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华平」|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墨真书画 2021-11-04

【个人简介】

宋华平,1954年1月出生於河南确山县。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府参事、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

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作品展评委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审委会主任、曾多次担任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评委会主任。第三、四、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书展的评委,文化部中国艺术节书法艺术评委。

其书法作品曾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精品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日书法交流展,中新书法交流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展,国际书法展等。书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被收入《中国当代墨宝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等。

曾获河南省书法最高奖『龙门奖』金奖 (1993年) 。曾出访新加坡、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多次出访日本並讲学、举办书法作品展。被《中国书画报》评为2008年『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被《书法报》《书法》杂志评为2009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被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研究院评为2010年『中国书法十大人物』。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荣誉奖」及「贡献奖」』。被海外华文传媒组织、香港文汇报评为『光耀香江』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大型评选活动『傑出人物奖』。

【作品鉴赏】

尚艺与担当

——新时代下之宋华平行草书审美境界目论

杨天才

宋华平温文尔雅,为人平和真诚。其待人接物,和气中透出低调,悦颜中多有雅量,谦虚中蕴涵睿智,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行胜于言”,这是宋华平信奉的一句话。他常说“做人要真诚,工作要扎实,有为才会有位。工作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你价值的大小,重要的是看你为广大会员奉献了多少。”三十多年来,他一心一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繁荣河南省书法事业中,为河南稳居“全国书法大省”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宋华平以书法艺术为载体,躬身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加捐助义写,为贫困山区送温暖等活动中。

从1984年至今,宋华平调入河南省书协已有三十多个春秋。宋华平凭借超人的书法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他引领河南书法团队强有力地向书法强省跨越!尤其是2007年,宋华平当选河南省书协主席以后,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壮大了河南书法在全国的影响,“中原书风”引起全国广泛关注。河南的中国书协会员从当初的4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人,省书协会员从当初的4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0多人,河南书法的团队力量和整体创作水平进入全国书坛第一方阵。2009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了五个全国性的大活动:一是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是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是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展;四是翰墨春秋——全国百名老书家作品展;五是举办中国书法名城、书法之乡联谊会成立大会。这几个大活动,得到了全国书法界的高度赞誉。2009年被称为“河南的书法年。”

宋华平作为组织、创作兼擅的书家,始终保持著艺术家的敏感。他深知:自己既是一个书法的实践者,也是一个书法组织者。繁荣书法艺术是他的事业,更是他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正因为如此,他把书法组织工作和个人的书法创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使之相互补充、互融共进。他把自己的书法创作和书法事业的繁荣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艺术生命继续向前延伸,使自己的书法境界不断提升。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在书法领域辛勤创作,孜孜不倦,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中国行草书经典与中国文化相表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蕴藏着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哲学精神。在当代,书法的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是文化担当与正大气象。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则是中华文化传承重要依托。自古至今,我们的先人对汉字表现出敬畏之心是无以复加的,这种敬畏与其说是对知识的崇尚,毋宁说是对于先贤文化的顶礼膜拜。从宋华平几十年的书法历程来看,其作为一位有着人文素养的书家,对书法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对汉字有着敬畏之感。大而言之,书法成为其担当文化使命和进行审美构建的艺术载体。

从宋华平近年创作的行草书来看,其创作探索将古典神韵与当代书法审美的相融与沟通。随着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体悟,宋华平的创作注重发掘书法经典中沉积的古意与古气,在锤炼笔墨技巧的同时,注重用心灵去感悟经典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并融入他的笔墨情调和审美观念。他的创作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对点画、笔法和结字的塑造中。在笔法上,对笔势方圆的把握,对部首穿插挪移的运用,将雄强洒脱的笔法引入行草书之中,使行草线条更具张力,线条质感和层次更为丰富;在墨法上,将碑的生涩老辣引入行草书创作中。其引碑入草注重“以势带形”、化线为点、疏密互补,通过横向与纵向交替相映的字势变化,实现空间的营造,厚重与灵动并存,错落有致,盎然生趣。宋华平先生还善于将浓墨、淡墨和枯墨对比运用作为章法的组成部分,也是其营造通篇气势和节奏的手段。尤其是作品中浓枯墨色、轻重用笔等技巧交替结合。其行草书章法奇正相生,疏密得当,虚实变化,匠心独具,可谓风神洒落、稳中寓奇,由此形成了一种雄强豪迈的书法风格。

宋华平行草书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二王”、王铎、米芾诸家。他将“二王”、王铎、米芾诸家,打散字构,按照自己的艺术审美进行取舍、糅合,强化空间粘合、穿插、挪移,以空间带时间,並将字法空间扩张为章法空间,谋篇布局,纵横穿插。其行草书笔法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内擫外拓结合,藏露互用,方圆並施。其运笔速度疾缓结合,提按转折,虚实藏露,牵连映带;从容镇定,蓄势充分,发力自然。这在碑派书风的用笔中是少有的。宋华平行草书在用笔和整体风格上,本属碑派一路。由王铎开创的“法兼篆隶”,借鉴篆隶用笔清整、骨力中含、含蓄内敛。其在此基础上吸取了米芾、张瑞图的风格特点,从而增加了作品局部的精道细腻。同时,他的行草书充分继承并发扬了王铎书风气息绵亘、起伏跌宕的特色,更有意在墨色轻重干湿、浓淡枯润的搭配上下功夫。宋华平对笔墨意态的重视,是因为笔墨是书法的有形展示,而且具有一种活态、一种深沉的生命意味。水墨关系乃为用墨之道,而墨色变化乃出此机杼。恰当运用,熟练掌握,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贯通,做到浓而不板滞,湿而不漫漶,淡而不轻薄,枯而不浮躁,方臻妙境。因此,在宋华平落笔作书之际,横竖波磔,圆中寓方,枯润相间,轻隽求挺而不失之野,爽然求润而不失之媚,时而苍雄若古,时而雄秀华滋,神完气足,展现了其精湛的笔墨驾驭技巧。

