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山丨进了医院,您该如何看病

 金秋文学 2021-11-01

就医高参

进了医院,您该如何看病

作者:王金山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偏偏有人有病又缺钱。当前,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正在各地稳步推进,随着医药费用分担机制的实施,人们对维护自己健康的费用意识在逐步增强。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一旦病上身来,不要惊慌失措。现时医学发达,医院众多,又是患者市场,只要患者以及患者的亲属沉住气,认真总结别人就医的经验教训,便能达到少花钱而又能看好病的目的。可见看病也有省钱秘芨——

那是前几年的事了。安徽省合肥市某公司一位姓刘的女读者(网友)不满地在电话中叙述道,她带她母亲到省城一家医院就诊,看的是专家门诊。某专家简单地看后即诊断为肠炎,开了一堆花花绿绿的药,花了1000多元。花钱是小事,可她的母亲吃了这些药后没见一点效果。后来,她又带她母亲到省城另一家医院就诊,看的仍是专家门诊。这位专家看得很仔细,最后诊断为胃窦炎。由于诊断和用药正确,她母亲的病情很快好转。

当时,这位女读者(网友)在电话中懊恼地对笔者说道,她如果一开始就找后面那位专家看,既少花了钱又不耽误母亲的病情该有多好,可这看病的“冤”只好吃了。“专家与专家,差异怎么这么大啊!”她情不自禁地慨叹道。是啊,这位女读者(网友)的心声跟笔者很有共鸣。为了方便广大的病患者就医,笔者根据有关专家的介绍及自己的数十年工作经验及教训,现向大家披露一点如何到医院就医的“诀窍”,使病患者尽量少花钱少走弯路而又能基本上看好病。

进医院后莫“眩晕”     选医问药有“道道”

一进医院,要对医院的特点进行了解。现在,各大医院的专科设置、医生组成、仪器设备都各有侧重。要掌握医院的特色。西医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等,各有特色。相关病症最好去相关医院就诊。如果您要看专家门诊,至于找哪位专家,最好自己亲自调查,也可向正在治疗中的患者或医院知情人询问。

我们知道,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家医院都开设了专家门诊。毋庸置疑,不少专家确实学识渊博,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病家求治具有安全感。人们生病,尤其是患了疑难杂症,谁不想找个高明的医生尽快驱除病痛呢?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那就是有些专家名不副实!其实,看病并非都要找专家求治。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胃溃疡、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原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到大医院、小医院看,找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诊治基本上都是这些药、这种治法。所以这些患者完全没有必要非到大医院挂专家号就诊不可。如果真得需要请专家看,不要一去医院看病就急着挂专家号,即使要挂,也要看看挂号大厅内的专家擅长,以免“弯弯绕”。现在诸家医院都公布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名医,您不妨看看这样的“专家”,以免被现在的多如牛毛而又滥竽充数的“专家”所惑。

当您去看专家门诊前,必须准备好各种检查诊断资料,包括从初诊起的全部病历,以及血、尿、粪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报告,有的还必须准备好血糖、肾功、胸片、B超、CT、核磁共振等资料。这样,看一次专家门诊,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初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在第一次看病时,如果什么检查都没有,且病情又不急危,可以先挂个普通号,等到有关的化验及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再请专家看。这样他们在诊查了您的病情以后同时可以看到相关的检查结果,就有可能马上得出诊断,立即接受治疗。是否每次复诊还要请专家看,其实不必。开药、化验、摄片检查等等,一般门诊如诸家医院服务台前设的“方便门诊”就可以了。除非病情有了变化或就医间隔时间长了,可请专家再看一看,这叫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门诊的挂号费都比较贵,患者为了尽量节省费用,当然希望能一次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抓住疾病的关键问题,叙述病情及治疗经过要简短、清晰,回答专家的提问要直接、详尽,甚至可以大胆提出对本病的疑问,以引起专家的注意并得到详尽答复。看病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从生理学上讲,上午人的精力较旺盛,注意力也较集中,专家的思维敏锐,对正确鉴定病情便大为有利。

