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胖,但我很健康 ?

 名天 2021-11-02

我很胖,但我很健康?

---代谢健康型肥胖真的健康吗?

吕维名

自古以来,胖受人崇尚,对于胖者,常赠以一种溢美之词,叫做“发福”,只要留心一下唐代的仕女图便会发现个个都是肌肤丰腴的胖脸庞,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健美观。如今世界上以胖为健美的国家还是不少的,标致的妇人必须肥胖,脖子要短,要有双下巴,不能有腰身。胖,究竟美不美,健不健?

肥胖已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尽管近几十年来肥胖症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远不够。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肥胖是由消极的个人特征造成的,如暴饮暴食、倦怠和自我放纵等。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的发生过程远比被动地积累过多的热量复杂得多。

大家经常会说,“最近我又胖了",那么怎样才算胖呢?根据WHO及中外专家指南的定义,对于中国人来说,BM24~28kg/m之间属于超重,超过28kg/m2才属于超重/肥胖。

仅仅基于BMI定义肥胖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对肥胖了解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认识到肥胖不仅仅是体重增加,而是同时伴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症候群,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卯巢综合征等。2016年的美国ACE/ACE立场声明也建议将肥胖症这一术语更改为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ABCD)。基于20138月至20144月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按照BMI28kg/m2的标准,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14.0%,其中京津冀与新疆等区域为高发病区。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肥胖的发病机制似乎很简单:能量的摄入持续超过了能量的消耗。基于这一概念,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肥胖是由消极的个人特征造成的,如暴饮暴食、懒惰、自我放纵、倦怠和缺乏意志力。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的发病过程远比被动地积累过多的热量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正是肥胖治疗相对困难的核心所在。

肥胖的危害,肥胖不仅与死亡率增加有关,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有关,并且几乎可以影响到每一个器官系统,即使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BMI升高依然显著增加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增加发生的风险。同时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还发现,适当减重可改善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的确,肥胖是很多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也常常听一些肥胖的朋友们说,刚刚到医院体检,我的各项指标都达标,我很胖,但是我很健康。1982年美国Ethan A.H. Sims教授汇总资料发现部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并不相关,由此提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的概念。MHO定义为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但是并未伴随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

关于是否存在健康的胖子仍存在较大争议,虽然MHO叫做代谢健康型肥胖,但是MHO真的健康吗? “身体健康的胖子依然有风险。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卡米尔·拉塞尔(Camille Lassale)和艾娜莫·卓拉基(Ioanna Tzoulaki)两位博士,以及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健康不健康的肥胖人群的数据。这项研究引用了519,978(366,521名女性和153,457名男性)的数据,这些人的年龄都在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岁。参与者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分别是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受试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2.2年,共记录冠心病7637例。随后,他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0, 000多人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他们进行了分类,BMI18.524.9之间表示正常体重,BMI2529.9之间属于超重,BMI3030以上表示肥胖。平均BMI26.1。他们发现,被认为是健康肥胖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仍然很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患上冠心病。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8月的《欧洲心脏杂志》上。

后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健康的肥胖人群并不健康,他们患心脏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依然比代谢和体重均正常的人高很多。大庆研究23年随访结果的重分析发现基线时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T2DM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24.1%vs.10.9%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HR=2.4295%CI 124-4.74P=0.01)。一项基于英国350万人电子医疗记录的随访研究(随访5.4)也发现,即使没有代谢异常(代谢异常分级为0),超重和肥胖者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相较体重正常者也显著升高。

MHO不仅发生各种慢性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MHO人群随访10-30年,大多出现代谢异常,提示代谢异常肥胖可能是大多数MHO患者的最终归宿。此外,肥胖个体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代谢指标是否正常,还取决于其他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如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外,肥胖个体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代谢指标是否正常,还取决于其他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如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发的恶性肿瘤等,而单纯的“代谢健康”并不能称之为“健康”。

MHO向代谢异常的发展可预测吗?

