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九四九冰上走

 新用户3558w41H 2021-11-02
今年的寒潮够犀利的。
近几年,过惯了暖冬的人们,对这一波急剧的降温,有些招架不住。
我们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之说。1月7日,二九的最后一天,气温骤降到零下15度,这是我们这儿二十多年都没有出现过的。
早想看一看宋金河河面冰封的样子,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上周日(1月10日)下午,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去了宋金河,把车停在河南岸,急不可耐地来到岸边。
只见整个宽阔的河面已经被冰封,冰面光滑、铮亮,如同镜子一般。冰面上有一些不规则长长的裂痕,估计是人们在上边行走时,人的体重与冰面的支撑力达到临界值时,冰面瞬间产生的裂纹。
就在这时,两个成年人从我身边走过,来到冰上,径直向对岸走去。人家压根也不先试一试,找找感觉,看看冰的厚度能否足以支撑得住自己的体重,便很自信地走到冰面上。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担心,更没有半点的恐惧,那步履之轻盈,动作之协调,令人咋舌。
其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更是悠然自得地抄着手行走,仿佛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转眼间,二人已经走到河的中央。
我站在岸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二人远去的背影,直接看傻眼了,佩服二人的胆量和勇气。
人道是:前有车,后有辙。他们如履平地的走冰,点燃了我的好奇心,童心未泯的自己,终于按捺不住那颗悸动的心,居然也打算尝试一番。
我先在边沿处试着用一只脚踩上去,用力跺一跺,冰面没有反应,这才小心翼翼地两只脚都来到冰面上。
我能感觉得到,此时,我的锥体外系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骨骼肌的肌张力明显增高,动作已经不那么协调,猫着腰,两只脚之间的距离放宽,勉强保持着直立的状态,好歹双腿没有发抖。
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对冰面的状况做出评估和判断。首先听一听有没有冰面炸裂的声音,同时密切观察冰面有无突然产生的裂纹,最后是体会冰层有无下陷的感觉。
莫不是用了大半辈子的“望、触、叩、听”,这种职业习惯在起作用,我说不好。
还好,并没有听到冰裂纹时特有的声响。
大凡沿过冬冬(方言:在冰面上行走、玩耍)的人都知道:“冬冬炸别害怕,冬冬响喝四两。”听到冰炸纹的声音是挺恐惧的,但一些追求刺激的顽童似乎并不介意,人家玩的就是心跳。
我只是在离岸边两三米远的地方沿了一段,没敢往里走,一来这靠近岸边的地方水不太深,即便失足了,也不至于千古恨,充其量也就是湿足而已;二来,里边水深莫测,这个地方就我自己,万一掉到冰窟窿里,可不得了,连个救援的都没有,那不就难堪了。
通过观察冰面陈旧的裂纹折射后的断面,可以初步判断,冰面的厚度大约有两到三横指的样子。
过过瘾就行了,不能老呆在这儿,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新鲜事儿。
我回到岸上,沿着河岸向西走,八里河桥的下面及两侧附近没有结冰,几只水鸭子站在远处干枯的芦苇周围的冰面上,在抱团取暖。
而另外一些活跃分子,仍然在水面上游弋,待我走近,准备给其拍照时,受了惊的它们,便贴着水面“扑棱棱”飞出老远,在水面上留下一连串环形的涟漪。
还有的见到来人则迅速潜入水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大一会儿,在不远处又突然浮出水面,煞是可爱。
更有甚者,居然离开水面,来到岸边干枯的草坪上,在觅食。这种景象我还是首次见到,估计是食不果腹的它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寻找草籽之类的作为食物,凑合着来进行充饥吧。
这可爱的小生灵,一年四季栖息在宋金河里,以鱼虾为生,也构成了这儿一道独特的风景。
尽管是周日,由于天气较冷的缘故,散步的人并不多。
我一个人慢悠悠地走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此时,我还是静下心来,尽享冬日和煦的暖阳。
不知不觉来到了博物馆东边,抬眼望去,只见一只大雁,正在南湖的上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它匀速地拍打着翅膀,渐行渐远,我一直目送它,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此时,在我面前呈现出的,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真美!
