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临帖懂得了这些道理,你就会事半功倍,眼高手低不是贬义

 零壹贰012 2021-11-01

说起临帖,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把字帖往案头一摆,然后照着写。这个过程是眼睛先去看,然后手再写,这是一个先收集信息,然后再分析信息,然后再输出的一个过程。

收集、分析、输出这个过程有三个难点,第一,信息的收集,如果信息收集不准确,就像相机的镜头,如果像素不够高,那么洗出来的照片就不清晰;第二,分析,看到字帖上的字是静态的,你要心里把它转化成动态的,想象每一笔是如何下笔、行笔、收笔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第三,输出,就是手上的技术,你看到了,也看懂了,但能不能写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说到这些,我突然想起一个电影,任达华主演的《跟踪》,他是香港警察跟踪队的主管,电影的开头是他在考验一个新人加入,一个便衣女警,过马路,坐公交,一路过来。任达华就开始考问她,路上看到的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女警看到了很多东西,她首先是仔细观察,然后信息处理,找出有可能有意义的情景记住他,然后再汇报给长官。

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临帖的过程,观察、分析、输出。其中,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单独提出来,没有条件写的时候,就经常做观察、分析的动作,这就是读帖。

读帖

关于读帖我们这里要稍微多说说,我们看字帖的时候,字帖是静止的。但是字书写的过程是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所以,我一直在强调观察之后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将我们观察到的静态的“字”,转化成书写的动态过程。

所以,我们看字不仅仅只是看外在的静态形状,更要去想象古人就在面前书写的画面,去感受古人的笔势和他的书写动作。

自古书家都有每个人自己特定的书写习惯,这种习惯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书风和非常玄幻的所谓“笔法”,其实就是一系列习惯性动作形成的。

文章图片2

比如我们学习《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分析他的入笔动作,就有不同的入笔,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入笔动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书写的笔势,这是动态的内在的因果关系。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临帖的时候,尝试还原笔势和书写的动作的时候,就更容易接近原帖。反之,如果只是单纯地从字的形态上求“像”,而忽略了其中的动势,这个很容易造成“描字”的毛病。

眼高手低

很多人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问题,刚开始临帖的时候,觉得进步挺快的,可是练到一定时候,就会觉得进步太慢了,原本跟前面比写得不错的字,也怎么看都不顺眼,好像到了瓶颈期,甚至有些朋友会丧失了继续练下去的信心。

其实这个时候,我要恭喜这些朋友,因为这个时候说明你进步了,你现在是“眼高手低”。眼高手低在日常生活中是贬义词,但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却不是。

眼高手低,说明你的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了,但是手上的输出能力提高得没那么快,但是如果一直保持练习的节奏,手上的表达能力早晚会跟上的。而且在书法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眼高手低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一直在进步。

临帖的进阶

初期临帖要尽可能慢下来,把笔墨送到,将动作作到位,可能不够流畅,但完整和准确要先实现。因为,最初强调要准确,尽量贴近原帖,这个时候,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过多精力放在碑文因磨损而出现的细小缺角上,这就太过严苛了。

古人说:太严则伤意,太放则伤法。把细节放得过大,容易忽略字的完整性;而太过随意,又失去了法度,所以,快,慢,缓,急,严,放都要适中。

临帖的时候不可能一遍就成功,一个字写上好几遍是很正常的,有的朋友会想,这么一大本碑帖,什么时候才能练完啊?

其实,临帖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会了写几个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前面我们说过,主要是三种能力:观察、分析、输出。一开始可能一个字要写一二十遍才能写得差不多。但坚持半年以后,可能一个字七八遍就写好了。一年以后,一个字三五遍就可以了。这就是能力的培养。

这个过程不能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写了多少字上面,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你能力的提升上面,这样心态就会好很多。

到了一定熟练的时候,就要注意书写的节奏变化了,书写的整体速度要提上来,否则,这个时候书写得太慢容易变成描字,无法进一步体会笔意和笔力。孙过庭《书谱》中说:“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快与慢的节奏是可以掌握的。

另外,临帖不能死守一家,还要旁涉别家。例如,你把颜真卿的《多宝塔》写得差不多了,不妨写写柳公权的《玄秘塔》,或者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等,看看不同名家之间,笔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另外当能力逐渐提高的时候,学习就要更加主动一些,例如你学的颜楷,那不妨用颜楷写一首古诗,开始试着创作。当你开始独立创作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回去临帖,这样互相促进,能力提升会更快。临帖和创作结合,临帖的效率也会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