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心存戒惧,方能行稳致远

 个人图书馆CCT 2021-10-31

戒惧,有警惕畏惧、戒慎恐惧之意。《礼记·中庸》中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对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要心存敬畏。

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已流入恶念。”

王阳明这段话的大意是,要保持戒慎恐惧之心。戒惧也是念。戒惧的念头,从来不会停止。如果不存在戒惧的念头,人就会变得糊涂,就会被恶念侵袭。

古人云:“天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无数事实表明,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保持戒慎恐惧之心。否则,就很容易导致心念出格、言行击轨、败事致祸。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存戒惧,方得始终。心存戒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一个人要正心修身,必须心存敬畏、心存戒惧、谨言慎行。只有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时刻保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才能稳中有进、进有所成、行稳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