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秋北雁、天台写生散记

 d大羊 2021-10-31
图片

辛丑秋北雁、天台写生散记

·瓯越揽胜 ·

图片

    时唯辛丑暮商,中国美术学院张谷旻教授择胜,携硕博研究生廿余人,赴温、台二州,共行十又四日。是地星分牛、斗,地处瓯越。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唐诗赋文心以沁润。极峰巅骋目眺东溟,访谷壑流眄顾溪涧。晦明晴雨多偭,烟霞游戏时改,古柯虬然凝翠,菊桂骈妍流丹。峰峦叠嶂,隐刹藏泉。同门同游,歌豪笑剧。见此三秋胜境,千岩竞秀,不由得引人遐思。

    元人有言:“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清人有言:“灵岩灵峰插天起,一峰一峰千百峰,城郭堂防百十里”。雁荡之奇素言有二灵一湫,近写生采风皆依此展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守只空还——游方洞记

图片

    初七日,初之雁荡时,洽台风扰之。霪雨绵绵,数日未止。此何也展檀陈绢,张师便引至方洞,山洞栈道层层勾连,便可铺纸。至山隧前窥远山石檐上滴水荧荧,珠圆玉润。前峰横峦危立,数屏巨峰俨立,心中似得《林泉高致》中意,遂得一句,虽不成韵,但也清新可爱:“大山堂堂众山主,壑斫碎玉作冕旒”。

    初八日晨,车行至灵峰山下,见徐霞客之谓:“观音、常云之麓,始知二峰上虽遥峙,其下石壁连亘成城”意也。午饭毕,山谷现奇观,得以观天然烟云游戏。清岚上浮,山腰弇之山巅之插云际,云蓬蓬然腾于山隧,云滃滃然归于云端,似山无所著,随空飘荡,山巅摇曳。博云千万成阵,风飘万点。尽其观变 ,岫中云殊形诡变多幻,好似仙异境界。观此景余披图摹写,然山顷刻瞬息万状,忽而四顾茫茫,白雾绵亘,相与为一,眼前皆不得见。欲以为胜期,罕以见之,遂疏图画,至自身与云上。不知云孔穴于何处也?不知吾将安适,不知云扶我飘荡许久,山灵有意与我游戏,实属痛快。瞰谷谽谺,山足丰腴,有一岩极类葫芦,游人笑曰:“李铁拐诒之”。至下山时,白云濛翳,雾气盈谷,循路前行卑庳,不见来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雨晴

图片

王沁雯

图片

汤筱染

图片

王昕楠

图片

沈舍非

唤作灵湫亦漫猜——游小龙湫记

图片

又几日后行至小龙湫,见雷婆头峰寿者摩崖,吾惊喜之。见左右石崖断亘,世人言岩腹有如珊瑚、玛瑙颜色。瀑悬玄壁间而后崩落千尺,仪态万千。天倾星斗于泄于此,敛怒奔下,似珠帘万挂摇曳生姿,似长虹委蛇蜿蜒下行,缤纷乱坠于回崖峭壁之上。似罥烟纠缠崖峭,时落时飞。实乃非常之观。其周竹树环合,滃然寒气穿行。四山雾晦,伴风作幻,随风散去,化作幽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金一丹

图片

张轩硕

图片

任嘉敏

图片

高子昂

樵说仙桥险——游灵峰记

图片
图片

初九日,循溪上行,新雨溪涨,水木清华,岩壑闲远,湛湛然。吾爱此水,趋岸近观,指欲浸涧水寒意,奈何石摇苔滑,不料跌至水中,舄袜尽湿。此乃真深入林泉也。愈上行水愈大,汇急湍拍荡,潭水青碧似翠。干上有奇木,根须尽露,虬爪负土石,盘匝联结,此乃有营丘、河阳之画境。后有石矼飞架其上曰果盒,藤萝可爱。几亭点缀山间,蠢物仅可遮阳避雨,无须多言。

