们欢乐的神情描绘的栩栩如生,然后将视线投向官员,成千的马队簇拥着高大的牙旗饮酒,微醉的孙何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欣赏湖光山色。词人笔下孙何既富武略,又不乏文采,高人雅士之风情,又有与民同乐之善举,官民同乐也是杭州城豪景的重要组成。
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柳永所绘的六幅杭州城的好景,此人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了杭州城的景致,而是经过精心挑选,既表现自然山水之美,亦呈现都市繁华之乐。组合意象时运用各种技巧视角,远近的变化,动静深色的搭配,前后的照应用,字的锤炼,虚实的结合等等,这就避免了平铺直叙带来的乏味单调,而赋予了作品灵动变化,伴随句式、节奏、音韵的变化,宋词之美也就能感受到了。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警语的解读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为什么这六幅图景是以这样的顺序呈现出来?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交换吗?不行,为什么不行?我们发现上阕三幅图景正好是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具体展开。“形胜”言地理位置之优越,风光之美;“都会”言都市风貌,人丁兴旺;“自古繁华”,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历来繁华。这三句勾勒出杭州城的全景。而我们刚才分析的六幅图景,钱江怒涛凸显出“形胜”的特点,十万人家参差错落,百姓比阔斗富,正是都会繁华的写照。

而下阙三幅图景则围绕西湖展开,或为山水风物,或为与之相关的人物,这里的铺叙以点带面展开,既有层次又有变化,那为什么上下却各三幅图景需要以这样的顺序铺牌?都会民居图轻柔雅致,钱江怒涛图雄奇开阔,富有力量,这就写出了杭州形式的独特性,刚柔并济,既有柔美,又有壮美。都会民居图和街市豪奢图原本都着力于都会繁华,一个远眺重写全貌,一个特写捕捉细节,但词人在此处有意交叉用笔,将自然山水穿插其间,这样场景就更为多变,意象虽多,但也能给人密中有疏之感。下阙先点出西湖山水秀美,以桂子荷花与山水照应。这幅山水风物图不仅点出杭州之美,也为杭州官民嬉戏游乐铺设了背景。为什么先写百姓,后写达官?这我们就不得不注意到最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在孙何日后进入朝廷中枢机构,应当把这里的好景向满朝文武夸耀一番。这里的好景既止,或波澜壮阔,或秀美雅致的自然山水,也包括物富民、风光民同乐的社会风俗。
据《古今词话》记载,此词是柳永的投赠之作词作,是献给当时在杭州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千骑拥高牙”中的“高牙”。正是以借指孙何。孙何出巡,吟赏烟霞,官民同乐。置于最后,不仅凸显出其人公干之余的闲情逸致,雅士风流,也委婉的道出了其政绩卓越,深受爱戴,含蓄的暗示了自己干谒求见的愿望。
好,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这节课的主问题了,《望海潮》是如何通过景语表达情感的?词人从自然山水、都市繁华、官民生活等不同角度,选取意象,以点带面,有层次有变化的铺陈,生动展现了北宋咸平年间杭州城山水秀美、物富民丰、盛世太平的近况,表达出词人对杭州城风貌的惊叹,对孙何治理有方的赞美,也委婉的暗示了自己对仕途的向往。
欣赏词可以通过朗读感受词的节奏、音律,体会词的音乐性。可以借助想象置身词性,通过对意象的揣摩和对意境的体察,把握作品的主旨。揣摩意象时,既要思考作者对意象的选择,也要注意其对意象的描摹,可以借助相关艺术手法的分析、字词的锤炼,准确把握意象的特征。体察意境时,既要关注意象的特征,就不能忽视其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顺序与作品结构、内容、情感相关。
最后,我们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图片

微信|miaomenx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