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城:关于王玉平的绘画

 明日大雪飘 2021-11-04

图片

王玉平:我在马路边

Wang Yuping: On the Roadside

2021.11.6 - 12.11

策展人:阿城

Curator:Acheng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The 1st space of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将于11月6日(周六)下午4点,在北京第一空间开幕艺术家王玉平的最新个展“我在马路边”。

展览由阿城担任策展人,展出了王玉平近年关于北京写生的若干件重要作品,包括创作时间跨越4年的34米长的《我在马路边》、近6米的长幅《雨雪景山》,以及一件王玉平16岁时画的《景山公园》等。


图片
王玉平《我在马路边》局部,230 × 3400 cm,布面丙烯、油画棒,2017-2021

图片
《我在马路边》局部

图片
《我在马路边》局部

图片《我在马路边》局部

图片

《角楼的面馆》局部, 62.5 × 189 cm,纸本丙烯、油画棒,2017


图片《东交民巷-2》局部,62.5 × 567 cm,纸本丙烯、油画棒,2019



前  言

阿城

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几乎没有止境。即使是中国水墨画,也就是追求浓淡相宜的黑白灰效果,也要强调墨分五色。但是在颜色的概念上,黑和白不是色彩,它表达的是明度,也就是从最暗到最亮的程度。

欧洲绘画,在古典时期,也就是印象画派之前,几乎是固有色的天下。可是在十三、四世纪的低地尼德兰地区,主要是荷兰,像扬·凡·艾克(图1)一直到维米尔(图2)却做出了对色彩灰的贡献。他们对色彩灰的表现,几乎达到了现代摄影胶片的还原程度,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中心地区意大利的表现水平。

所谓色彩灰,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灰色,而不是黑加白产生的灰色,所以被称为色彩灰,或者颜色灰。这在职业画家当中是常识,我们一般人不是很理解。


 

图片

图1  扬·凡·艾克《阿诺菲尼夫妇》局部  

图片
图2  维米尔《持琵琶的女人》局部
 

所举的两位荷兰画家,都对在窗外的光照下,砖石、木料、墙皮、金属的色彩灰有准确、稳定的表现。要知道,这个时期的画家是自己研制颜料的。这时的色彩研究是对颜料的研究,色彩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

我们几乎已经意识不到了,这里的光,是模拟反射光的效果,也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面,物体再把光反射给观看者。古典绘画的所谓写实,在光的意义上,是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的。

欧洲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出现了印象画派。当时的光学研究告诉人们,光色的形成是蓝、绿、红,这是惊天动地的事,彩色电视机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人们常常意识不到电视产生的是直射光,是屏幕自己在发光,直射入我们的眼睛。


 

图片

图3  莫奈《打阳伞的女人》 

图片图4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莫奈的这张(图3),并没有使用古典绘画的方法,却造成了强烈的光感。修拉的一张(图4),则是按照光色的原理,使用色彩点造成强烈的光感。印象派的画家们,本质上是要造成直射光的效果,也就是画面在发光,而不是光打到画面上,再反射给我们。

从古典绘画模拟反射光表达事物,到印象派绘画让事物似乎自己在发光,模拟直射光,刺激我们,这几乎就是革命。

几乎是上世纪初,法国的现代画家维亚尔(图5、6),用不同于古典绘画的色彩灰和印象派所谓的客观的色彩灰,与现当代的品色组合,再一次点亮了绘画。

 

图片

图5  维亚尔《在餐桌上》    

图片

图6  维亚尔《围橙色披肩的女孩》局部

                                       

维亚尔的色彩灰要亮得多,其实这个分野,在晚期古典绘画中受到印象派影响的画家,已经有所体现,例如瑞典的画家佐恩。

上面的脉络,是我个人认为的王玉平绘画的历史来源,和他的绘画在色彩表达上的现代性。王玉平绘画的现代性,还表现在他对品色的运用。

所谓品色,即是不经过调和的颜色。人类历史使用品色最多的时期,是巫教时期。现在的色彩心理学,仍然在使用巫教时期的经验,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等等。

品色越来越成为现、当代艺术的主角(图7),这样大规模地使用巫教的品色(图8),色彩灰又在缓慢退出,这种背景下的王玉平的绘画,能够微妙地表达色彩灰,同时大胆地使用品色,在色彩灰与品色的交织中,色彩灰使品色更加强烈。这种结果使王玉平成为当代绘画者中难得的佼佼者。

图片

图7  罗伯特·德劳内《向布雷洛特致敬》                                          

图片

图8  杰夫·昆斯《培乐多》


如果大家能够明白色彩灰在绘画当中的变化,又能明白具有颠覆性的当代品色表达,就应该看得清楚王玉平在当代绘画中的成就。


我不希望观展的乐趣只在开幕之后的酬宴上,也不希望观展的乐趣被这篇小文打扰。祝大家各有所得。

2021.10.17

图片
王玉平《彪子》,布面丙烯、油画棒,210 × 230 cm,2018

图片
王玉平《红头发和白胖子》,布面油画、丙稀,150 × 120 cm,2006 


图片
王玉平《虚岁六十》局部,布面丙烯、油画棒,240 × 160 cm,2021
关于艺术家
图片
正在画角楼的王玉平,2020

王玉平,1962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

王玉平的个展主要有:虚岁六十“(松美术馆,北京,2021),“我在马路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盐烤银杏”(站台中国,北京,2021),“无聊的天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8),“景山前街:王玉平画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2011王玉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王玉平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3)等。

他参加的主要群展包括:沙特阿拉伯迪里耶双年展(迪里耶,2021),“相遇亚欧”(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2017),“中国新表现主义”(中华艺术宫,上海,2014),“大阪三年展”(大阪,2013),“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博物馆,上海,2013),“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0),“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1997),新生代艺术展”(历史博物馆,北京,1991)等。





关于策展人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画家、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

1984年,阿城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获1983-1984年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作家;1992年获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同年5月,意大利威尼斯驻市作家;1995年香港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2000年台北驻市作家;2010年出版散文《好说歹说》;2014年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获选中国书业年度图书;2016年出版七册《阿城文集》。

1985年,担任电影《大明星》的编剧,开启编剧生涯;1986年凭借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1年担任电影《棋王》编剧;1993年担任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编剧;1997年出版散文《威尼斯日记》;2002年由其担任编剧的电影《小城之春》上映;2006年担任电影《吴清源》编剧;2006年为《刘小东新作:多米诺》制作图片记录和纪录片;2015年担任电影《刺客聂隐娘》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5年,担任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评委;2008年5月,获邀为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大师课程教授者;2008年9月,担任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