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置信!竟然是副乳!字数1500

 YMNL13 2021-11-03

首先,一同回顾一下这份病例!

患者,女性,40岁,发现会阴部包块多年,逐年增大,余无不适。查体:该包块质地柔软如水,边界欠清晰,活动性一般,局部肤色无改变。遂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

会阴部脂肪层可见低回声肿物,大小约7.8×6.8×3.7cm,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频谱,RI:0.52,肿物与肌层分界尚清。

超声提示:

会阴部脂肪层实性肿物,建议超声造影

图片

图1:会阴部脂肪层可见低回声肿物,体积巨大,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图片

图2:CDFI显示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走行尚规则,分布不均。

图片

图3:频谱多普勒显示阻力指数不高,RI:0.52。

随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如下图所示。超声造影后,该目标结节动脉期早于周围腺体组织开始增强,呈高增强,分布不均匀,内部似可见滋养血管;结节整体范围较二维有所增大,造影晚期造影剂缓慢退出,晚于周围脂肪组织。

超声造影提示:

会阴部目标结节  存在一定不良造影征象,建议CNB穿刺活检

动图4:会阴部目标结节的两次超声造影表现。

患者考虑再三,最后同意行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遂行超声引导下CNB,如下图所示,所取组织条送病理。

图片

图片

图5-6:超声引导下CNB穿刺活检,取出多条组织条。

翘首企盼多日,终于迎来病理回报,结果出乎意料!

(会阴部)良性纤维上皮性肿瘤,结合部位,考虑来源于副乳

免疫组化:Bcl2(+)、 CD34(+)、 CK5/6(+)、 ER(部分+)、 GATA3(+)、 Ki67(约3%+)、 P63(+)


接下来,让我们复习一下这预料之外的副乳吧!

副乳(Supernumerary Breast),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发育畸形,又称多乳房(Polymastia)。不光女性可以发生(成年女性发生率1-6%),男性亦可以出现(男:女=1:5),该病往往有遗传性,我们在检查时可询问患者有无家族史。

副乳的产生要从乳腺的胚胎发育说起。人类乳腺在胚胎期4-6周时开始发育,最先出现的是2条乳线(Milk line),双侧对称,以身体中线呈镜像分布,起自腋窝,止于腹股沟区。每条乳线上对称分布着7个乳腺始基,而12周后,除第4对乳腺始基被保留下来,形成正常乳腺外,其余均退化。如果部分未退化,则形成本文所述的副乳,95%的副乳发生于胸部区域,其中以腋窝及腋下最为常见,即由前3对乳腺始基未退化而继续发育所形成。当然,乳线上其他几对乳腺始基也有可能发育形成副乳,正如本例!

图7:2条乳线及7对乳腺始基的示意图。

Kajva将副乳分为6种:

①腺体、乳头及乳晕完整

②无腺体(乳头及乳晕完整)

③无乳头(腺体及乳晕完整)

④无乳晕(腺体及乳头完整)

⑤仅有腺体

⑥多乳头病

图片

图8:一位男性多乳头病患者,箭头所示为副乳头。

副乳在女性患者的不同生理阶段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青春期相对静止,往往无症状,进入月经期,则可与乳腺腺体一同于经前肿胀和疼痛,部分发育完全的副乳(称为完全性副乳),甚至可以在哺乳期分泌乳汁。

副乳的超声表现:

副乳往往位置表浅或紧邻皮下,大多数表现为呈脂肪低回声,局部增厚,部分可呈腺体高回声,与乳腺腺体回声类似。当进入妊娠期和哺乳期后,副乳可明显增大,内见扩张的乳导管,呈圆形、椭圆形或管状无回声表现。发育完全的副乳头如乳头样椭圆形低回声,内见无回声乳导管。副乳在疾病谱上与乳腺类似,也可罹患炎症、肿瘤等疾病,而且当病变位于副乳时,症状和表现常具有一定迷惑性,容易引起临床和超声大夫的忽视,检查时应提高警惕。

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33岁,主因右侧腋窝肿物就诊。超声显示:右侧腋窝见混合回声,以高回声为主,内部见数个低回声区,大者范围约1.0x0.8cm,部分似可探及管壁回声,CDFI: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增多。超声提示:副乳伴乳导管扩张,合并炎症可能。

图片

图9:二维超声显示右侧腋窝混合回声,内部见数个低回声区,部分似可探及管壁回声。

图片

图10:CDFI: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增多。

随后,外科予以手术处理,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侧腋窝副乳导管扩张并炎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