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政:每一个人都要为管理系统做贡献

 z55j03b55 2021-11-02
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2579

前 言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每个人一生中有三个引路人:第一个引路人是父母亲,第二个引路人是老师,第三个引路人是上司或老板。经过三个引路人可以成才了。要想出道,就要见天见地见人,道法自然,走向实践。

企业管理注重的是实践,光学不练不行。只学理论,不从事实践,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从事实践,不学理论,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任何学习都应该有最终的落脚点和目的性。这叫学以致用。否则就会失去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企业的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框架下进行。企业的经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共同构建有关企业的事业理论和概念体系。

管理已经成为每一个职业人尤其是经理人员的基本素养,成为每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职能。


价值创造流程与管理系统

每一个人都要为管理系统做贡献
图片

为什么要从学习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开始?这本书真的是企业管理实践的起点吗?是的。
 
这本书是德鲁克所有书中卖得最好的一本,风靡全球。他认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他说,产业社会学会了对体力劳动者的管理,并没有学会对脑力劳动者的管理。言下之意,如何对脑力劳动者的管理,是从他开始的。


马洽列洛是德鲁克忠实的合作者,他用毕生的精力,注解了德鲁克的思想,并努力把德鲁克的思想应用到了实践之中,最后写成了一本书《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德鲁克认为,马洽列洛的理解,超过了他本人。
 
尽管中国有很多人读过德鲁克的书,但有多少人读懂这本书呢?又有多少人理解了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呢?我知道台湾有叫詹文明的,这本书他读了一百遍。这些人都不傻,他们都读进去了。而我们读懂了多少,又读进去多少呢?
 
有人说,德鲁克的思想很好,在中国不实用,这叫“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就冲这句话,我就知道,很多人根本没有读进去,根本没有读懂。
 
改革开放三、四十年,很多企业没有真正从事过管理实践,以为听听大V大咖们侃侃管理就是在“学习管理”。根本没意识到,这只是管理学的启蒙。“向管理要效率”,还只是一句口号,中国企业真正的管理实践还没有开始。
 
真正的管理实践,只有一个显著的标志,这就是发育管理系统,通过架构业务流程来发育管理系统。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标志去衡量中国的企业,那么必然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还没有真正开始。


德鲁克的这本书,就是指导一个企业如何建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知识劳动者,都是管理职能的担当者,都要明确自己是哪方面的知识权威,为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构建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做贡献。
 
要让每一个经理人员,还有知识劳动者,都养成一个习惯,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地为业务流程架构,以及为管理系统的建设做贡献,谈何容易?要让他们天长日久、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为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系统的建设做贡献,谈何容易?否则,即便像华为那样,花5年15亿,也建设不成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系统。
 
我们的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我们与西方企业比较,真正缺少的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价值创造链条,以及支撑这条链条有效运行的管理系统。
 
杰克·韦尔奇说过这样的话,公司一项战略决定,在24小时内可以转化为24万人的行动。我相信,华为的任何一项战略决定,24小时内也可以转化为17万人的行动。


我们到华为去学什么?学他们的战略思维?学他们的战略聚焦的决心?错了。中国企业的老板,战略思维能力一点都不比华为差。我们应该学的是,华为靠什么实现战略落地的?他们究竟靠什么约束17万人坚决地走在战略路线上的?如果听他们老板说话,必然会听岔,以为自己变傻了就行。有伟人说过,没有文化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
 
华为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傻,知道如何在成败的关键上下功夫。没有IPD的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系统,根本不可能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与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当年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家公司迭代产品的速度是3个月,也就是3个月更新一代产品。当时,华为需要12个月,12个月更新一代产品。
 
就凭这一点,华为无法跟这三家公司同台竞争,根本无法在手机市场上出手。必须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练就真本事。
 
谁能教他们这个本事,当时只有IBM公司。因此,再贵,花的时间再多,也得干。应了《基本法》的一条原则,“要么彻底的成功,要么彻底失败”,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华为下了必死的决心,所有项目组成员都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与项目共存亡。
 
现在华为老板,可以跟任何人谈笑风生,他已经不是“等靠要”的对象,不需要给任何人发号施令。可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7万将士都被编织在价值创造流程上,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按照管理系统制定的规则,努力为下一道工序做贡献。每个人形成的知识和经验,都能及时进入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动态的经验数据库。每个人都是这个经验数据库的专家,都是专家支持系统的一员。
 
换句话说,华为17万人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随时随地在组织的形态上积累起来,任何人在工作中遇到任何麻烦,可以随时随地求助的这个经验数据库,以及专家支持系统。这种组织起来的力量有多强大,想想就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