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昌起义规模不大远远比不上太平天国为什么能直接撼动清朝的统治?

 海枯石烂海枯 2021-11-03

武昌起义的规模确实不大,比起太平天国那是差着十万八千里路了。可是武昌起义以后,大清朝就“树倒猢狲散”了,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很多人不理解:大清朝在外国列强的不断打击下坚持了70多年;还能搞定拥有“百万大军”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武昌起义就可以KO建国达270多年的大清朝呢?

载沣剧照(溥仪他爹)

实话实说,武昌起义的规模以及激烈程度真的不是很大,无非是占领了武昌三镇而已。说句良心话,大清朝的灭亡武昌起义只是导火索而已,真正的灭亡原因还是老问题:内部不断的斗争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造成的。

这一次那些皇亲国戚们没有干过袁大人,也就是汉臣,只能乖乖地缴械投降了——有条件退位。

一切的故事还要从清朝的军队说起了,大清朝入关以前主要有两只军队:满八旗和蒙八旗。这两只军队是大清朝最信任的军队,也是大清朝打天下、入关统治的主力军。满八旗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蒙八旗是铁杆盟友。

大清朝在入关以及入关过程中又吸收了一只军队:大明朝最早投降过来的军队——汉八旗。大清朝皇室们为了血统纯正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不过汉八旗除外。这样看来,汉八旗也算大清朝的盟军了。

可是随着大清朝入关以后,这日子越来越好过、生活越来越幸福。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八旗军队可以世袭为官。说白了就是:只要是八旗的人,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成了衣食无忧、体制内上班了——看病报销、按月有生活费、退休工资照发。

人都是这样的,安逸的环境呆久了也就不愿意去干活、不愿意上战场拼命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就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堕落了、腐化了、变得百无一用了。

大清朝的统治者们也是心知肚明这个情况的,这些老爷们打仗是指望不上了,于是乎,大清朝又编练了新的军队——绿营。这些军队几乎全部都是从汉人里面选拔出来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清朝是永远不会完全信任他们的。

绿营军就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一是,他们的领导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满人、旗人;二是,装备那就严重一般般了,因为不信任,所以不能给他们好装备,万一……岂不……

不过这只军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腐败,因为领导是满人所以腐败得很快。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大清朝的军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承平日久、腐化堕落了。不过往后的岁月里,大清朝的军队还会出现一个更加无解的问题: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问题。

好了,我们一起来回到题目中分析一下:为什么大清朝可以搞定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却败在了小小的武昌起义之下呢?

大清朝之所以能搞定太平天国运动,原因其实很简单:孤注一掷的发动群众外加上太平天国实在不靠谱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其发展速度、参与人数以及破坏力极大的超出了大清的想象。

太平天国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一路从广西打到了东南腹地。1853年,太平天国攻下了江宁(南京)宣布:太平天国成立了。

太平天国的成立让清王朝感到了极大的恐惧,因为这就意味着分庭抗礼产生了、也意味着大清朝最富裕的东南地区被占领了。

可是令大清朝更加无奈的事情发生了:无兵可用、无兵能用。全面分析过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以及绿营军都成了摆设了,平时压榨百姓、搞搞贪腐还可以,打仗那是完全不靠谱了。

万般无奈之下,大清朝发出了无奈的指示:各地可以自行招募团练、自己组织军队,然后帮助朝廷剿灭太平军。

这中间有一个人快速的崛起了,那就是湖南的曾国藩。他编练的军队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实力最猛——湘军。这也是大清朝在万般无奈之下,采取的权宜之计。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布失败了,大清朝又一次逃过了一劫。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为什么大清朝可以干败太平天国运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太平天国运动对大清朝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他们和洋人不一样,洋人要的是利益、要的是钱,最多要一点边远地区的领土而已。

