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刘娟娟要在知乎上花费精力?

 行动的女巨人 2021-11-02

如你所见,我在知乎这个领域有所投入。

我想要得到什么?

希望通过知乎这个流量池子,训练自己获客拉新的能力。这一整套探索和成长的经验方法,用在其它平台上也会有很大的复用价值。

希望通过知乎这个流量池子,为 xue.cn 这个适合新手的自学编程产品持续带来新增用户。切切实实希望这一整套操作能够带来曝光和激活用户。

我正在怎样做?

我已经在前期做了一些试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的具体做法包括:

  • 在知乎建立多个账号,构建一套账号矩阵;

  • 持续生产合适的内容,增加阅读量,关注者数;

  • 研究内容选题,内容风格,探索如何高效复用内容;

  • 在适宜的内容中嵌入转化链接,获取新增用户;

  • 研究这一整套操作如何才能更效率,不断提高性价比;

  • 试探哪些环节可“操作”,并识别这其中存在的风险;

  • 自动化爬虫脚本解放部分精力;

  • 持续优化选题-内容生产-物料投放-用户点击-注册激活这一链条……

最初我是自己一个人试探,闭门瞎琢磨,现在创立了知乎互助群,和一群人共同成长。建群意味着,我开始认真对待知乎获客这件事,把它作为一个更长期的事情,持续投入。作为群主,我既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和思考,也从大家那里得到更多灵感和心得。由于我需要主动向大家分享,通过梳理和思考,我已有的思考也会更深入。

我每天具体干些什么?

以上做法比较模糊。要实现以上,我有几块具体的事情要做:

其一,内容选题,内容的持续输出,以及内容库的建设;多个账号的日常操作,把账号养起来。

我做的内容方向,暂时不需要考虑追踪热点,都是一些知识性的,经验性的,观点性的内容。我把核心放在选题。

每1-2周,我选定一个特定的题目,做相关内容的收集、文案的整理,自己搞懂这个领域。然后为这些内容,找到合适的问题落脚,—— 这些问题是已有的问题,或者是我自己提出新的问题。问题和内容准备好了,再用这些账号,去做回答、互动、编辑、自荐之类的微操。

这个节奏我也会不断调整。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账号矩阵最佳的节奏。

其二,每天消化群里分享的信息,并随时分享自己的思考。

有一些群友不需要在群里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因为他主要的精力还在于提高自己的输出能力。对我来说,群里的消息非常重要,我一定要及时消化吸收,并且去尝试里面的东西。就算暂时来不及处理的,也就把它转化为代办清单,有价值有启发的发言存到自己的小本本里。

我对自己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每过一段时间要主动在群里做一次有价值的干货分享。这将逼迫我不得不去做梳理。而这将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必备途径。

我在知乎相关的整个操作中遇到任何疑问和想法都立即记录下来。并且去思考琢磨,尝试可能的解决办法。有效果的就复用,没效果的舍弃。

其三,就是应该去关注和研究知乎的规则说明以及站内活动,去找到这里面新的机会。

最后,也很关键的一点,当目标拆解为日常待办后,长期重复执行容易让人丧失热情或忘记初衷。所以每个月去盘点一下上月成绩,拆解一下当月重点,给自己充充能,给行动纠纠偏。

如何更好地管理精力?

知乎获客其实只是我的工作范畴内非常小的一片…… 而且不是近期刚性任务,只是由于它的性质太适合长期积累,所以值得早点投入来利用时间发酵。

在多个领域都有投入,如何降低大脑负担呢?记录是最好的工具。把这些思考清楚并记录下来,之后是把这些想法拆解为具体的任务,采用一些工具有条理地管理起来。

周期性的任务,我用小日常 app 来管理。

知乎获客作为一个小型项目,我用 布谷番茄 app来管理:拆解、收集待办清单。当然 trello 也很好用,只是移动端我更习惯用清爽的布谷番茄。

群里有价值的留言,以及我个人的持续思考,采用讯飞语音输入& inote 来存档。某些内容想要公开分享,就发布到新作上链存证,再发下个人公众号

想法比较凌乱的时候,通过语音输入自问自答,把思考过程可视化,不断的整理,能够让自己的条理性大大增强。

这篇文稿,整体框架和绝大部分文字,都是我在娃睡了以后,自己在客厅沙发斜靠着用语音输入得到的。真的大力推荐语音输入,自从用了它以后,我再也不用总是长时间正襟危坐在电脑桌前,也能保持有质量的思考和超量的输出。

最后,好好睡觉,经常锻炼,更重要的是选择自己看好的事业后,为此投入精力取得进展,而且还要心态开放并勇于分享,这一系列事情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能量。

被理解、被鼓励,也会带给一个人很多能量哦^^

本文于「新作」首发并上链存证

https:///posts/5f562bd73926b553e56072afeb5761093322aadf58be766c05399f0f0d715c6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