还有,外地患者到大城市就医,应该先与医院或专家取得联系,可先网上预约挂号,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或将病历资料全部寄给医院或专家,得到回复再动身不迟,以免徒劳往返。

在这里要说的是,不少病人,常会在走出诊疗室或离开医院后,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跟医生说……”或是当医生问诊时,常常一问三不知。为此,建议你不妨在看医生前先想想,甚至可以先写下来。

现将有关专家的经验介绍如下:(1)这个问题什么时候第一次发生?(2)发生问题的明确部位在哪里?(3)你现在觉得怎样?多久的时间会觉得不舒服?不舒服感持续多久?(4)这个问题带来什么症状?(5)在什么状况下会发生这个问题?什么情形下这个问题就好多了或是没了?(6)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有这个问题?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家族病史?

还有,如去中、小医院就医,一定要弄清医院的所有制性质,所谓的“专家”、“专科”是否有诈。总的来说,自选就医,择优就诊,“院比三家”,学会一点科学就医的“道道”。

看专家门诊学会了这点“经”,再在用药上掌握住一个“度”,您在就医时又可少花钱。近几年来,我国有许多正直的医药学专家们曾一再疾呼:病人生病后不要吃多种药,更不要随随便便用贵重药!“是药三分毒”,多种药吃到肚子里,没准儿会互相抵消、干扰、矛盾。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就会急剧增多。而且,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正是老年人、婴儿和一些重病患者。您见过医务人员有多少乱用、滥用药物的了?大多数有学问的医生是不怎么爱用药的。因为他们最清楚,凡是药都难免有毒副作用,少用或不用最好。

这里要交代的是,如果您患的是几种病,最好找一个全科知识较好的医生诊治。否则,如果各科毛病找各科医生诊治,难免会出现医生们各开各的药,而不知道别的医生还给病人开了什么药。这么一来,病人就难免一下子取了许多药,不但会花不少钱,而且还不大知道这些药中是否有作用相仿或者互相“打架”的情况。病人既多花了钱,还买回来了一堆也许相互“打架”的药品,岂不太划不来了?

具体说来就是:(1)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药是治什么的?(2)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有没有什么副作用?(3)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4)药要吃多久?需要不断追踪治疗效果吗?

入院后多“留心”  看好病少花钱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医疗消费利益的一次调整。职工看病由过去公费、劳保医疗时单位全部报销,改为单位和个人各承担相应比例,也就是职工看病个人要掏钱了。挣钱不容易,掏钱治病就应当精打细算。在门诊医疗,一要注意看医生开处方的剂量。我们知道,在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的协议中,大多对用药剂量进行了规定,如“门诊处方要按照急性病3天量,慢性病7天量,最长不超过15天量;住院处方最长不超过7天量。治疗同一疾病的主要药品不超过3种。调整用药或者病人出院,必须减退剩余药品费。出院带药,急性疾病3—5天量,慢性疾病7—14天量,凡超量带药或病情不符的药品费用,不予支付”等。自己审核医生所开的处方时,一定要以这些规定为依据,凡是所开处方剂量与约定不符的,可要求医生更改处方。医生拒绝改方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反映。其次就是看药品属于哪一类,即甲类还是乙类,因为甲类可全部报销,而乙类要自己自付一部分。如果不是甲乙类,那就要全部自费(丙类)了。所以,用药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儿。

其次,药品的价格也要比比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是治疗一种病的药品,往往有几种或几十种。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但也不排除少数医生为了“创收”或“回扣”的需要,开价格高且疗效差的药品。作为患者,一方面要提醒甚至警告医生,尽量使用价格低的药品,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及消费观念,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自己吃哪些药品不仅疗效好而且又便宜。

