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基本功:概括题如何踩点,突破公务员考试

 东山威夷 2021-11-04

概括题如何踩点

一、基本原则

说到踩点,可能大家都会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照着阅卷标准对点就行了么?随便找点学生就能阅卷。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小题这么咬文嚼字,那为什么大作文要像高考作文那样发散呢?反正每种说法都能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甚至还编出一些无中生有的理论。申论阅卷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但严谨不代表死板,严谨是为了更加灵活,否则就会变成天马行空。公考的目的是多层次选拔人才,阅卷的标准首先是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丰富而具体的,点只是载体。那机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其实申论和面试的大纲已经说得很明白,而且这个标准一直都没变过,也是做好各行各业的标准。所以不要把申论的阅卷和期末考试对答案等同起来,我们作答时要体现出符合人才标准的能力和素质,简单机械地堆点只会让我们本身具备的能力大打折扣。

现在的培训市场把概括题讲得很死板,考生也已经认为对点就是真理,这对才开始备考的同学是极具误导性的。从单个点来看,每个点都会根据表达的准确性有得分范围,这个准确性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从结构上来看,一道概括题该如何去分类、每个点的内部有没有结构,都要根据题目和材料去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来看,如果对材料的中心和层次把握不好,也会影响踩点的准确性,就算单个的点踩准了,整体看起来也只能是勉强合格。我们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像同样是人,都有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但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有的是中国人、有的是美国人。就单看一个部位,不同的人差别也很大,也有美丑之分;组合到一起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单看不错,组合起来就怪怪的;同样一个组合,可能改变一个局部,整体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概括题的阅卷标准是具体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存在规律性,但如何去制定标准肯定是有规律的。

最初的阅卷标准肯定是出题人确定的。在阅卷的试评过程中,专家组会在标准中加入一些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在试卷中出现较多、和原词意思相近且合理的,所以阅卷参考的点是一个意思而不是词或短句,越靠近原意分就越高。点也不会平均赋分,一般答到的人越少分就会越高,思维中规中矩或者习惯用套路的人,是很难拿到高分的。现在网上流传出许多阅卷标准答案,五花八门、难辨真假,如果每个答案都是平均赋分,那多半都是自己编的。阅卷标准中点的数量也不会太多,直接罗列的是三五个左右,有分类的一般也不超过十个,太多会影响阅卷的速度和准确性。

每个点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表述,可能需要一个、两个、或三个部分表述有逻辑地合在一起。如果这些部分表述都在一个句子里,且逻辑通顺,准确表达了含义,这就叫完全踩准了。如果几个部分表述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没有关联,就肯定会扣分的。如果答案里这个点的部分表述都不全,那就会继续扣分。这个原理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属于语文基本知识,也证明了机器批改是完全不可取的。

很多同学可能会在意到底写不写总括词。有的点写好总括词会让表述更准确,有的却不用去写。这个问题其实不用纠结,也不用先入为主。我们根据题目和材料的具体情况,用精准的语言、通顺的逻辑去表达,把“带头”的、概括性的词自然地放到前面,让整句话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就行了。“自以为是”地写个总括词虽然不会扣分,但也不会加分,没有太大的意义。有的同学认为反正多写不扣分,就尽量多地去踩散点,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假如有三个关键词,你只是机械地罗列,而别人是具体地阐释,最终差别是很大的。你肯定是低分,别人可能就是满分,也就是说踩点肯定有分,但也可能只是一分、而满分是五分。因此,我们不要认为多写不扣分就去浪费字数,申论的字数可以说是非常精确的。总之一句话,我们就正确地锻炼能力、正常地做题,不要舍本逐末地去寻求一些虚无的技巧。

有的题可能还存在结构分。答案是否要分类、是否存在次序,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每道题写个总括句、主观地分几个类就叫结构。我们只需要根据题目和材料的逻辑,在字数范围内把答案写清晰即可,不要自作聪明地乱划分结构。在点都一样的情况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答案肯定分更高,再加上整体的逻辑和语言对分数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观照分。

最后说一下大家关心的字迹,其实只要能清晰地辨认,字写得差不存在被落井下石,字写得好也不会雪中送炭,但可能会锦上添花。如果有时间就可以去练习一下,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只要字不是太差,就不用花时间去刻意练字,每次练习申论时认真写好就行了。

二、例题解析

我们来看一道比较典型的例题。江苏省2014年省考申论第一题,这道题要看全材料,我们对材料进行了缩写,大家也可以自己先做一下。

给定资料列举了诸多影响我国家庭幸福的事例,请对这些事例背后深层次原因作出归纳与概括,并作简要说明。(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300字。