行至半山有灵峰古洞,是地曾为山寺,至正年间,山崖崩裂,摧之山寺,窠岩滑移堆积,架空而后得此洞,内灌七室,洞洞相连,迂回曲折,形态怪异。吾与子昂兄笑之曰:“此洞与黄鹤山人青卞隐居图年岁近也”山高凳陡,负重山行实数艰难,同行者皆喘喘,汗流沾背。卒行至东、西瑶台,此乃观景台是也,虽未极峰,亦可一睹灵峰之姿。前人道灵峰峭刻瑰丽乃实不欺我。崖壁回合,栾峰林立,万峰偃蹇,奇崛万状,山色苍然青酽,不可殚状 。峰峦又多石璺若裂口,崖洞层层,有石壁忽裂而为二,是曰合掌峰也,洞曰观音洞,内有九层危阁依山而上,于其内,观洞口二峰如笋。于其上,有伏虎古洞,今人称之曰北斗洞,其行方正如斗,内筑五层高阁。然实则古迹之销毁怠矣,近年新作,远观尚可,近处实不能游。造物主厚世人,以其之神工掩其劣匠之粗工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音洞口有陆宛若公之摩崖,吾甚惊喜。洞下行有庵曰白云,也亦新为,本无深意。但此院墙舞龙,依涧干建,墙开三门皆架石与对岸连。其山门静安,内有佛殿两重,柏几株与重峦竞势,日光下照,树树明灭闪耀。山风抚过,片片金叶纷飞。甚入画。况吾张师善写深秋木叶飘零之境,曾得见吾师于斯地之数画,乃为大观。复前行,有雪洞佛庵,然不得入。后又紫竹林道院,己亥山洪摧之,未得复建。吾与道长相谈甚欢,遗吾果品香茗,暮至方去。

冥夜四下,有俗言称灵峰可夜游,山形剪影各类其似。《林泉高致》有言:“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反此张榜贴语,似刻舟求剑,不知其所指,反以塞神游遐想之途,又夺人偶望峰象形之趣,实属无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王沁雯

图片

金一丹

图片

张合

图片

张铉沁

图片

郑浩楠

图片

沈舍非

图片

郑浩楠

图片

王昕楠

欲写龙湫难下笔——游大龙湫记

图片

初十一日,张师昨日度诘旦雨欲止,欲往大龙湫。盖近日苦雨未断,积雨之后,湫水方大,应为壮观。悬为瀑,亦雁荡之奇胜处也。

图片

夹路奇峰耸立,瑞峰叠嶂,奇巧百出。尝闻有洞曰龙鼻,内有抱独老人题名,寻至洞,然已封而不得见,恨也!行至瀑前,山亦高且巨,断崖千仞直插入湫。有古人言:“飞下数千尽,全然无定形”,可见水未落湫便成白玉烟。未至此飨耳目之流,不能臆测之雄也。水花班班,水音轰隆。飞瀑喷雪,飞浮来往,罥烟一道 ,似云泄至此。侧岩如削,下有龙湫深不可测,水石峻激相搏,观此,不禁落入俗套,飞沫白玉如烟,吾观之实如撒盐空中 ,故知吾见应与东阳太守同。此亦如珠走玉盘,错落水中,潭水漫流溪涧荡潏涌去。环溪涧皆植古柏,观瀑此境似有借山翁笔意。行至瀑下,风起沫散烟苍苍,似奔腾暴雨忽至,如蛟舞欲潜湫。吾与行人衣冠尽湿,行人狼狈散去,吾独坦然徐行。然南山牧叟谓之疮痏蹶然出于大龙湫之崖壁,书俗而文卑,并附加官职于上。岂此俗徒不惧遗笑于后人邪?

僧贯修曾有诗言:“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后人依此诗意,于瀑前土坡筑一亭曰宴坐。众人与张师围坐于亭前。倏忽山风斜射,冲怀罥袖,水沫飞溅铺面著人,冰风满洒,顿生寒意。据其上风作画,余沫扑纸,雾蒙蒙纸面润湿,吾难以得枯劲,只得作罢。闲暇之余,忽视磁片闪烁于地,盖明清青花杯盘碗盏之流。此山川江月最可觞客,罍而歌者,歌喉相斗。衣冠士女,以文相会。重茵累席,是地饮酒寻欢,颇有娱逸之观。瀑寿千秋,未能易也,遗与吾,吾与古人共观之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汤筱染

