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孩子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豆爸读书会

 亲子学乐 2021-11-04

文/编辑:豆爸读书会

全文音频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父母说什么样的话,就决定了孩子未来走什么样的路。言外之意就是,父母的语言,既能成就孩子,也能摧毁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故事。他曾在自传中提到,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会跟他展开各种新奇的聊天。

有一次,父亲和他一起读恐龙的绘本时,书中有一段描述:它(恐龙)有25英尺高,脑袋有6尺宽。

一般换做别的家长,或许就这么结束了。

而费曼的父亲却停了下来,开启了“话唠”模式:问费曼意味着什么?还告诉他,如果恐龙站在他们家院子里,就能把头伸进窗户里。

这种引人畅想和充满趣味的话语,在年幼的费曼心中埋下了好奇和探索的种子,也为他日后走上科学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可见,会聊天的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启蒙是多么重要。

因为在孩子三岁前,是神经系统发展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关键的阶段,所以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直接塑造着他们的大脑发育,进而影响着孩子的智力,还决定着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的表现。

因此你也想要孩子变得优秀,那么就得重视一下语言的重要性了。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中,或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本书一经出版,就在白宫和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还被5000本学术期刊转载。它详细地阐述了父母的语言,是如何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发展,从而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以及儿科的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同时也是“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创始人。她还是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技术项目的负责人。

如果你也想培养出智慧的孩子,或是还在为孩子的不听话苦恼着,不妨参考一下书中的做法,下面一起来听。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其实藏在父母的语言里

曾经看过一档韩国的综艺节目《英才发掘团》,其中一个叫卞艺潭的小男孩令我印象深刻。

他只有3岁多,就能叫出各类恐龙的名字,还能用小孩的语言解释多种科学现象。不仅如此,他的词汇积累也很多,还能独立阅读绘本。节目组便对艺潭进行了专业测试,最终发现,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达到了99.9分。

经过了解,原来小艺潭优秀的背后,一直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在他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雷打不动地给他读故事书,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聊天时,父母都会及时给予回应,还经常与艺潭进行探讨。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艺潭就成了小话唠,什么都愿意说。

由此可见,父母的早期语言才是塑造孩子大脑发展的最好方式,这会影响着他的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有,父母与孩子聊天越多,那么他的词汇量自然也越多。

而堪萨斯的认知社会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利斯经过三年的研究,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原来拉开孩子日后语言差距的,从来不是父母的经济水平、种族、性别,反而是父母对孩子说多少话,以及父母如何对孩子说话。

科学研究也证实,孩子在三岁前,大脑的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错过了语言的最佳启蒙期,那么孩子的智商和入学后的成绩就会落后于人。

此外,父母除了对孩子多说话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我们在跟孩子聊天时,别用一些强制性的词,比如“不要、不行”等。一旦使用,就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

因为这些类似下命令的词语,会让孩子的内心紧张造成压力。当压力激素持续攀升时,体内的皮质醇就会渗透到儿童的大脑,进而触发大脑的构造,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的发育。不仅会影响孩子健康,还给学习造成了困难。

反之,如果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那么这个最佳的语言环境就会影响孩子大脑中的神经,促进他的潜能发挥,就会进一步决定孩子的智力。

归根结底,要想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就看家长愿不愿意抽时间好好陪伴孩子,愿不愿意给孩子搭建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倾听他、了解他,帮助孩子建立大脑的神经元链接,这才是给孩子成长最珍贵的礼物。

而父母的语言,很大程度上铸就了孩子的人生底色。所以家长是时候,改变一下观念了。要不然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劳的。

 聪慧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会陪聊的父母

既然我们了解了最好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语言,那么如何把它应用到日常沟通中呢?这才是家长们最需要掌握的部分。

若是在该阶段,父母用对了方法,就可以最大化激活孩子的潜能,让大脑的发育达到最理想的水平。不仅让孩子在学习中事半功倍,还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为此,作者萨斯金德也教给我们一个3T 原则,进一步来夯实孩子的语言基础。

