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六)衣绣夜行

 hhucxq 2021-10-31

衣绣夜行

一、成语

[衣绣夜行]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

二、故事

“衣绣夜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表现的是项羽为显自身功业的虚荣心。

项羽攻入咸阳,对整个咸阳城进行了大屠杀,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杀了,又一把火将秦朝的宫殿给烧了——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同时将秦王宫里的财宝、妇女抢夺一空,一车车地运回老家彭城。有人对项王建议说:关中有函谷关这一天然屏嶂,四周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在这里建都有利于成就霸业。项王看看整个秦朝的宫殿都已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想着老家彭城,就说:人富贵之后不回家乡,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夜间行走一样,哪个人看得见?没有采纳那个人的建议。那个人说:有人说楚人是猴子戴帽子,今天看来,是真的。项羽听到后,一怒之下将那个人烹了。

三、评析

“衣绣夜行”这段文字,一方面表现项羽的残暴,另一方面表现项羽的目光短浅与虚荣。刘邦在项羽前面进入咸阳,他最大程度地维护着咸阳局面的稳定:首先没有杀投降的秦王子婴,而是把它交给相关官吏;其次将秦宫里的重宝财物封存,把军队撤回霸上;再次将咸阳父老豪杰招集起来,约法三章,稳定人心,旧官吏还是官任原职;最后百姓主动拿出酒食犒劳军队,他也以军粮足够为由拒绝了。这样一来,他深得民心,让秦中百姓生怕刘邦不当秦王。刘邦维护好的咸阳稳定却被项羽极力毁坏,他进行屠城政策:子婴杀了,宫室烧了,妇女珍宝抢了。项羽的暴行不是让刘邦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是让项羽的残暴与刘邦的仁厚形成对比,让百姓生怕落入项羽的统治。在进入咸阳的一开始,项羽的就输给了刘邦。

同时项羽目光短浅,虚荣心与自尊心又太强。大丈夫何处不可为家,为何一家要故乡?甚至“埋骨”都不必“桑梓地”,所葬之地即家乡!大丈夫的视野在天下,不会拘限于小小的故乡!但项羽心中,天下的中心仍是他的故乡彭城,他的虚荣心得在“熟人”面前方能得到满足,所以他才说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的话。在将秦王朝灭亡后,他便“怀思东归”。所以,他看不到将都城立在关中,在战略地势等方面的优点,即使有人提醒,他也不能哪怕做一点稍微深入地思考,于是当别人一句“沐猴而冠”的讽刺的话,他就以烹来对待——如此,何人敢谏,何人敢提意见。项羽的这种虚荣与过份的自尊,是否与项羽的楚人血统有关呢?长久以来,楚都排斥在中原系统之外,他们很长一段时间(200多年)都为取得中原国家资格而努力,他们的祖先熊渠在周夷王时(前895-前880)就说:我是蛮夷,不用中原国家的名称谥号。于是命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言外自己与周夷王平起平坐的帝。很显然,这是被中原国家排斥在外的一种牢骚与反抗。楚武王之时讨伐随国(前706),也说:我是蛮夷,我有军队,我要参与中原的政事,我要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他们这一愿望直至楚成王时(前671)才实现。楚成王对内施惠于民,对外与中原各国交好,派人向天子进贡,终于“天子赐胙”——“胙”是祭肉,周天子赐祭肉,代表着楚国最终被周天子承认,并且楚也接受了周天子命令:“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项羽是楚国贵族,他的祖父是为秦将王剪所灭的项燕,是否他骨子里就有楚国固有的过强的自尊心与虚荣感?所以最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怕别人说自己与中原人不同类,说自己是“沐猴”?

刘邦进入咸阳,如此仁义而得民心,这是事情的最终结果,但整个过程并非全如此,刘邦集团也有个思想和政策的调整过程——当然,也有可能是太史公在《汉高祖本纪》时的美化。《萧相国世家》中就说到,刘邦集团进入咸阳后,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进入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府第把他们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刘邦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地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等,全因为萧何完整地保存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这说明,一入咸阳,各位将领是争着抢财物的。《留侯世家》中也说到,刘邦进入秦王宫,看到宫室中处处都是精美的帷帐,贵重的宝物,美女如云,也是赖着不想走,一定要住在秦王宫中;樊哙怎么劝也劝不动,最后还是张良以秦灭亡的原因来劝说,且称他现在的做法是“助纣为虐”,刘邦才出来,然后把军队驻守在霸上。这说明,刘邦一入咸阳也控制不了自己对物质和美色的诱惑。但好在刘邦他有长远的目标,他要当像秦始皇巡游时一样有排场的“大丈夫”,他的目标不是小小的关中而是天下,所以他能控制自己“好酒及色”的欲望,所以他听得进张良的劝说,最终退出了秦宫,也最大限度地控制底下将领对财物的贪欲,安抚百姓,约法三章,最终得到民心。

这段文字除了成语“衣锦还乡”外,还有“沐猴而冠”“约法三章”“案堵如故”“助桀为虐”“素车白马”等,还有“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大丈夫当如此”等名言名句,这是阅读时要注意的。

四、原文

一、衣绣夜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收:本为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此处为抢夺。

②阻山河四塞: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阻”译为屏障。

都以霸:建都成就霸业。两个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衣:yì,动词,穿衣服。读yī时,名词,衣服。

冠: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二、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我)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汉高祖本纪》

[注释]

①先诸侯:在各路诸侯的前面。先,意动用法,在……前面。

属:交付。

苦:被……折磨。

案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

所以:……的原因。

约束:纪律,规则。

飨:xiǎng,款待。

三、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

及高祖起为沛公,(萧)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释]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翻译时注意语序:“独何先入秦丞相御史(府)收律令图书藏之”

②所以:“……的原因”。

四、此所谓“助桀为虐”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

①资:现代汉语中,“资本”二字成为一个词。在译时,“资”不好译,可找一个与之关系紧的字来代替。

五、“大丈夫当如此!”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汉高祖本纪》

[注释]

①繇,通“徭”,此处名词作动词,服徭役的意思。  ②纵:任、认的意思,此处联系上下文,转译为“允许随意”。

六、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gōu dàn)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

…………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史记·楚世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