可是太平天国要的是大清朝的命,这样的情况下,大清朝上下只有同仇敌忾、放下暂时的利益争夺来孤注一掷的剿灭之了。

勇气很重要、决心更重要、团结是最最重要的,大清朝已经无路可退了——整个大清朝自上而下只有一个目标:干掉太平天国。这一点和后来的武昌起义截然不同。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太明显了,内部斗起来比大清朝还厉害。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说白了就是:太平天国自己人把自己人给杀光了、优秀将领给杀绝了。这就反向给大清朝帮了大忙了。

还有就是老问题了:洪秀全们到了天京以后就开始不问政事、没有追求、一味地享受美好人生了。

三、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大清朝的核心实力还是在的。由于太平军实在不靠谱,导致群众也没有完全倒向太平军。

另外就是大清朝当时的综合实力还是可以的,没有像甲午战败以后彻底的沦为深渊。说白了就是两条:太平军当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包括洋人都不太支持;大清朝当时核心实力尚在,尚有剿灭太平军的能力。

总之一句话,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大清朝命不该绝。

我再来彻底的分析一下:为什么小小的武昌起义就让大清朝一命呜呼了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武昌起义以前大清朝内部的巨大变化。首先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大清朝发生了三件比天还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甲午海战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说以前败给欧美列强还情有可原的话,毕竟人家发展早、起步快、实力强。退一万步说,日本也是败给欧美列强的。可是同样起步晚、被欺负的日本凭着明治维新彻底的雄起了,然后打败了大清朝。

这一次的败北彻底让大清朝滑入了无底的深渊之中了。更加重要的是:当时的所有人都认为大清朝已经无可救药了。

第二件事:庚子事件的发生,让大清朝彻底没有了翻身的可能

这个事就不多说了,反正慈禧向十一国列强宣战,然后又被暴打了一顿。最终的结果很简单:赔偿白银外加利息达9.8亿两。

这个事发生以后,更加坚定了大家的看法:大清朝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件事也是直接影响武昌起义结果的事情:清末新政

大清朝在历经劫难、急速划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时候,来了最后一次努力——清末新政。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再不变革一下马上就要拜拜再见了。可还是老问题:很多人依然不愿意变、因为一变的话这到手的利益就没有了。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哪些人不愿意改变了:满清的皇亲国戚和贵族们。

彻底的改变有点难,可是有一件事大清朝还是能达成共识的——军队确实要变一变了。于是乎,在慈禧的直接主持下,开始启动编练新军的活动。

当时按照要求是准备编制36镇新军的,可是经费实在是有点紧张,毕竟庚子事件赔出去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乎,袁世凯在天津编练的北洋六镇就成为了主力中的主力了,史称:小站练兵。

不过这只军队有一个无比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只听老袁一个人的话,按照行话叫做——吃袁大帅的饭、当袁大帅的兵。这样一来,这只大清朝最精锐的军队实际上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1908的时候,慈禧和光绪又相继离世了。虽然慈禧不靠谱、虽然慈禧有万般不是,可是慈禧是大清朝的“定海神针”、是大清朝的主心骨。

按照流行的说法就是:慈禧在的话,大清朝还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慈禧走了大清朝也就更加地分崩离析了。

往后的事情很简单:溥仪成为了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爹载沣成为实际当家人。

老毛病又开始出现了——利益争夺战打响。袁世凯等一般汉臣被载沣们扫地出门了。老袁也只能回天津老家继续钓鱼打发时间了。

1911年,武昌起义如期而至,按照传统:大清朝还是要派兵去搞定的。可是问题来了:当时大清朝已经无兵可派了,只能派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出马了。这些军队只能袁世凯的,载沣们根本就指挥不动他们。

后来就发生了袁世凯出山、袁世凯逼宫、溥仪退位的故事了——大清朝也就一命呜呼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规模不大的武昌起义可以KO大清朝呢?

一是,大清朝已经彻底的失去民心、失去所有人的支持了。

二是,大清朝的顶梁柱慈禧已经死了,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够摆平各方势力为大清朝服务了。

三是,大清朝当时已经无兵可用了,北洋军根本就不听那些皇亲国戚们的话。

最后我想说,大清朝这样的早点完蛋、早点好。说句良心话,袁世凯虽然有私心,但是在大清朝退位这件事情上确确实实的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