图片

高子昂

图片

金一丹

图片

沈舍非

图片

张合

图片

左鹏

图片

张轩硕

绝巘壁立如城——游方山羊角洞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十三、十四日,张师携众往方山。行至山下,有缆车高下联络,其载至半山。东望莽莽苍苍,水光琳琳,驰目可远眺东海,岭数重似从东溟逶迤连绵而出。远矗一峰,卓立如柱,盎然独上,高不可计,此乃镇海峰也!是山绝巘壁立如城,故名方城。巍峨雄伟屏开嶂合,奇峰罗列,石皆直上如劈,瀑流飞泻,气象万千。是有云雾弥漫,如若置身其间,幽谷绝境,犹入九霄之外,飘飘欲仙。八府洞天于绝壁腰间一字排开,幽奇险峭,石径栈道层叠,危崖环绕,飞阁勾连。山多见茶树,玉茗吐蕊,古杉树峥嵘直指重霄。

    方山有洞名羊角,盖此洞名所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言山岩似羊角;有人言洞口似羊角;有人言有井名羊角,故洞从井名;亦有说道教之抟扶摇羊角而上者。未能辩其孰真。且山崖环洞,亦未能得知孰为羊角洞。洞内宫府森森,似道与民间信仰之交融,其内神像盈室,鳞次栉比,皆着华服,或着凤冠霞帔,或着铠甲,热闹非常。观其排位偶像多为天波府杨家将,亦有某某将军、某某元帅,亦或是夫人、小姐之流,不知有何出处。

    余对此深感好奇,便寻人攀谈,奈何方言难懂。只得连连点头,道谢作罢。返杭后遍寻史料,所载寥寥,平阳县志有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三人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白岩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此亦与瑞安残碑之载符。但不知今日为何传为天波府之杨家?也有一说,靖难后,高宗兵退临安,于浙东路设兵寨十三,于此海防兼顾操练。然寨兵军心不稳,兵寨立杨六郎之位欲求护佑,百姓皆效之,故遗此祭祀杨家将之风俗。后又闻数里处有梁山伯庙,吾望谒之,奈何路途不便,只得作罢,时至如今,寻文献未果,不知其详。又因山寺重重,故数寺不暇登陟,乃为一憾事。古迹榛芜难以得见,古之传说竟亦或湮灭,或舛讹。噫!好奇欲考之人,吾谁与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郑燕影

图片

雷嘉璇

图片

王婧渝

图片

王靖尧

图片

戴泽光

谁传智者衣——游天台记

图片

初十五日,自乐青至天台,谒天台山闻醍醐以灌顶,借山景以入画。宿至国清寺旁,去年虽已至此地,故地重游,冀得意外之趣。

环望之林壑蔚然幽邃,天台宗兴于斯,有古刹曰国清,开皇年所建,几经兴废,至今千四百年有余。未至古刹便见一残塔于祥云峰麓立之,名曰隋塔,然实为宋人再修,其身破败,塔心由青所火焙为绛红,飞檐斗拱,玲珑塔顶皆早化云烟不见,唯桷椽孔多,证其当年兴旺。

图片

行至山门外,有出坡地中佛塔七座,虽耕作事闭,天光下犹可见满目稻藁金黄,释教所谓金色世界应如是观。入山门,见幽径引余至石桥,沿途古樟茏葱遮天,苍劲毅然,红尘烦杂再难扰我。

登丰干桥,则凭栏可见清溪逶迤向西,及下桥入寺,见垂花门悬榜书一匾,书曰“国清讲寺”。过照壁,则见全寺依山而建,殿宇甃甓层层,叠山作势。崇阁巍峨,又有亭台池榭,又多芭蕉新篁,草木花石点缀其间,佛法庄严,万物生发,好不灵妙。向前行去,过一拱门,见疏影一墙,隋梅居是处,其表斑驳,花枝横斜,苍朴至极,其苔如荠,翠筿娟静。余唯悲其老干早朽,新枝后发。西行又见右将军鹅字碑,然半阙为后人补,虽有心,难达意。人游于此,多因自身业缘,然于避世之地谈尘世之欲,实在可怜。

忽又忆起去年石梁之游,自国清山行四十里,是为石桥山。路随山转,人随路行。漫山丹碧之树骈生,木叶经霜烨烨。金叶布地做花,点缀山路。碧天白云,鲜艳明净,五色共生,分外妖娆。有环瀑三寺一亭,丛徨古木缭绕,寺前多古杉,直指青冥,势雄于古寺。山巅之上曰上方广,被焚尽已四十又四年矣,无处寻踪。古寺仅存三二,且仅存寿不过数十。古之遗破坏极矣,人事得失难期,物之晦暗无常似亦如此。寺观之兴废亦有时焉,景可易,而梁与瀑尚未能易也,盖造物者之无尽藏歹人弗力夺之。瀑寿千秋,遗后人观万古滔滔。余有感,作七律赞曰:

