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原来是“盛泽女婿”!

 吴越尽说 2021-11-01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原来是“盛泽女婿”!

作者:吴跃进

图片

图片

陈省身


在嘉兴,陈省身可以说家喻户晓,这位享誉国际数学界的微分几何大师无疑是嘉兴这座城市的骄傲。

可是在我的家乡吴江,却鲜有人知陈省身是一位“盛泽女婿”,大师夫人郑士宁是我们盛泽人。我既在嘉兴工作,最起码要到他的故居去看看。

今年10月28日是陈省身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把两年前寻访他故居的经过记下来,作为对他和夫人的纪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省身故居老宅原在下塘街(现建国路)

图片

中国工商银行嘉兴陈省身支行

图片

建国南路567号陈省身浮雕头像

最初我查到陈省身故居在人民路(俗称下塘街),但是地图上没有标注,原来下塘河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已填平,人民路则因建国路拓宽而消失,导航把我带到建国路西侧的华庭街。第二趟去,导航到建国路上的姚庄路,也不对,最后在建国路上的一家银行找到,门牌号是“建国南路567号”,名称是“工商银行陈省身支行”。门口有一块不大的大理石石碑镶嵌在门柱上方,碑上有陈省身浮雕头像,下面一行字:“数学家陈省身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此”,显示这里就是他的故居所在地。

建国路上川流的汽车和行人,银行里的现代化设施,丝毫没有故居的痕迹。我不甘心只看到一块石碑,就问银行工作人员:“里面还有故居陈列室吗?”工作人员回答:“没有,我们在装修时,故居的东西就都搬走了,只有这一块石碑。”看我有点失望,他又主动说:“秀州中学前面有一个纪念亭,你去那里看看吧。”

他说的没错,陈省身曾经就读过秀州中学预科,读到高小三年级,1922年随父母全家迁居天津,从此离开故乡。他是唯一一个只上过一天小学的顶尖数学家,他的文化启蒙来自于奶奶和姑姑,自己则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所以他的国文底子很好。

图片
陈省身3岁时与祖母合影
图片
陈省身5岁时与父亲合影

陈省身在《自述》中曾讲过老家情况:“我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上有一姐。我于辛亥年阴历九月初七出生,时革命正到嘉兴。那时的习惯:城里有乱时,则往乡下逃难。所以我出生9天便逃难。后来祖母常说:这是'劳碌命’。我的父亲陈宝桢于甲辰年(1904)中秀才,那时才15岁。后来在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司法界做事。我尚有一妹,信基督教甚笃。我祖母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我是长孙,所以我幼时常同她在一起。有时随她烧香、拜佛、念经。我会背弥陀经,金刚经则太长了。我母亲的娘家是经商的,由外祖父一人起家,在嘉兴有好几个铺子。”

陈省身的母亲韩梅(1887—1945),家境较好,但她没有娇气,一辈子节俭、勤劳和本分。陈省身受母亲影响,看淡名利。他追求自由、豁达的气质则遗传了他父亲。父亲陈宝桢(1889—1967)15岁考上秀才,但不愿做一个前清遗老,发奋钻研法学,这在当时很新潮。有一年他从杭州给儿子带来一套《笔算数学》,为陈省身打开了一片天地,播下了一棵数学大树的种子。童年陈省身爱不释手,在家里边读书边演算,竟然无师自通,没用多久就读完全书共三册,并且解答出大部分试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笔算数学》

图片

《笔算数学》一页

《笔算数学》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编写、中国人邹立文编译,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原是保险公司职员手册,后来广为流传,成为近代数学入门教科书。全书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加减乘除和单位换算等基本运算;中卷为分数和小数、比例、百分法、利息等;下卷涉及保险、商业、税收、乘方、开方、级数、差分、混合比例、推解、量法和应用问题。

试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没有上过初小,没有人指导,就能读懂这本教材,解答试题,无疑是神童。陈省身那时的算术水平远远高于普通初小毕业生,因此,他在9岁时毫不费劲地以优异成绩考入秀州中学预科。

图片

五十年代的秀州中学

在秀州中学,他能做非常复杂的算术题,业余时间还喜欢读《封神榜》《说唐全传》等古典文学。但是他的童年没有玩伴,没有游戏,没有音乐体育的熏陶。晚年他曾说:“我一向不迷恋于体育运动,听音乐则发现只是浪费时间。”但他又说:“幼年得长辈爱护,是一生很幸福的一段。”

陈省身1926年考取南开大学时也是15岁,陈家因此被称为“一门双十五”之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陈省身储蓄所”前留影

20世纪90年代嘉兴城市改造时,陈省身家老宅也在规划之内,当地有关部门告诉他,老宅将被改建成银行储蓄所,他非但不介意,还主动说:“那就叫陈省身储蓄所吧。”还欣然题写了“陈省身储蓄所”,储蓄所后来升格为支行,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

根据这位银行工作人员的指点,我来到在环城东路上的秀州中学,这座百年老校,曾走出杰出的盛泽人程开甲等十一位院士和一位诺奖获得者,也培养了位于盛泽镇的原吴江新生丝织厂业主王雨生等工商界人士。

