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没有人重视我?——数学世界的冷眼旁观

 艺品文化 2021-11-02

1999年开始的数学新课程改革搞了二十多年了,教科书进行了不断地更新,但是,依然不尽人意,更准确的说,是不让我满意。下面我们以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为例来说明,人教版教科书上的解题方法是多么地顽固,多么的刻板。

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上,有这样一个探究1:“用周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算了,我还是别一个字一个字的录入了,直接拍照截图吧,先让大家看一看课本上的解答是咋样的:

我们可以看出,教科书上根据题意,得出了面积S关于一边长l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化成一般形式,然后再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得出最后的结论。

但是,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计算量过于大,它把一个简直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却采用了相对繁琐的方法,这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极为不利的。下面请看我的解法: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教科书的方法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忽略了二次函数的双根式(也叫交点式),其实,我们在得出S与l的函数关系式时,最初得到的就是双根式S=l(30-l),此时,没有必要转化成一般式,在双根式的状态下,可以轻松得出两个根,也就是得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根据这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可以轻松得出对称轴,进而得出最值的时刻。

本文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在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关注双根式有时会大大降低我们的计算量。教科书中有关二次函数的应用类问题,绝大多数都把原始的双根式化成了一般式,不仅如此,各种类型的参考资料都一股脑的追随教科书的步伐,毫无例外的都是先化成一般式,再配方成顶点式,或者根据顶点坐标公示得出解答,这样的方法虽具有一般性,但计算量往往较大,不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

二十多年了,我一直期待着教科书在这个地方会有所变动,但是一直没有,所以,我在此发一下牢骚,仅此而已。

下一篇文章,我将会继续发布有关二次函数解析式求法的一个无敌小秘密,比普通的待定系数法要高级许多倍,好多小伙伴惊呼它为“瞪眼法”,就是一瞪眼就可以知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了!好吧,下次课,我们就来公布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