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26 深夜的自由

 无益事 2021-11-01

凌晨6点半的朝霞
实习医生倒计时第26周:深夜的自由
睡眠的失去,是希望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深夜自由。
 
初识消化内科
除去妇产科实际实习7周的时间最长,其次就属消化内科实际实习4周最长。
对于消化内科的初印象,还停留在我家那个小县城的二甲医院里,消化内科始终是要排长队的地方。
我曾因陪伴母亲治疗结肠息肉,亲身体会整个诊疗过程。
当时的感觉是成为消化内科的医生,必定是不用担心没有病人的问题。
门诊多是胃食管反流的病人,也难怪为什么抗酸药奥美拉唑,能在上世纪90年代能达到世界销售额第一。
消化内科实习的第一周,由于有内科入科培训,所以常常不在病房,还没有能正式体验消化内科的实习生活,但能也感受到住院病人多是以内镜治疗为主,病种也更丰富复杂些。
 
着装再要求
接下来的半年的时间都是在瑞金医院,多在病房。
实习的最开始,关于着装,我对自己提出要求以及自己的思考。
但在儿科板块,在新生儿,有NICU专属的衣服。更是觉得接触病人机会的不多,所以着装也以舒适为主。
其实着装的随意,也是内心对自己的放松。
一切都不那么正式,于是开始随意,不论是对待病人,还是对待自己,亦或是对待实习。
于是儿科板块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懈怠。
现在重回瑞金,开始面对病人,于是又重新对自己提出了正式着装的要求。
偶尔想起妇二的时候,沈育红老师某次开玩笑对我说“今天怎么不系领带啦!”以及在手术室对我说“在医院,穿得舒服才重要”。
我明白沈老师的意思:不要在本就压力很大的医疗工作中,再给自己添加着装要求的压力。
或许到了自己能够慎独的时候,才不会需要靠服装的正式来要求自己认真对待一切。
 
认真对待
消化内科一共53张床位,共分成四个治疗组。
我所在的3组有15张床,每个人平均分到5张床位,所以我需要负责的是这五张床位。
实习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投入的越多,才会收获越多的过程。
我在二病区的几天,不止一次被护士小姐姐们拉住问“我是不是实习大学生”。
因为每次护士打电话到办公室,要“实习大学生”测血糖、量血压、拉心电图,结果都是我。
因为我确实是他们口中的“值班实习大学生”。
但由于我相对成熟的长相和装扮,总和他们平时见到的有差别。
其实她们也猜对了,我比他们熟知的本科生大几岁,读着博士学位,做着本科的工作。
其实嘛,总要斤斤计较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用。有用就做,没有就不做,觉得浪费时间。
怎么说呢?
这个观点其实也蛮合情合理的,只是我自己不喜欢这样的观点。
很多时候,那些看似无聊的事情也许真的会有用,只是那时候的你觉察不到。
我其实觉得测血压、测毛糖确实简单无聊,何必要我们呢?
但其实每次测毛糖、量血压的时候,就有机会和借口和病人聊聊。
如果没有这些,实习同学又会有多少人会去主动接触病人呢?
与其看手机、看书或者发呆,也不会去接触病人。
不接触病人又怎么去练习建立和病人的信任呢?
 
辅助科室的重要性
必须要说的,在临床医院,每个科室都很重要,不然如今就不会如此强调MDT(多学科诊疗)。
你敢说影像科不重要吗?
影像科罢工,你临床医生靠什么评估手术范围;靠什么去指导手术术式;靠什么去术前分期……
你敢说检验科不重要吗?
检验科罢工,谁给你血培养知道抗生素使用;谁给你肿瘤指标提示患者预后;谁给你各项检验报告反映患者临床情况……
你敢说营养科不重要吗?
营养科罢工,谁给你那些长期禁食禁水的病人调配肠内营养,调整身体状态给医生机会干预。
你敢说病理科不重要吗?
病理科罢工,谁给你肿瘤的病理分期;谁给你指导靶向药的使用选择;谁给你调整手术方案……
没有哪个科室不重要?
每一场成功手术的背后,有众多科室背后的默默支撑。
这些,病人不清楚,医生应该要知道。
我近期常常在门诊看病,现在有些人吐槽挂号费用贵,要25元。
可看病医生能分到可能只是其中的5元,剩下都留给医院,其中就包括给医院的保卫、保洁等其它。
在医院,没有什么不重要,所以应该给予每个岗位和人应有的尊敬。
 
深夜的安静
消化内科的第二个夜班一宿没睡,这个夜晚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抢救。
阻止我睡觉的是科室的蚊子和反复的咳嗽。
白天自己便很困,但白天的困意却被31床的意外所驱散。
31床,那个血小板很低,只有二十出头的病人。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后24小时,突然头疼,出汗,胸痛,不能缓解。
期间还主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怀疑心梗。
吓了我和一班赶紧做心电图,结果回报正常。
我们就看着他的血压到90/47mmHg,心率110/min。
如果不看病人本身的状态,只看数值的话。
血小板很低,并且是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伴随血压下降,心率上升,怀疑出血性休克的可能性极大,而这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虽有恶心呕吐感,但是没有呕吐物,更加没有血块,所以暂时不考虑手术部位出血。
31床从8点半一直折腾到凌晨1点,期间还安抚几个术后解不出尿的、自我感觉哮喘发作的以及禁食几天想美食想的肚子疼的患者。
再深的困意,在这连续的急中生智中,也被驱散得干干净净。
完成31床的病程录后,就已经凌晨1点,准备睡了。
可万万没想到,小雪的节气居然还会有蚊子。
于是一个半小时后,我醒了。
我能感觉到两脸颊被叮了四五个包,手背被叮了三个包。
奈何身边没有驱蚊花露水,也没有风油精。
去护士台借,只借到电蚊香片,回房间还没有电蚊香器。
于是只能靠心理疗法,默念“叮了不痒,叮了不痒”来安慰自己。
至于效果,自己体会才知道。
折腾到凌晨3点半,终于接受了蚊虫叮咬的事实。
有了困意,结果开始咳嗽,是那种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那种。
这个毛病伴随了自己一个多月,时不时从梦中咳醒,影响睡眠质量。
于是我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原来深夜窗外的天空并不是完全的漆黑。
开了灯,坐在医生办公室的椅子上,打开病史系统。
可是内心却极为抵触,打开笔记本电脑,想着要看文献和要写的文章,却也提不起兴趣。
于是发呆——有困意,却无法睡着的发呆,想着出夜班一定要再去门诊配药。
只有身体发出警告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
其实医生和病区的病人在这点上没有区别,甚至还会轻视疾病,反倒不如常人。
这也许也印证了那句“医者不自医”
没有抢救,却也疲惫的一晚。
 
无奈的悖论
我们作为第三批来消化内科实习的同学,难免会被和其它批的同学进行比较。
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认知,就是表现差的是五年制,表现好的是八年制。在其他科室中也有这样的评价。
关于这个现象本身对错,真的没法去讨论,毕竟我也听说也有老师认为4+4的学生临床也是差的不行。
我很喜欢小朱老师对4+4的评价,“强的是特别强,水的是特别水”。
消化内科老师的印象多是来源于前批同学实习未能严格遵守纪律,但其实同学本身也有自己苦衷。
我记得有老师曾批评某些研究生本科实习,翘了实习,复习考研;批评某些院校不注重临床而是死命研究考研。结果学生没有临床思维,连基本操作都不熟练。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当时没有花大量时间复习考研的话,他可能就来不到这里,更听不到老师对其恨铁不成钢的批评。
这是个无奈的悖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