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一个管路损失精确计算工具。 该计算工具,会在本文章末端附上下载地址。下面主要介绍下使用说明: 以计划输送12.5方流量每小时介质,传输到水平距离50米远,高度5米,中间有10个90°弯头为例。 在此表格中橙色部分,依次输入流量、垂直高度,长度,弯头数量后,会自动计算出来绿色箭头部分总损失为31.34米,那么我们如果计划传输12.5方每小时的流量,使用40管径时候,传输到50米外,5米高度的装置上,就要选用一台扬程不低于31.34米扬程的泵,也就是流量12.5方,扬程32米,以化工泵为例,选用IH50-32-160,标配3千瓦标准电机即可。 而有些时候,可能现场管路已经确定,无法变更,也就是沿用旧管路时,比如现场我们已经有旧有管路时32管径的,通过此表格,把出口管径改成32,汇总出来的总损失是87.9米。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使用32管径的管路,必须保证每小时输送12.5方的流量,那么必须选用一台扬程88米以上的泵才能满足。 而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客户现场依旧使用的是一台流量12.5方,扬程32的泵,也能使用,并输送物料到下一装置,不过通过表格,我们能推算出真实的流量大约在每小时输送7立方左右。其特有表现为,出口阀门全开后未调整,泵出口压力表的表压是没有多少变化的,因为整个管路阻力过高,出口调节阀失去调节压力的作用 而我们如果把40管径改成50管径,也就是使用50管径输送12.5每小时的流量,通过计算总损失只有13.9米左右 综合统计如下: 对比分析: 1:使用32管径,泵的采购成本最高,电能消耗最大,如果不动管径降低成本,只能降低输送的流量 2:使用40管径,属于居中配置,流量满足使用要求,流速会高些,泵流量上升不大 3:使用50管径,流速是最低的,泵型号最小的,电能消耗也是最小,前期管道采购成本上升,由于管阻小,流量能根据泵的流量区间变动,必须装出口阀门,不然泵的流量会在最大流量范围工作,即大于12.5立方每小时的流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