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浣纱遗芳尘

 昵称ZmY8ItTt 2021-11-01

浣纱遗芳尘

车到诸暨境内,我与同行人玩笑,要留意街上是否多美女。诸暨是西施的故乡,西施二字早已不仅指当年的苎罗浣纱女,已是绝世美女的通用词语。

诸暨城处处是西施的痕迹。一个被当作礼品的美女子,被越国送给吴王以图大业,是政治的牺牲品,身后却可以傲视两千多年来多少列入正史的须眉。浦阳江从城中穿过,西岸的苎罗山下住着的施家女子姑且称作西施,岸边一处普通的石头今日仍被人止步注目,王羲之手书“浣纱”二字,提示在这里凭吊西施的久远历史。苎罗山下的西施殿虽不知几废几建,早在唐朝李商隐就有“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诗人自来钟情于美人,李商隐之后,诗人络绎而至,于是中国诗词中就频频出现西子、浣纱、苎罗、西施这些越说越香艳的词。

今天的西施故里纪念地近旁还有古越台。越国勾践被吴国所败,退居诸暨,那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岁月,是越国一段的重要历史。越人没有忘记,筑台以纪念。不过估计在后世,在苎罗山人们记住更多的是美人西施,忽略了曾经的古越台。

西施何以成为中国人共同和长久的记忆,我想应该可以简化为人性中对美的赏识。无论哪个时代的人,总会在“美”的跟前暂停、回首。至于西施当年带着祸国的机要任务,在后世人眼里是无足轻重的。越国人对她她助力复兴的感激很快就会过去,正如吴国对她祸国之恨也很快烟消云散,留下来的唯有美的想像。实际上在没有照片和视频的时代,西施没有留下一张画像传抄后世,人们对她的美只有想象。也正是想象让西施之美成为谜一样不能超越。文字的无力在于无法白描极致,只能侧面衬托。对于西施这样绝世的美,也只好以“沉鱼”来烘托了。不仅西施,中国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人的美共同造就了“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四个美人专用修饰词。对于至美,人类自身的审美力哪里去了,只能借“鱼、雁、花、月”的表现?

美学还在争议美的主观、客观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不知道西施所在的春秋的美女标准与现在的差异。很多观点认为唐朝的美女是以丰腴为美,从唐朝仕女画可见,也多以杨贵妃为证。甚至可以上升到时代自信的高度,女人可以以自己的丰腴来张扬自己的美,契合大唐之气度。相对而言,曼舞如燕的赵飞燕时代,似乎以体态苗条为美。其实同是唐代杜牧有诗“楚腰纤细掌中轻”,似乎也喜爱堪在掌上舞蹈的赵飞燕类型。不过杜牧的时代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衰落的年代,那时大唐仅剩余威,早已难言气度。看来只有大唐的恢弘气度才配丰腴之美。

今天的审美自然也是尚纤瘦,减肥依然是个时代大产业。也不知是否缺乏自信的审美观?

不过历来更多的审美取向是男权主义的背景,也就是说美女的标准决定于男人的审美兴致,在女权启蒙的年代,女人也许会关注自身的审美取向。不过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大约一直是男权主导的社会,直至今日。美女西施是越国送给吴王的礼品,在卧薪尝胆完成大业以后,关于西施的结局有几种说法:越国觉得她的价值用完了,也有污点,她只能沉江而死。也有说是西施祸国,吴国人让她沉水而死。同样是沉,有一种说法是,越王后嫉妒的原因。最善良的说法是范蠡巧妙安排,脱离是非之地,泛舟太湖,不知所终。在尚未迟暮不知所终,是传说与艺术上美人最好的结局,被作者惯用。所有这些传说,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准则需要,给美女西施绑架了道德伦理。西施其实就是一个绝色美女,本不必要给她附着道德伦理,更不该给她捆上国仇家恨。罗隐诗中多余一问:“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随着时间流淌,后人的确在渐渐让西施回归美人本色,民间传说了渐渐增多了有关美人的生活细节。吴国人后来也彻底原谅了她的祸国,仅仅把她看作一个美人。今天的苏州灵岩山发现据说是馆娃宫遗址,也就是吴王为宠幸西施而建,游览遗址甚至可见玩月台、梳妆台这样的生活化古迹遗存。山下木渎古镇的得名,苏州人更愿解释成是因吴王建馆娃宫大兴土木,运到的木材造成山下河道阻塞,因称“木渎”。而木材被阻塞的这条河被称为“香溪”,溪水何以香?是因西施在后山馆娃宫日日梳妆卸妆,倾倒的胭脂香粉顺山溪汇流到山下,因而满溪飘香。吴国旧地苏州人的这些传说明显是香艳的,是为夸张西施的美,没有一点埋怨,更别说恨。

两千多年至今,西施一直是诸暨的主角。除了苎罗山下西施故居和她家门口河边的浣纱石,河对岸也辟出一片西施主题的景点,远比河西的面积大。河东包括与西施一同被送往吴国的另一个美人郑旦的祠,传说中西施生命里重要的角色范蠡的祠。因为这里是美人西施的故里,还专门开了一间“中国历代名媛馆”,集合了历史和传说中的众多美女。让美女成群,陪伴和烘托西施。据馆员自己介绍,这是中国唯一以女性为主题的馆,在男权社会里显得实属难得。不过在南京秦淮河,我也见到过“秦淮八艳史料陈列馆”,为当年秦淮河八个才艺名妓所立陈列馆,不但为世俗所容,还迎来游客络绎,更属难得。

        浦阳江两岸鸬鹚湾一带,尽是美人西施的印记。诸暨老城西有陶朱山,显然是后人担心西施的寂寞,以范蠡别称命名此山,范蠡可以在不远处注目西施,看来美人身后不寂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