另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项对医院的要求就是,对住院病人实行“每日清单”制,即医院每天要把每个病人的用药、诊疗等各种费用打印出来,让病人核对。当你拿到“每日清单”后,要仔细核对,自己是否用过此药,是否用过此种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医院的用药和诊疗项目,是否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之内,是否符合当地物价部门的规定。如果有的医院不予提供,你可根据“病人的权利”来要求。

说来说去,这求医问药的学问可大呢!也就是说,到医院就诊前,须“策划”一番。有关专家这样建议,即在就医时要详细掌握疾病情况,当患有多种疾病时要抓主要矛盾;应当检查的项目一定要检查,但要权衡每一项检查的诊断价值;选择药物时,如用单药治疗要体现安全、高效、方便、经济的四项原则,联合治疗则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既要考虑到近期治疗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到远期治疗的安全性和病人自己的依从性,择优选择一种可持续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受益。

其次,当你或者你的家人生病住院后,是否会拿着医院结算的账单摸不着头脑,现在告诉你如何读懂住院账单。

医院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的收费受市场调节,有些由医院自主定价,报主管部门审批及备案。如果你选择了此类医院,就得接受他们明码标价的费用。非营利性医院大都是公立医院,收费标准由国家物价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公立医院按照规模、服务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分成三级、二级和一级,其中三级医院的条件最好,收费也最高。如果你住的医院是非营利性医院,那么,出院结账时你要读懂发票上的每一个收费项目。

知道住院费发票中各项收费的含义,你还应该向医生或者是护士索取费用的明细单,在那里记录着你每天的各项费用。对照自己每天的用药、做过的检查、手术的具体项目一一核对,这样才有可能知道是否多花钱了。如果你发现医院多收了钱,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向物价部门投诉,还可以向医院的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国家早就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政策和办法,还有收费的标准。但投诉时,一定注意把医院的发票和收费明细单准备好。

附带说一句,各地的收费标准不太一样,但也是大同小异。聪明的患者应弄清当地的医疗价格。

当然,说千道万,单靠病人一方节约还是很困难的,医疗消费的主动权还主要在医生手里嘛!但病人有选择医生就医的权利。如果您看到这位医生临床检查十分草率,言谈随便,动辄就是大处方大检查,甚至是“撒大网”式地检查和用药,这样的医生,肯定不是好医生,最起码也是个三流医生。真正的好医生,检查病人十分仔细,诊断和处方用药以及开单非常谨慎小心,甚至在经济上也替病家精打细算,这才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患者就医,不妨找这样的医生,对于那些“马虎”医生,“狮子口大开”的医生,病人应不屑一顾地远离之。

选医问药有“道道”哟!

进医院找“熟人”         利弊难定论

现在再说一个有趣的问题,即病人就医时要不要找熟人?找熟人就医能不能做到既看好了病又节约了钱?曾记得,几年前,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在《健康报》上撰文说,他为了方便就医,笔记本上就记录了当地几家大医院的有关熟悉医生的名单,为的是看病方便而又受到“热情、认真”的待遇;确实,笔者在医务界工作已20多年了,目睹不少的病人或病人家属为了就医(主要是手术),千方百计到医院找熟人,有的找了一个还不行,还要找几个;找了一般的医院工作人员还不放心,还要找主管医生、主管医生的主任、主任的院长、院长的上司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能看病,看不好病似的。一句话,看病找熟人似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能排除就医找熟人的好处,笔者就尝过这样的“甜头”,有一年,犬子因病毒性心肌炎和慢性扁桃体炎到本省某大医院就医,因没找熟人,结果被那所谓的“专家”糊弄了一下,并要住院手术云云,笔者后来找到一位熟人,即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就医,犬子既没住院,又没手术,只花了十几块钱的药,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便康健了。想想看,这不是找熟人的好处?可找熟人也有不利之处,即事后的“人情债”如何还?某单位干部小刘对笔者说道,她的老爸到某大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为了保险(主要怕实习、进修和年轻医生动刀),特地送礼找到了主任,主任亲自上手术台(是否亲自动刀就不知了),手术做的也较顺利。手术后,小刘为了答谢,将此次手术的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医生一道请到了一家大酒店"潇洒"了一下,事后一算账,住院、手术的费用一个子儿没少花,额外的费用(送礼及到酒店的吃喝玩开销)却花了数千元。

