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题解析】116 昼夜交替与长短变化

 大泥湾地理志 2021-10-31

试题解析

(2019·北京朝阳初一地理期末)李明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体会到从地理视角看世界会有很多新发现,例如在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他对昼夜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明为完成关于昼夜的研究,应从上图中的4个地球仪中选择______(填字母),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巨大球体。

2.李明演示了地球运动,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演示地球的公转

C.保持地轴竖直向上,地球仪围绕光源运动,演示地球的公转

D.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3.李明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开展研究,请你帮他在下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公转方向。

4.李明还发现,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不同。读上图,地球上地处_______(纬线)上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昼夜长短变化。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北极地区出现______现象;地球从①运行到②的过程中,北京地区昼变____夜变_____。

5.昼夜长短还影响着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读上表,国旗最早升起的那天,地球大体运行于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_______(填写序号)位置,此时正值_______节气。

考查知识点

①昼夜交替

②地球仪演示自转和公转

③地球公转方向

④昼夜长短变化

⑤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

回忆相关知识点,自测之后再查看下方答案和试题解析,有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讨论,也可以后台给吉奥格拉菲留言交流。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1.D,不透明,不发光

2.D

3.自西向东

4.赤道,极夜,长,短

5.③,夏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试题解析 

1.D,不透明,不发光

这道题考查方式非常新颖,知识点很简单,即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由于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但以4个地球仪为内容,需要从地球仪种类反推地球的特点,会给同学们带来干扰。透明地球仪不符合题意,光线会完全照亮,不能出现夜晚。发光地球仪同理也不能体现夜晚。经纬网地球仪的特点在于重点展现经线和纬线,中间是空的,同样不能体现夜晚。只有D选项立体地形地球仪是在普通地球仪的基础上展现立体地形信息,可以体现昼夜差异。有很多同学没有从题目出发,写出不规则、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等地球特点,但与昼夜研究不符。

2.D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务必要掌握的,建议同学们自己拿地球仪实验练习。A选项拨动地球仪不能演示地球的公转。B选项地球的公转轨道应为椭圆形。C选项地轴应该倾斜且保持不变。D选项正确。

3.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这道题容易漏掉,一定要注意读题,认真仔细。

4.赤道,极夜,长,短

全球只有赤道全年昼夜平分。①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从①运行到②过程,即冬至日至春分日,北京地区昼变长夜变短。

5.③,夏至

读表1可知国旗最早升起是6月22日,即夏至日,对应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③位置。

吉奥格拉菲有话说

※ 地球运动与“昼夜那些事儿”是地球与地图部分的高频考点,一定要注意区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差异。自转导致每天昼夜交替,公转带来一年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 昼夜长短变化看似复杂,其实规律非常明显。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建议大家借助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总结昼长情况与昼长变化情况的规律。也可以任意选择某一天自测,如今天昼长情况如何,从今天起接下来半个月昼长如何变化等。

※ 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地球公转部分的重点图示,这张图一定要多看多复习,熟悉各个位置太阳直射点情况以及对应节气,分析不同位置昼长情况、昼长变化情况、极昼极夜现象范围等。如果对于二分二至日比较熟悉了,可以进一步分析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 昼夜交替与昼长变化与生活联系很紧密,一年不同季节上下学的时候能感受到昼长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操场旗杆的影长也在持续变化,每天我们都在经历昼夜交替,每天教室里面的阳光也在不断移动。尝试在生活当中发现更多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你会发现这些抽象的知识也没有那么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