大量流调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长,MHO会逐渐转变为代谢异常肥胖,MHO仅仅为肥胖过程中的短暂“蜜月期”。那么是否有某些指标可以预则MHO向代谢异常发展的风险呢?一项针对MHO患者,历时十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十年间64.7%的受试者(55/85)发展为代谢异常肥胖,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腹部内脏脂肪,而非腹部皮下脂防,可以预测MHO患者10年代谢异常风险。尽管内脏脂肪只占全身脂肪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肥胖(obesity)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使人体内脂肪细胞出现体积和/或数量上的积聚,最终体重超重,甚至导致脂肪的异常堆积。以脂肪主要积聚于腹腔内为特征,为内脏型即中心型肥胖,俗称啤酒肚,此类患者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周围脂肪明显增多,因此发生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高于周围性肥胖。另一类以脂肪位于全身皮肤下层,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为皮下脂肪型肥胖。内脏脂肪检测方法有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成像(MRI)、双能X线吸收法(DEXA)、超声检查、内脏生物电阻抗法(体脂仪)。CTMRI是目前定量判断内脏脂肪分布的金标准,是三维成像技术,可以鉴别内脏、深部及浅部脂肪。CT检查使患者暴露于射线之下,MRI扫描时间长,而且CTMRI价格昂贵,不适合于临床常规应用及大样本人群的筛查。DEXA安全、方便、精确度高,数据处理过程简便、快速,结果直观、明了,辐射量低,一般情况检查时可保证小于拍摄一张X线片的1/10辐射计量,DEXA作为二维成像技术无法鉴别内脏、深部及浅部脂肪。超声检查能显示局部脂肪组织的切面图像特征,超声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和CT测量的内脏脂肪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替代CT,超声检查是简单易行和实用的评价内脏脂肪的方法,反映内脏脂肪量的准确性方面也有一定局限性。腰围能很好反映腹部内脏脂肪组织的蓄积情况,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就要小心内脏脂肪过多的问题,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性肥胖。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笔直站立,轻轻吸气,用卷尺测量肚脐上方腰围与最凸出臀围),男性腰臀比例>0.9,女性>0.8,就表明是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需要马上进行下一步测试。腰腹皮下赘肉,试着捏肚脐周围,如果能轻松捏起2厘米,表示堆积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来,表示很多脂肪是堆积在内脏里。

CT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7/2214/166618346_1_20190722024238362.jpg 

临床上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计算人体脂肪的含量与分布,CTMRIDXA尽管特异性和准确度最高,但是尚无指南规范,并且操作复杂花费较高,因此临床应用较少;综合考虑准确性与经济易用性,腰围可能是较好的反映内脏脂肪的指标。并且与BMI相比,腰围与内脏脂肪组织的相关性更强,更能反映疾病风险状态。

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MC中心应用内脏检测脂肪仪可以简捷、快速的检测内脏脂肪(总截面积测量、生物阻抗测量),可以轻松了解内脏脂肪状况,操作便捷,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检查,测量安全无辐射的风险,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有利于治疗评估等的跟踪。利用世界首创的DUAL生物阻抗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内脏脂肪面积,与X光、CT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通过腹部截面图,具有和CT等同的说服力。MMC内脏脂肪检测,弥补了以往代谢综合症检测时单独进行腹围检测无法正确区分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比例的不足,并可立刻知晓检查结果且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总截面积测量:让患者佩戴腹部测量器,将测量端对准肚脐的中心位置,指导患者轻呼气后屏住呼吸,按测量器的确定按钮。

生物阻抗测量:将电极腰带涂专用胶后佩戴于腹部,手脚夹涂专用胶后夹在手腕和脚踝上,避开关节部位。指导患者轻呼气后屏住呼吸,按启动按钮,5秒钟后测量结束,打印检查结果报告。

321efd3aaf275f2a7338bfcd62bde9ef501ead99457376eb38bdced809ecbcd 201107121626171447.jpg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从减少内脏脂肪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