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李娟娟|洞悉时代的乡音——读常捍江短篇小说《坡底的风》

 谭文峰sdqtneyj 2021-11-03

作家

干线

洞悉时代的乡音

——读常捍江短篇小说《坡底的风》


阅读常捍江的作品,我比别的读者更有一种别样的温情,是因为我们是老乡,准确的说是我们同是生活在那个黄土坡上的人,常捍江是个时代作家,他的作品纯净、清爽,带给我们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坡底的风》中常捍江从头到尾运用浓厚的乡土语言,讲述了申柏岩村常玲妤家族因为扶贫拆迁映射出的拆迁中的一段跌宕起伏的利益纠纷。在脱贫攻坚浪潮的推动下,申柏岩村整村搬迁,常乐仁的独生女常玲妤家现居住的六间砖瓦房需要拆迁,常玲妤家三叔常乐书在大哥死后以三儿子过继给大哥常乐仁为由,找到村干部乡干部,口头要求,也书面要求:“常玲妤家现居住六间砖瓦房,有三间是他家的。如果拆那六间房,其中三间房的补偿,应该补偿给他家。”当拆迁的挖掘机开进村里时,三叔常乐书横睡马路中间阻止拆迁,最终在村两委班子会上,在常玲妤二叔常乐海老人提供的书面契约的帮助下,证实了常玲妤家现居住的六间砖瓦房并没有三叔常乐书的份,故事得以结束。
小说在特定的背景下,作者将眼光和笔尖真正聚集到底层百姓身上,不动声色的讲述着底层人民在利益面前不同的众生相,把人性赤裸裸的表演和较量暴露无遗。如,小说中三叔常乐书说的“我老人给我留下的,那就是证据,那就是房产证,你还要什么证据,要甚么房产证,你说话呀,怎么不说了嘞,说呀!”常玲妤的话“我不想和我三叔争那十来万块钱,虽然我猴儿们在外面买房也用钱,但我看见我三叔也恓惶嘞,潮湿地里,在野外睡一黑夜,万一闹出个病来,我也不愿意。”二叔常乐海的儿子常强则“我不同意玲妤的说法,那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六间房,绝不仅仅是六间房和六间房的补偿金的那一点点小事情,是一个体现家风,体现村风的大事情。尤其,还牵涉到一个农村妇女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的大问题嘞,我们绝不能向那种倚老卖老,雁过拔毛的歪风邪气让步,不然,申柏岩村的村风,只怕从此就被败坏了啦,国家的良好政策,在申柏岩村这一块,从此就被抹上灰土了。”
《坡底的风》中,常捍江用好似拉家常似的叙述方式讲述故乡的故事,展现了申柏岩村的人文、风土,字里行间,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小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有一个暗流,彰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土深刻的关怀和眷恋,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我们应该感谢像常捍江这样的作家,他们来自农村,扎根农村,忍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孤独和磨砺,以作家的责任书写真实的农村。

(短篇小说《坡底的风》发表于《山西文学》2021年10月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