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爷爷教我“治疗糖尿病,不健脾就...

 海龙王V 2021-11-02
40年前,爷爷教我“治疗糖尿病,不健脾就是在坑人”,我用了40年时间才明白:中医之所以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让我自小就开始接触上了中医。家里院子里常常有的稻草人,经络图,大大小小的毫针、耳针、三棱针等等,都是我练手的工具。

从小就对爷爷非常敬佩,他是我们县城里有声望的老中医,我只记得很多我们当地的,外地的,治不好病就来我家里找爷爷,爷爷每次轻描淡写地留下一张方子,和蔼可亲地告诉患者回去怎么怎么样,病人的病不过多久就好了。

我常常在一旁看的神奇,抱着那方子,天天研究,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一次,有病人来家里感谢爷爷治好他的病,我嚷嚷着也要去,那时候我已经在中医药大学 临近毕业。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我没有回答上来,支支吾吾地,感觉上学白上了,还不如跟着爷爷治病算了。

这个念头一上来,我就更加坚定了,不跟着学校去实习,我要跟着爷爷学习治病救人,深入到病人身边。

因为从小他就对我的学医看在眼里,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开始学习了。然然没想到的是,自从跟随他之后,爷爷便的不再是从前那样和蔼可亲,而当时什么脏活累活,都扔给我,我跟在他屁股后面就像是个打杂的。

这样,经过了半年,爷爷问我:你还想跟着我学习吗?

我想都没想,连忙说道:当然要学,这才哪到哪!

就这样,我才慢慢从内心得到了爷爷的认可,他老人家当时已经是85的高龄了,但是头脑却是很清楚,治病更是信手拈来。

记得,有一次和他在整理医案笔记的时候,我翻到一则治疗“消渴症”也就是如今的糖尿病医案时,这个患者是有6年的病史,主要症状为口干,腰膝酸软,尿频尿急。我一看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及就是这是“阳虚”。

同时,他还舌红少苔,有盗汗,手足不温,疲倦乏力的症状。这是“阴虚”。

这个患者曾经用过不少药,而爷爷给他开的方子是这样的:生地黄,葛根,附子,天花粉,巴戟天,桂枝,麦冬,黄芪,苍术。

爷爷当时告诉我:治疗消渴症,不健脾就是在坑人。

我问道,为什么呀?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健脾啊,这是经过辩证才算吧。

爷爷说:消渴症也就是你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主要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种类型。上焦的主要症状是口渴,中焦的主要症状是易饿,下焦的主要症状是尿频。

你接触多了就会发现只要是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哪一种,他都会占据一个,而这个患者他就是典型的上、中、下三焦患者。

脾在人体中主运化,当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时,就无法将足够的津液送达肺部,从而导致肺热过盛,这就是为什么他明明喝了很多水,还口渴的原因。

五脏之间,不管是哪的问题,基本上都和脾离不开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讲脾为后天之本了。

这样一看方子,我也就明白了。巴戟天、桂枝、附子可以助化阳气、温肾补阳。葛根、天花粉可以生津止渴。麦冬、生地黄可以滋阴养血、滋补阴津。确实是对症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的。

像他这种久病成医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一看黄芪和苍术,也就明白了说为什么要健脾了。这不仅可以利尿燥湿外,最主要还是健脾补气的佳品。

这个道理我到现在都在用于临床实践,爷爷不愧是爷爷,而根据我这些年的治病经验,这完全也是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这个方法,也已经被我沿用了40年,治疗的患者不计其数。我整理了近些年的患者医案,有606位,476位我没用过降糖药,经过中药调理,全部康复。110名患者长期服药好了,77位。21位十年病史,产生了并发症,仅好了9位。

行医多年,每当我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时候,我就对于爷爷的敬重又多了一分。在这里,我把这些分享出来,也希望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只有把这些东西真正给了患者,中医才能互相交流,才能知无不言地走下去,延续发展,我也依旧会永葆初心走下去,因为我不愿意看着患者走投无路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救命稻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