先看第一个T共情关注,就是说你要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语境中,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换句话说,就是父母先观察孩子,再给予理解,最后再展开后面的行为。这也是父母通过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你正陪孩子读绘本,读着读着孩子被眼前的苹果吸引了。这个时候呢,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关注苹果,告诉他这个水果的口味,是甜还是酸还有它的英文名是什么。还有在交流时,父母要多用叠加词,如吃饭饭,还有睡觉觉,这种表达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这么做,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如果再对孩子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应答,彼此就会建立起情感的共鸣,孩子的心中也会充满足够的安全感。

接着我们再看第二个T充分交流,它可不是简单的几句聊天,而是需要父母全身心投入,多跟孩子说一些无用的话,从而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例如:教孩子刷牙时,家长可以这么说:到刷牙时间啦,谁先来呀。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粉色的,妈妈是红色的。现在我们一起先把牙膏挤上。来,一点点挤,做的真棒!

好啦,现在准备刷牙。先从下面开始,再往上,还有左边和右边,最后,不要忘了刷舌头哦!

这么一来,孩子就能把平日的词汇与眼前结合起来,日积月累中,孩子的语言也能累积到一个高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彼此交流时,父母要少用代词,像“这个”“那个”,因为孩子还听不懂。不如把“这个”,换成具体的事物,更能加深孩子的理解。

当然了,想要调动孩子大脑的自主性,就不得不提开放式聊天。这也是我们说的第三个T,叫轮流谈话

就是父母要向孩子抛出问题,多用“为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办”等词聊天,鼓励孩子多想,多问,以此来引发孩子的思考和感受,让孩子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这种启发性的谈话,不仅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会提升他的认知能力。让他敢于表达自己,最终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除了3T原则外,作者还说了一个T关掉电子设备。因为电子产品无法与孩子建立链接,产生互动,更没法教孩子分辨对错。

傅首尔在《不要小看我》中也说过,要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我们得给他找到一个娱乐的替代。比如,你让孩子把电视关了时,可以告诉他,待会我们去野餐,或者是爸爸带你去玩球。家长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父母只有先做好共情关注,其他的原则才能顺利展开,发挥应有的效应。然而这种高质量的聊天陪伴,才是对孩子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父母掌握这几点,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即便父母学会了正确的交流,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不用太操心吗?其实,父母做的还远远不够。想要孩子未来走得长远,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因为在学习的路途中,除了智力,还需要自制力和执行力。孩子只有学会自己做主,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未来的困难与挫折。

具体怎么做呢?书中也给了几点建议:

首先,父母的称赞要恰当。表扬孩子时多描述细节,突出做的过程,而不是用单一的词去概括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今天帮忙打扫卫生了,家长可以说,宝贝打扫很细心呢,连门后面的灰尘都清理了。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基于过程的夸赞,那么他就会主动去参与一些事情。遇到挑战时,也会愿意尝试去攻克。因为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增强的。

其次,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少用一些命令和强制性的词语,多用一些建议性的词。

书中有个例子,说“放下玩具”和“玩完玩具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哪个说法好呢?很明显第二个更适宜。第一个是让孩子停止该行为,而第二个是让孩子停止后再引导他去调控自己的行为。虽然孩子不会立即给出反应,但是会仔细思考父母说的问题。

这个自主思索的过程,是自愿进行的。由此就会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从而学着掌控自己。遇到问题时,她就会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然后她会权衡思考,再做决定。

最后,孩子成长始终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要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孩子,比如情绪低落时,家长们要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说心中的感受,还有要告诉孩子,自己的处理方法。我们要切记,跟孩子交流不是要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用合适的、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总之,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摆渡人。因而,家长们还是多抽点时间读读书,提升自己,或许孩子的大脑链接就与会别人不一样。

这项投资任何家庭都消费得起,唯有源源不断地向孩子输送爱的滋养,孩子才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