材料1:解释中国梦和家庭幸福的关系,没有事例。

材料2:为了事业远离家乡,无法看望父母,影响家庭团圆。

材料3:农民工住宿条件艰苦,十几平米住十人,有的是夫妻两人也只能混住。

材料4:事例1,城中工矿棚户区属于危房,群众住宿简陋;事例2,一位城市家庭主妇,由于生活中的各种琐碎烦心事,向街道信箱写信也无法得到解决。

材料5:陆女士定居B市有绿卡,其女儿上学却找不到愿意接收的公立学校,高考也只能回到户口所在地在海南,却遇到规定没有学籍不能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材料6:孟佩杰从小家庭极其艰难,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唯一收入是养母的病退工资,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她婉拒了。

材料7:“镉大米”、“奶粉掺假”、“假羊肉”、“地沟油”等问题,让群众越来越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材料8:农民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仍十分突出,慢性大病住一次院让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材料9:张某有了钱却陷入了精神痛苦,高收入人群的幸福感高于低收入人群,却低于中等收入人群。

材料10:幸福的事例。

这道题是概括题的“天花板”,也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题,如果你所学的申论知识无法做这道题,说明那只是以偏概全得出的片面理论。这道题让我们概括“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意味着能直接推出的都不是答案,更不要说抄原词了。材料也给出了一个提示,就是材料4里总理说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但一般人是很难看出来的,我们可以暂且不用这个提示。

这道题从表面上看材料是没有规律的,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杂乱无章。其实对于概括来说,事物繁多且杂乱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只有两组差不多的事例,我们能提取的共性太多,反而不好确定概括的方向。我们先看下《辞海》对“概括”的解释:“概括是在思想中把从某些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也就是说,只要从材料的九组事例中找到一个统一的概念,我们就能找到这道题的突破口。

江苏的申论出题水平一直是相当高的,这道题既有难度又超前,既结合了当时最新的时政,又让机构的套路毫无用武之地。但太难了对普通的考生也不友好,大部分人都做不出来就失去意义了,要取得平衡并灵活地选拔考生是不容易做到的,这也是申论出题人一直追求的目标。而这道题的统一点也是平衡,正是由于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才造成了这么多不幸福的事例。不平衡能促进发展,但过于不平衡又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正努力地掌握好这个度。这是事物发展的正常现象,我们应理性看待。

找到了概括的统一点,我们就已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这也是许多伟人和精英常用的思想方法。材料里第一个事例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们要谋求更好的发展有时不得不背井离乡。第二个事例其实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所以现在我们要振兴乡村,但在当时来看这种不平衡也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以此类推,我们最终可以得到答案:

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现象: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1、区域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年轻人外地谋发展,回家难;2、城乡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外出打工居无定所;3、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资金向重点地区倾斜,不重视棚户区改造。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建设不平衡:1、城市治理:城市人口增多,治理水平不足;2、教育:城市间、城市内资源不平衡;3、扶贫:机制单一,社会资本难介入。

三、经济发展与百姓需求不平衡:

第三大点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着概括,也体会一下答案保持统一的重要性。题干要求作简要说明,表示肯定是有结构分的,我们要把原因和解释分开表述,让阅卷老师方便查看。这道题从材料也很容易看出是需要分类的,而且点太多也必须分类。

在阅卷的时候,考生有没有读懂材料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单个点来看,假设每个小点2分,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原因和解释都写得准确完整,或者在允许范围内意思相近没有太大偏差,肯定可以给2分;二是意思说到了,但是没有点出不平衡的实质,阅卷宽松点就会只扣0.5分;三是意思虽然差不多,但表达准确性还是差点,这种情况也会酌情扣分;四是虽然写到了多个小点,准确性也基本满足,但都是无逻辑地罗列,这种最多也就各给1分;五是明显在叙述其它内容,无意中踩到了点,可能会象征性地给0.5分。当然,如果你的语言表达不太清楚,让阅卷老师要很努力地去辨认,对分数肯定也是有影响的,这种比字写得不好还让人难受。最后,阅卷老师会根据整体的语言、逻辑再适当调整分数。

这只是简单模拟了一下各种情况,现场肯定复杂得多,但熟练之后阅卷是很快的。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申论不要搞太多花里胡哨的技巧,把答案弄得面目全非,最重要的还是精准契合材料,表达要具体完整,不要无逻辑地罗列。

三、正确练习概括题的重要性

概括题是所有题的基础,如果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去练习,将对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都大有帮助。不管是分析题、对策题,还是应用文、大作文,都只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事物的关系分析和谋篇布局。对于初学者,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背或者分析评论员文章,这就好像要去考汽车驾照却整天在练摩托。如果觉得自己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有欠缺,练习概括题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这样说,只要把概括题练好了,你的水平就已经很高了。

(申研社App原创)

#公务员考试##申论##国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