只是,那只落单的大雁,形单影只的独自飞翔,未免有些孤苦伶仃的感觉。
大雁本是群居动物,我搞不清楚为何今儿个看到的是一只孤雁。莫非,它的伴侣先它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
它不就是我们人类晚年丧偶后的写照吗?先行一步的可能感觉不出什么,而留下的那位,只有翻着日历,追忆着过往,慢慢地品味人世间的孤独,直至终老。
博物馆北边的荷塘,早没了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柔,以及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葱茏,就连“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秋景,也成为明日黄花。零零散散的残荷的枯枝被冰面冻住了,已经身不由己,干瘪的莲蓬在冰层中仿佛变成了化石,承载着昨天的故事。
岁月的更替就是这般无情,青春留不住,如一江春水,付之东流。
其实,这只是表象,荷早已经把毕生的能量,汇聚到淤泥内的莲藕中了,只待春暖花开时,又是一番绿肥红瘦的蓬勃景象,绿叶成荫子满枝。
来到南湖广场的北边,就在我不远处,看到一位女士,站在河边的石阶上,正尝试着用一脚踏到冰面上,一看就是想验证一下冰的厚度,甚至有在上边走一走的想法,就在她的鞋底刚刚接触到冰面的一刹那,随着一声惊叫:
“哎呦,我里娘唉,吓死喽。”
瞬间把脚收了回来,那种敏捷程度,仿佛被蝎子蛰了一般。
由于我刚好从她身边走过,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笑了,她看看我,自己也笑了。
看来,第一次吃螃蟹是需要勇气的。
女的就是蝎虎,动不动就娘来妈来的,成了口头禅。同时也映射出,娘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在危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的娘亲。
我来到南湖宾馆处,看到先前从冰面上过河的那两位老先生,又跃跃欲试,准备从这儿沿冰面走到对岸去。
他们二人像开了挂一般,放着大道不走,非得走危机四伏的冰面,真是一对老顽童。
我停住前行的脚步,站在岸边看热闹。
岁数大的那位老汉在前边开道,脚步依然轻盈如初,丝毫没有试探着行走的谨慎与小心,倒是后边跟行的那位年轻一些的中年人,显得畏手畏脚,走在冰面上谨小慎微。
老汉矫健地走着,鞋子与冰面接触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走出大约三四十米的样子,中年人终于打住了前行的脚步,招呼同伴不要再走了,好像是说此处冰的厚度不及桥东边的冰层,自己体重大,不够安全。
显然,他已经不淡定了。
看来,他凭借自己的第六感觉,对从此处过河还是颇有些忌惮的。
前边的老先生此时也停了下来,似乎心有不甘,用脚跺一跺冰面,想向同伴证明什么,但最终还是听从了中年人的劝导,原路返回了。
听人劝,吃饱饭。
在他们行进的过程中,不远处的水鸭子“呱呱、呱呱”地叫了起来,莫非是在给二位打气?不过,在他们开始返程的时候,水鸭子叫得更欢了,这种可爱的小精灵,此时又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绪,我不得而知。
我从八里河桥下穿过,在亭子西面的芦苇边,一个小伙子头部捂得严严实实的,拿着个铁榔头,在破冰,每一锤下去,冰渣四溅,好大一会,才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冰洞,看来,冰层还是蛮厚的。
我寻思着,他大抵想通过凿出的洞,来钓鱼吧。
在亭子的东边,明显此处冰面上玩耍的人多出很多,有的人还饶有兴致地在上边溜冰,他们几乎走到了河的中央,还拿出手机彼此拍照留念。
就连一只毛茸茸的可爱的小泰迪,也跟着主人来冰上玩耍了。
此时一位老兄叫我过去,很友好地问我要不要来上一张,我笑着说“不敢”。
还是悠着点的好,我想。
我一直作为一个看客,仅仅是在离岸边很近的冰面上走走。
一双父女,开始也是只在河边的冰面上来回走动,看到他人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都没事,也终于放下戒备之心,加入到走冰的行列,向河中央走去。
看到别人玩得那么畅快,我实在经不住诱惑,慢慢地、蹑手蹑脚地、情不自禁地往里边走去。
我仔细端详了脚下的冰面,只见其呈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仿佛是由形状迥异的冰块七拼八凑组合而成,其下幽暗深邃,瞧不见底。
不看便罢,一看心里冷嗖嗖的,直发毛。
冰层的厚度,虽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薄,但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厚。
据说,河的中央,水深两米多,万一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够喝一壶的。
不瞒你说,我之所以这般谨小慎微,俺小时候沿冬冬是有过故事的。
差不多是近50年前的事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在回家的路上,都要从村中央大坑的坑边小路上经过。
冬天来了,大坑里结了冰。放学后,便和小伙伴一起到大坑里沿冬冬,玩耍一会再回家。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实在没什么娱乐项目,沿冬冬成为儿时的期盼与初心。
那时,别看年龄小,胆量可不小,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主要是小小的年纪,对危险二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一次,也不知是因为天气回暖冰的坚硬度降低或厚度不够,还是由于自己故意在冰上跳跃取乐的缘由,随着冰面刺耳的炸裂声,躲闪不及,一下子掉到冰窟窿里,嘛凉嘛凉的冰水顷刻没到大腿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水深也就到大腿根。
尴尬了!