图片

秀州中学

图片

省身亭

拱形大门上方“秀州中学”四个字是陈省身题写的。隔马路对面是运河的环城河,河边绿化带中,矗立着“省身亭”,正对校门,背靠运河,四角方亭上悬挂着“省身”亭匾。“省身”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是父亲为他取的,蕴含着父亲的教导和期望。正面亭柱上的对联是:“灿烂星辰,精深卅载见微知著;温柔秀水,皎澈一湖追远怀贤。”寄托了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图片

“格致”亭匾

图片

数学之美石碑

亭子的另一面以“格致”为亭匾,取义“格物致知”;两侧对联是:“远隔重洋,两头城堡开新纪;遥临广宇,万古星辰傲碧穹。”赞颂他先后在中美两国创办了三所数学研究所,他的成就如星星照亮数学界的科学创新。亭子四周布置了很多与几何数学有关的景物元素,亭前的铺石是菱形格状,营造了对称与和谐之美;亭旁硕大的石碑上,正面雕刻他生前手书的“数学之美”四个大字,和许多微分几何公式,其中有他最著名的“证明高斯——博内——陈公式”、陈氏示性类与陈——西蒙斯微分式;背面则刻有介绍他生平和成就的文字;四周小径的石块用数学符号制作,富有独特的科技美感。

图片

另外一角,以七块石板组成“1998CS2”字样,说明碑上刻有:200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这里没有围起来,而是完全开放的、前后无限延伸,令人遐想。

“数学之美”是陈省身2004年在南湖举办的全国“数学论坛”上演讲时说的一句话。此后,他多次以“数学之美”为题在大学演讲。从此“数学之美”引发知识界的共鸣,一位国外数学家惊诧陈省身被追粉的热闹场面,冠以他“摇滚明星”的雅号。

图片

2004年《数学之美》挂历

2003年陈省身亲自设计了一套2004年的挂历,就取名“数学之美”,12幅画页分别为:复数、正多面体、刘徵与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高斯、圆锥曲线、双螺旋线、国际数学家大会、计算机的发展、分形、麦克斯韦方程和中国剩余定理,还配有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深奥的几何理论,以及数学演化的历史,化作简洁生动地的图画,使抽象的数学展现神秘之美。

图片
图片

陈省身故居现在是一家银行,作为“盛泽女婿”,夫人郑士宁的祖居又如何呢?

图片

世泽堂旧址

郑氏家族是盛泽的望族,祖上以经营丝绸为业,老宅“世泽堂”在旧长庆坊(今新开弄内),从盛泽东大街新开弄进去,弄内有一处明显缩进,就是世泽堂旧址。现在尚存最后一进,由一幢座楼、两间二层厢房,以及一个天井组成,其他房屋均已被改建或分隔,整个院子居住许多住户。

说起新开弄不得不提郑士宁的祖父郑式如,作为乡绅,他不仅倡导实业,还热心公益,1901年在自己家里世泽堂创办了盛泽镇上第一所新式学堂,后又发起创办盛湖公学(盛泽中学前身)。1915年镇上举办灯会,因人流拥挤引发火灾,顷刻烧至整条大街,他打开自家大门,让人群从后门疏散,减少踩踏。事后,他毅然捐出一块宅地,开通东大街到敦仁里的通道,这条当时镇上最宽的弄堂就取名新开弄。郑式如先生的长女、郑士宁的姑姑郑佩宜是柳亚子先生的夫人。

图片

陈省身郑士宁夫妇和岳父郑桐荪

郑士宁的父亲郑桐荪是郑式如先生的次子,我国数学界前辈、清华大学数学系创办人之一。他认定陈省身才华出众,有意招为女婿,经杨振宁的父母撮合,陈省身与郑士宁于1939年7月在昆明西南联大举行婚礼,结为夫妇,育有一子一女。1972年9月,陈省身随夫人回到故里盛泽镇,这是他唯一一次到世泽堂探亲。

图片

陈省身全家福

图片

南开大学里的“宁园”

陈省身夫妇相濡以沫六十多年,郑士宁不仅包揽所有家务和应酬,照顾好陈省身和一双儿女,还支持丈夫捐出所有大奖的奖金,而自己生活方面则非常节俭。据一对中国夫妇回忆,陈太太经常剪优惠券,积多了就一下子买很多菜回来藏地窖,有时超市猪肉便宜,就买很多做成肉松便于保存,做家务很利索,不用保姆。陈太太有次说漏了嘴,她说捐给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的两辆车,差不多是她平时省下的钱。陈省身以郑士宁的名字,把在南开大学的寓所取名为“宁园”。

图片

陈省身与郑士宁夫妇1972年在北京

1978年,在一部著作的最后陈省身深情写道:“我必须提及我的夫人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近40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抑或和平时期,无论在顺境抑或逆境中,我们相濡以沫,过着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我在数学研究中取得之成就,实乃我俩共同努力之结晶。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1-10-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