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笔记||历史教我们学会洞察人心

 灿然心动 2021-11-03
导语

我曾经和很多朋友讨论历史,他们说害怕历史,因为历史上有很多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东西记不住,学生时代就因为记性差,所以历史成绩不好。我告诉他们,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理解是不对的。我们学习历史,不是要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做了什么事情,那样的机械记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关键要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指导我们今天的思想和实践,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实,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例如,学习历史可以教会我们洞察人心,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就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动。

那么,历史究竟教会了我们哪些关于人心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合理的理由

我先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之前在写《大理国史》的读书笔记时也提到过。蒙古灭大理时,大理的丞相高泰祥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英勇就义。临死前,高泰祥还慷慨陈词:“段家的气数已尽,做臣子的死节,也算是尽了本分。”我告诉过大家,大理的末代皇帝段兴智不仅不会感激他的忠义,还会幸灾乐祸。有人可能觉得很奇怪,大臣为皇帝而死,皇帝怎么还不领情呢?我们要从根源上思考问题。原来,大理的皇帝很早就成了傀儡,实权被高氏掌握。段家那些没有实权的皇帝,他们过得很抑郁,好几个皇帝就因为被高氏架空,后来被迫避位为僧。列祖列宗的屈辱历史,段兴智能忘记吗?他做梦都盼着高氏下台,段家好掌握实权。因此,高泰祥死后,段兴智被俘,他投降了。蒙古让段兴智返回大理,历代世袭大理总管。段家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元朝,不再是皇帝,可是他毕竟有了实权,不再受高家控制。我们了解了前因后果,就明白了,段兴智作为皇帝,居然盼着大理灭国,还帮蒙古兵引路,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蒙古入侵,他不可能扳倒高氏,也就不可能获得实权。我们了解了段兴智的心理,他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

还比如,我们读西方历史会觉得很奇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的,为什么很多知识分子还歌颂英明的君主呢?原来,欧洲和中国的国情不同。在中国,绝大多数时候皇帝一人独大(太上皇、太后、外戚、宦官专权等特殊情况除外),是统治阶级最大的头子,所以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鲜明地反对封建皇帝,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都是如此。西方不一样,教皇的势力很大,有些国王、皇帝加冕都是教皇主持。某种意义上,教权对世俗政权是有制约的。基督教势力腐朽落后,阻碍社会进步,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当然希望联合英明君主,和基督教势力作斗争。这些君主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要摆脱教权对他们的束缚,也刚好可以利用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原来,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所以他们暂时达成了默契。这样以来,我们对西方的那段看似荒谬的历史也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情,我们孤立地去看,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当我们寻根溯源,找到原因,就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会那么做,他们那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时候,美国、英国和苏联是盟友,共同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然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英国害怕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壮大起来,就开始和苏联搞冷战,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原来,它们当年反法西斯并不是出于正义,而是希望暂时合作,打败共同的敌人,然后各分一杯羹。目的达到后,这种战时同盟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国与国是这样,人与人也是这样。艾德礼在二战时是拥护丘吉尔的,竭力辅佐丘吉尔,使英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是,二战结束前夕,两人分道扬镳了。艾德礼在选举中获胜了,把丘吉尔挤掉了。原来,两人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暂时合作,后来两人的政治理念、政治利益出现了分歧,从合作走向竞争也是必然的。

其实,这个道理在今天也是一样的。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们一辈子做朋友,对于有的人就是因利益而交往,这样的感情是不牢靠的。我们面对的人和事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要学会灵活,朋友和敌人都不是绝对的。

总结

学历史,就要学会洞察人心。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对我们灵活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很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