当时,是那样的无助,寒冷和恐惧一股脑儿袭上心头,手忙脚乱地用双手扒拉着周围的冰面,怎奈承受不住体重的冰面,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坍塌,也不知挣扎了多久,最后经过手脚并用,使出了洪荒之力,终于脱离了险境,成功上岸。
我深切地体会了一次“落汤鸡”的感觉。
湿透了的棉裤沉重而且刺骨的凉,灌满了水的鞋子走起路来“呱嗒、呱嗒”的。
那个失魂落魄的窘态,大有“囧”字的模样。
我打着哆嗦,胆战心惊地硬着头皮往回走,感觉回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回家后,不知母亲会怎样“表扬”自己,想起这,另一种恐惧又袭上心头。
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幸亏大坑里的水不太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哪一个没有漏到冰窟窿里的经历,没有这种经历的孩童,配不上“野孩子”的称谓,其童年似乎也是不完美的。
继续往东走,我想看看这种极端的气候下,是否还有冬泳的人敢挑战极限。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不像夏秋季节游泳的地点那么分散,随便找一处光整的地儿都可以下河。
由于河面冰封的缘故,仅有同济桥东侧河北岸的这一个游泳处了。听人说,这唯一的游泳点,还是负责宋金河紧急救援的一条机械船破冰后形成的水道,大约有3米多宽、20多米长的样子。
水道的两侧是冰面,狭窄的水面充其量也就容得下一人游动。
入水处两侧的岸上,分别堆积着一堆碎冰,估计就是动力船破冰后清理出的冰块,被丢弃在这儿。
这会儿还没看到冬泳的人,听他人讲,由于天气太过寒冷,能坚持下来的人仅剩下40多人。
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做下去就不简单,有时候,即便是坚持做一件普通的事情,也是需要靠意志力的!
只有你坚持了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才能拥有别人拥有不了的拥有。
暂时没有人不要紧,不急,我有的是时间,本就是特意来见证一下奇迹的。
我在这儿耐心地等着,想看看勇敢的冬泳爱好者,在这寒气袭人的天里,是怎么个下水的。
等了许久,仍没有看到来冬泳的人,不会白跑一趟吧,我心里有些犯嘀咕。
终于,从岸边的小木屋里走出一位30多岁的大小伙子,体格健壮,只穿一条游泳短裤,在室外做着下水前的准备活动,伸展一下胳膊,舒展舒展腿。
看来,下水前的预热很重要。
我走过去和他攀谈,听他讲,像这种极端气候,在水中呆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游上2~3分钟就差不多了。
这到也是,零度的水温,就像夏天把常温啤酒放进冰水混合物里,人体接触到水后,传导散热很快,必须保证核心温度不受影响。
大约暴露在空气中运动了七八分钟,皮肤开始红润,是时候下水了。
只见他来到河边,神态自若,面带笑容,下到水里,然后张开双臂,“噗通”一声扑到冰冷的水里,连脑袋也没(mo)入水中,采用蛙泳的泳姿,向前游去。
够狠的!
他动作奔放、舒展、洒脱,俨然一名资深的游泳运动员,如何划水,如何换气,把动作运用到了极致。
对他来讲,似乎就是一次普通的游泳,像夏秋季节的游泳一样稀松平常,丝毫看不出在冰水混合的零度的水里的那种不适。
真是好样的,俺算服了。
他战胜了寒冷,战胜了自我;俺也不屈此行,大饱了眼福。
寒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曾经以为,砸开厚厚的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里冬泳,只是局限于电视上播放的新闻画面,没想到,其实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你留意每天的过往,风景无处不在。就像有人说的,不是你缺乏一双欣赏风景的眼睛,而是缺乏一颗善于发现风景的心。
宋金河景观四季分明,冬天的景色虽然单调了些,但却是独一无二的。
宋金河的冬,别有一番风味。
我爱我的家乡,从心里,从灵魂的深处。
2021年1月16日20: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