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同伴欺负,比教他们“打回去”更有效的是这样做

 太行森林 2021-11-03

相信很多家长都能从孩子嘴里听说被人欺负的话,要知道,校园暴力普遍存在,不仅是高年级的学生,幼儿园也常常发生打人的现象。作为孩子的家长,心里得多心疼呢!虽然打人不对,但是受欺负了打回去,也许是正确的做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同事小飞因为家里有事请假,回来时心情很不好。原来,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被欺负了,而且是老师故意让同学打孩子。同事的女儿个头比较小,经常受欺负,有一天他提前接孩子放学,在教室门口看到了让他心痛的一幕。

一位女老师带着两个高大的男孩对女儿拳打脚踢,他立刻上前制止,并把事情反映给了学校,而打人的老师因为事情被发现而被辞退。虽然事情已经结束,但是同事小刚依旧心情失落,他把女儿放在家里,担心新学校也会如此。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刚上学的时候都有同样的担心,那么当孩子遇到被欺负的情况时,应不应该还手呢!很多家长分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打回去,一个是告诉老师或家长。

打回去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忍气吞声,受欺负了就要还回去,否则以后还会受欺负。

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的人认为:以暴制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交给老师或家长更加明智。

以上两种说话,哪一种更具说服力呢?他们似乎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受欺负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动手?经过实验表明,还手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一、孩子受欺负不一定要还手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孩子被打之后不还手,那么以后还会遭遇同样的事情。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还手之后还是没有打赢呢,那么结果就是更加严重的欺负。一个三岁的孩子被五岁的孩子欺负,结果是很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自讨苦吃。

没有意义的反击只会到来更严重的后果,身体受伤的同时内心也要承受极大的痛苦。

二、还手会加重孩子的暴力行为吗

答案是不一定,被欺负的孩子打赢之后就会变成施暴者,但是他们的行为只是要保护自己,而不是主动攻击别人。所以,性格不同的孩子在处理问题的事情上的做法也并不相同。

三、如果孩子被欺负,家长一定不要做这些事情

孩子受到欺负之后,内心不仅害怕,而且很没有安全感,家长要做的并不是继续用语言侮辱孩子。不少家长因为孩子被欺负而感到丢人,然后说孩子是笨蛋,不知道还手,或者说孩子胆小怕事,只会逃避。

要知道,孩子没有很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抗,如果家长继续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那么只会让孩子更加受伤,家人给予的伤害远比别人要严重得多。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被打。

四、作为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呢

首先,教育孩子是否有能力还手,如果可以打赢对方,那么要及时出手,让他们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惹的,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再次被欺负。

其次,如果对方的力量过于强大,那么被欺负之后立马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唬住,也不要担心家长会责骂自己,这样就能杜绝自己再被欺负。

五、教育孩子被欺负时用语言震慑别人

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内心一定是非常恐惧的,同时因为害怕,孩子还会下意识地退缩或者低头。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遇到事情不要退缩,大胆维护自己权益。比如自己的玩具被别人霸占,那么需要别人归还的时候就要大胆地说出来。

语言也可以很有力量,如果孩子之间的打闹不是有意为之,那么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别人的侵犯要用语言制止或者警告,这会让人尊重,同时也在暗示别人自己不好惹。最后,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多多少少都会遭受校园暴力,或许受伤的是身体,或许受伤的是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