“我们家经济条件可以,要是农民或下岗职工,像这样的熟人如何找?找不起呀!”小刘说起此事,便感慨万端。

托了熟人后,医生看病是否真得会更仔细?一位资深的内科专家坦诚地说道,未必。对有熟人带来的患者,笑容可能不得不多些,话也多些,可这仅仅是寒暄而已,自己看病的思路及诊治方法不会改变,手术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相反,请熟人看病有时反而会带来弊端,即时间都耗在“你好我好”的客套话上,素质差的医生此刻却在熟人患者的头上打起了注意,对方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事找他(她)能帮上忙吗?在他(她)身上能赚到多少油水?试想一想,若找到了这样的“杂念”医生,患者诊治的疗效又如何呢?就是技术好治好了您的病,这“病”后的“文章”如何做?况且,找了熟人后,患者的期望值就比较高,有些高难手术,被托了“人情”的主刀医生心里压力就大,本来手术无事,可精神一紧张,反而易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现实中像这样的事例还少吗?那是十几年前的新闻了。某市医院妇产科一位主治医师,本来技术很不错,接生了许多小孩也没出过事儿,但在接生一位高干的儿媳妇时,由于这位高干找的人太多,又三番五次地名曰“关照”实则“命令”、“指示”,弄得这位“主治医”心理压力很大,双手僵硬仿佛不听使唤似的,再加上这位“贵媳妇”不配合,稍一用力就鬼哭狼嚎,结果导致婴儿的胳膊在牵拉时拉“折”了……

找了熟人,被明“宰”暗“宰”了还不好说。一位病人,找了某医院的熟人作“中介”,托他给主刀医生送2000元的“红包”,事后医生将钱退了回来,不是2000元,而是1000元,一打听,被“中介人”私吞了1000元。“真是贪得无厌,我已送了他500元哪!”这位患者至今还耿耿于怀。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大都不到熟人店里去买东西,主要怕被“温柔”地“宰”,如果产品质量问题,连官司也不好打。看病取药和手术也是这个道理。医生用错了药,开错了刀,造成了医疗事故,因是熟人,反而不好说话了,大都是“私了”了之。因是熟人就诊,对医疗上的正当需求往往就忽视了,待事后来补,就很被动了。报纸上曾披露过这样一个典型事例:一胃部不适患者有熟人在某医院B超室工作,因此,每次检查都不必挂号,查后也未作病历记录,结果后来意外查知已是胃癌晚期,想从头追究是否因检查不细而贻误病情却又无从下手。申请医疗技术事故鉴定,打官司,都是要重证据的呀!如果这个胃癌患者不是找了熟人长期检查,那么,病历以及各种检查报告单肯定会齐全,也许“早发现、早手术”,何至拖到晚期成了不治之症?如果不是找熟人,一旦发生了医疗事故,患者或患者(死者)家属就可毫无顾虑、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根据《病人的权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民法》、《医疗事故处理法》等同医院以及有关责任人打官司了。这位胃癌患者的教训应引起广大的就医者为戒,别为了省几个挂号和病历钱,最后一切的一切都陷入了被动,“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说!”而被找的熟悉医生也有难言的苦衷。

2001年初,曾引起人们一时关注的一起医疗纠纷案,就是因找熟人(医生),最后医患双方都弄得不快的典型事例。湖南省某医院外科主任何XX,受熟人(也是过去的一位老病号)之邀,在请示了院领导同意后,给一位名叫戴XX的女青年做了“右侧卵巢囊肿并蒂扭转”、“左侧卵巢畸胎瘤”全切除手术(本来此手术应归妇产科医生所做),手术切除时,何主任因为考虑是熟人,又没按医疗常规坚持做病理切片,结果被病人告到了法院。对这起医疗纠纷,何主任既愤怒又感伤。他说他受朋友之邀,加班加点精心救治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省钱省事,未料到病人就如此来报答他,他真想当着病人的面问一声,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尽管医疗事故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但何主任因在处置病人时,由于这两点的缺陷,对一位从医30多年且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外科医生,无疑是个瑕疵。

这不就是因熟人就医所造成的吗?