当代书法创作,在审美取向上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帖学和碑学。对于碑帖的笔法与取法来说,合之双美,离之两伤。宋华平行草书创作在碑帖相融上的实践,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艺术超越。宋华平说:“学碑者大多关注碑之质厚,却少轻重缓急;主帖者多能得流畅之势,而乏凝重之质。运笔节奏越快,线质越难以凝重;结构越是端庄,节奏越难展开。”细细分析他对取法碑帖的阐释,我认为其碑帖相融书法创作观的审美境界,已超越了狭隘的碑、帖观念。因此,其书法重气势、尚苍劲、守浑厚,呈现一种融会诸家的气象;其书法既有帖的流畅,也有碑的浑穆,意之所适,奇不失正,正能含奇。从其行草书创作审美理念和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向帖学经典回归的努力,他的这种回归是在沉入经典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是力求融合王羲之、王献之今草,撷取汉碑颜鲁公雄浑博大气象,将韵与势,神与意有机融合。近年来,他的行草书线条追求强烈的塑造感,努力将帖学与当代审美精神结合,将自己的艺术情感表现融入帖学。其行草书通过字形强烈的大小对比,点画的参差错落,通篇之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大小穿插,聚散开合,疏密虚实,呼应顾盼,既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又显得生动奇妙,别出新意。从其雄强豪迈的意境中,可以明显感到他的文化自信。在这里,其对传统经典的理解、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感自然和谐地融入其中,构成了艺术风格背后的内涵及延伸。

一个书家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是与所处时代的文化审美观念相合拍的。当代行草书创作审美,追求以情统篇,以意生趣,以气作魂,以势解力,酣畅淋漓而沉厚苍莽,用以古为基、古今互用的时代眼光来审视传统、深入经典,追求技巧的精湛与意味的隽永,在挖掘传统资源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艺术元素,寻绎符合时代审美的形式语言。宋华平书法人文精神胎息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行草书创作,追求一种“ 心”与“ 手”相师而作书, “ 情”与“ 意”相从的审美追求。其行草书既有晉人的简约,又不失唐人的庄重。其取法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王铎诸家。用笔在王铎浑融朴厚、气力中含的基础上,增加了米芾的奔腾跳掷、八面出锋,以及颜真卿的纵横使转,乃至张瑞图、黄道周等人的方棱峻折。在点画锤炼、造型审美上用意犹深。他以不激不厉的审美意境、多样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形式,汲取晉人的流畅潇洒和北碑意趣,体现出一种含蓄博雅之美。

宋华平行草书蕴涵着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行草书线条没有抒情的成份,其外形是无生命气息的,徒有空洞的技巧表现及完美的形态特征。笔墨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占据空间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书家视觉美感。宋华平的行草书有意强化点画之间笔势的往来控制,去表现线性的丰富美感,比如刚与柔,重与轻,快与慢,徐与疾,紧与松等,用相反相成用笔表现形式,凸显线条节奏感,在墨色变化、抒情性上寻找表达与突破,在变化的点画之中构建“新天地”。为了使整幅作品显得灵动多变,其作品采取斜势。这些取斜势的字,与取正势的字相互依托,对整幅作品的章法上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协调作用,化解了作品的板滞之气,达到线性的灵动与抒情唯美表达。

宋华平行草书的抒情性全在于点画、线条、章法和墨法,并借此来表达自己其对艺术、人生的感悟。其行草书对线条力度、情感张力和时空转换的审美追求,蕴含了无限生机和精神指向,在笔墨取舍与心灵律动之间奏出空间化了的音律之流。那飞动的线条意趣,遒劲的笔力神采,构成其雄强大气的审美意境。笔者认为,书家的情感越丰富,思想蕴涵越深,功力越扎实,对书法家的表情达意就发挥得越透彻深入,对情感与思想的宣泄就越酣畅淋漓。书法既然是反映生命的艺术,真诚则是核心要素之一,它必然挟裹着生命情感的律动,並将这种律动表现在书法特有的线条表现上,以及有意味墨色之中。宋华平行草书抒情性之所以意味十足,则与他激活行草书的生命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用宗白华先生的这一美学思想来关照宋华平的行草书的审美追求是十分贴切的。为寻求书法生命意味形式与书法风格有机相融,宋华平在笔画、字形、墨色上进行可贵探索。近年来,宋华平以探究、研习右军笔法为重点,以“用锋”技巧为中心环节,在取法上不仅重视二王,也同样重视唐、宋、元、明;在观念上不仅注重传统的回归,在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创造;在风格上,求晋韵、追唐风、学宋意,主张碑帖兼融。在深刻挖掘、把握优秀传统的过程中,融入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诸多元素,再通过学养、审美、情感的融入到书法的书法形式与书法的艺术境界之中。这种书法创作观正与当代书家追求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的审美理想相契合。

新时代下,随着当代书法创作的深入,需要当代书家具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书法置放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之下,将历史意识、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有机结合,以个体生命的情怀感悟书法,以书法自信和文化自觉,与当下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恰切地、自然地糅合在一起。数十年的砚田辛勤耕耘,宋华平的书法审美内蕴更加丰富,其行草书将晋人之韵、唐人之法、王铎之骨,尽挟笔端,以积极有为的创作激情投身于当代行草书创作,进而实现当代书法的历史担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