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易见到的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茎高100~150厘米。植株最大的特点是其根生叶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斜刺,因此有刺蓟,老虎刺等别名。紫红色的管状花也是其特色之一。 以全草或根入药,全草于夏秋两季当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季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 性味甘凉。入肝、脾经。能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根主养精保血。 选方: 1、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后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频服。(《圣惠方》) 2、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捣后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3、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洗净后杵碎,酌情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一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洗净捣碎,酌情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肠痈相当于现代阑尾炎,腹膜炎等。内疽则是体内脏器的毒性肿块。 方中地榆苦、酸涩,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牛膝生用散瘀血,消痈肿。金银花清热解毒,共治病症。 6、治肺痈:鲜大蓟。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均可称作肺痈。 7、治肝癌:三白草根、大蓟根,分别煎水,去渣后加白糖适量饮服,上午服三白草根,下午服大蓟根。 三白草根性味甘、辛、寒。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与凉血止血祛淤的大蓟根共治病症。 8、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9、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论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10、治妇女干血痨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疼,形体消瘦,精神短少:新鲜大蓟,黄牛肉。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滇南本草》) 11、治副鼻窦炎:鲜大蓟根,鸡蛋。二味同煮,吃蛋喝汤。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选编·五官科》) 12、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提醒提醒: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