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健脾”的路边美食?中医给你举个“栗子”

 仰望岐黄 2021-11-02

虽说到了秋冬季,很多阳虚怕冷的人,感觉不舒服了,但是这个季节,街边的各类特色美食,也开始纷纷登场,有的还挺补,给大家暖暖身子,一定要了解下。

有这么一款路人皆知、秋冬季大众美食,平时都小瞧了它,其实,它有补肾、健脾的双重功效,想必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猜到,它就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号称“街头网红”的糖炒栗子

这个栗子,现在只算是个街边美食,可在缺医少药的古时候,民间对它,可是评价很高的,号称“干果之王”!据说古代有的军队行军,路上就靠板栗充饥。

《黄帝内经》里,也把“栗、李、桃、杏、枣”称为“五果”,说意思是“五果为助”,食之能助养强身

因为栗子不但味道甘美、醇厚,人人爱吃,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中医认为,栗子性平,肾、脾、胃三经,味甘微咸,有补肾健脾、益气厚肠、健腰膝、止泄泻的作用,配上糖炒,那味道真是甘美浑厚。

渐渐要进入寒冷的冬季,在中医里,冬季象征着收藏,和肾的功能一样,秋冬开始,人体气血内敛,要开始收藏五谷精气、给五脏进补啦!

所以,大自然在这个时令,把栗子赐予人们,栗子最突出的功效,就是补肾强筋健脾益胃,既能当粮食,又能当药。

所以栗子最适合那些: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频多、腰膝气管炎、筋骨肿痛及脾肾虚寒的人。

《名医别录》里讲:“板栗,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栗可治肾虚,倘腰脚乏力,日食十粒,并以猪腰煮粥助之,久必强健。”

《中国药膳学》记载:“栗,味甘性温,具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活血等功效。”

还有一些古书,记载了栗子的神奇功效。

相传,古代有人腰膝软弱不能走路,找到颗板栗树,没事就吃栗子,吃了好多好多栗子,后来就逐渐能走了,这正是栗子补肾、强筋骨的见证。

还有一个关于栗子的验方:用袋子装好栗子,一定要生栗子,而且要悬挂起来、在空中风干,这样每天吃上十几颗,时间久了,就会身体强健。

据说,生栗子风干之后,补肾健脾药效更佳,就是吃的时候,必须反复咀嚼、细嚼慢咽才行。

还有的人,吃熟栗子,来止泄泻、治百日咳,也有效果。

可见从古至今,栗子一直都是个补肾健脾的好补品。

除了糖炒栗子,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栗子吃法,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比如栗子蛋糕、绵软纯甘,比如栗子红烧肉、香甜软滑,还有的人,这个季节,用板栗和铁棍山药一起烧粥吃,那个大补!

另外,我国板栗有南北之分,北栗个头小一些,补肾功能较强;南栗个头大一些,健脾益胃较强。

看到这里,是不是想马上出去,买一份香香的糖炒栗子吃?不过栗子虽好,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不好消化,大家注意一下噢!

提醒:本文仅作为中医知识科普,若自行调治,是否合适、对症、以及剂量把握,要先咨询当地中医!非专业人士谨慎施治,医疗有风险,贸然使用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