笔者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2001年7月份,一位腰腿痛的病人住在笔者的床上准备作牵引推拿治疗,因是熟人之托,这又是位自费病人,并将应该普查的项目简掉了一些(为病人节约钱)。可病人自入院后,腰腿疼痛症状越来越重,且昼轻夜重,病人又十分消瘦,食欲不振,后补拍了胸部平片,怀疑有肺肿瘤转移的可能。又做了“肿瘤标记物”检测以及肺部CT扫描,再请肿瘤科医生进一步会诊,基本确诊了为肺肿瘤转移。原来这位患者的腰腿疼痛病因来自肺部!想想看,如果不是熟人,笔者肯定会将应该普查的项目普查一下,这样一般就不会误诊或漏诊了。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到医院找熟人就医,千万别忽视了看病的规矩,即熟人归熟人,看病归看病,一是一,二是二,病历、化验以及各项检查都要收集好,以免“事故”后缺乏证据而吃“后悔药”也!

当然,找熟人也好,不找熟人也好,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医德好,素质好,技术棒,对所有患者不论亲疏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患者才放心,才不会找熟人。

总之,只有增强自己的自我保健意识,多学点医学科普知识,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小病不大治、大病及时治”,使疾病尽快消灭在“萌芽”状态,那才是真正的“省钱看病”。

附:

    2010年5月26日,笔者曾在《健康报》“健康纪事”版上发了这样一则幽默小品,题目是《“选医标准”》。内容如下:

   甲:你到医院看病,是如何选好医生的?

   乙:看专家宣传栏呀?

   甲:那种“选”法“老土”,过时了!

   乙:为什么?

   甲:这是一种“孩童”选法,单纯、幼稚,容易上当受骗,因为现在的“水货”专家(医生)太多……

   乙:那你是怎么“选”的?

   甲:很简单,就是一条真理……

   乙:什么真理……

   甲:医生是先问你病还是先问你钱……

   乙:哟,我明白了,先问病的一般是好医生,反之……

   甲:聪明,一“点”就通……

   乙:不,不,聪明的还是你老兄……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王金山丨杂谈·撩开“无效退款”的面纱

王金山丨陪我聊聊,还我情感——都市人又出新问题

王金山丨杂谈·大德必及其寿

王金山丨久坐咋会引起椎间盘突出

王金山丨游山玩水,远离“烦恼”

王金山丨定期吃顿“红军餐”

王金山丨不科学的“新吃法”

王金山丨享受 “宁静”

王金山丨“秋冻”,岂能“东施效颦”

王金山丨看病人 有学问

王金山丨杂谈·超越人体极限会致“过劳死”

王金山丨我的“冤家”颈椎病——患者黄芳自述

王金山丨医学科普论坛·以名释义,谬之千里

王金山丨散文·登高驱烦愁

王金山丨杂谈《健康就是幸福》

王金山丨生命警示牌的启示

王金山“过度医疗”伤害的是谁?

王金山丨杂谈·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王金山丨健康杂谈《医生的幸福:看到患者康复》

王金山丨世上没有后悔药

王金山丨盲目锻炼 反受其害

王金山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卫生科普论坛

王金山丨“背”回健康,“背”回爱情

王金山丨杂谈《出书人还值得羡慕?》
王金山丨杂谈《让“信任”回归》
王金山丨小说《“一举成名”》
王金山丨微笑也是“消炎药”(二篇)
王金山丨学会与孤独为伴(外一篇)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