石梁横跨丈西东,踵武相接访山翁。

冰裂云垂击破玉,岩开浪涌聚残虹。

莲峰为育应真地,柳露缘攒兰若丛。

何以留得形媚墨?澄怀神畅问崆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唐惠平

图片

王婧渝

图片

陈可

图片

陈可

图片

王靖尧

图片

王靖尧

图片

任嘉敏

图片

郑燕影

图片

张铉沁

图片

雷嘉璇

图片

张铉沁

图片

左鹏

岩头峰倒悬——游明岩记

图片

    初十九日,返杭前,离国清。张师行至明岩古刹,是地距国清寺四十余里,为唐寒山、拾得隐居之地。怪石特出,山岩洞壑密布,少方多圜。或绀或苍,或玄或素,或茈或缃,七彩璀然,交相辉映,极类当阳峪绞胎绞釉磁,此乃一奇观也。石壁绝巘多生修藤垂蔓,或有杜衡、芳芷摇曳,草木缘覆。

图片

    有一瀑挂于黑崖,其神似宋人溪山行旅之瀑。山巅缺处有水瀵出,攒动顶岩,其高百丈,水遁石罅,直冲出空投,便散作珠帘玉沫,有空濛雨色。未及地面便化作苍烟不见,下尽乱石与竹林一片,再无水流。余在山寺观瀑间,遇一老尼指引上望。瀑旁崖壁林薄间生一怪石,视之绝肖弥勒,眉目清晰,坦胸露腹,开怀大笑,余以诸趣之余感其缘之莫可名状。

    垒石为凳,蹑阶山行。山寺佛殿皆依山洞而建,岩穴构木,然古迹多榛芜不可得见,后复建之殿堂亦殆尽。然今之重建楼舍皆为朴野之舍,甚粗丑。盈谷皆银杏,然树龄尚轻,毫无古意,尚不入画。有因山谷狭仄,欲寻平旷开阔之地远眺明岩,然终不得寻,行至山中,虽有移步换景之乐,然终难观其体势。呜呼!若璞未凿胜于劣匠凿之。

    然桂香勃郁,逆风山行,他香无是此馨。观此景余虽无山寺月下寻桂之雅兴,忆白乐天公句:“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与此硕师同游,且就 有道而正焉 ,实乃人生幸事。

    岩壑深窈,洞口隐翳竹树蓊茸,大石侧立山洞之中,故一洞仅存一径,洞口悠然,风穿峡间,天宇一线。行至洞深处,幽昧险隘,有石倒挂于壁,诡异横行然,其形状甚粗丑,又似有侘寂之风,吾怜爱之,观其似有乔河中笔意。有水于高处淙下,水滴历历,滴滴落落,终日不绝,下有皿集,其水可汲。行至深处有旧泥塑十数,皆残破,森然可怖,似有鬼魅离立其中,气阴阴。同行者子昂兄言其境晦暗瘆人,不肯独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张谷旻

图片

高子昂

图片

任嘉敏

图片

汤筱染

图片

王婧渝

图片

王沁雯

图片

李雨晴

· 结语 ·

图片

嗟呼!吾之所见,殆与前人同。前人之述备矣,吾未及十一。若得真山林之趣,还须在茫茫山水间。且欲久居城市之人知此趣不能,焉得山水之真。飞光匆匆,时难再来,归杭伏案。真山水之玄妙一时思不尽,造物主之无尽藏欲揽诸吾怀,然尽不能,尚未尽其妙,恐少文名山之难睹遍,恐眼拙心愚观不尽河阳四时山光,深知腕弱笔痴难以摹写山林,不由得悲从中来。然观所得画象,念及峰峦、古木、烟云、岩窠、激湍、飞瀑历历皆似在目前,咸似吾师,亦喜亦嗔,变化无常。余痴笑案前,欲发狂妄感,似有随园老人“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之意。余以是慷慨记之。

时辛丑秋九月初七至十九日。同游者,张师与吾同门也。

辛丑九月廿二夜靖尧于谒山书房

文字:王靖尧

编辑:王靖尧

东洲山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