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厚的文化底蕴 宏远的文章立意 |《雪落五千年》钱宣羽

 赛作文 2021-11-04

学生佳作

《天天读写》2021.10


雪落五千年


江苏泰州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七年级(23)班

钱宣羽

新雪疏密,高云叆叇叆叇,读音àidài,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悄悄地,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心。

蜀地落雪,新白的,银装世间。家人见我惊奇欣喜的样子,不由打趣—“南方的娃娃没有见过雪吧。”

【扣住题目,描写眼前落雪景象】

我摇摇头。我是见过的。【引起联想】

我见过的雪,它孤傲空灵,化成因风而起的柳絮,点缀在谢道韫的墨发上;它盛满木舟,陪伴王徽之乘兴而行深夜访戴;它落满草庐,陶渊明坐于木门前,轻叹着“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它落于溪谷,曹孟德在北风中徘徊,看天气肃清,看繁霜霏霏!

【联想魏晋南北朝与雪相关的趣事】

唐代的雪是盛世里的愁,多彩多姿的白。它满了弓刀,一身飒爽,吹乱群雁,纷纷离别,胡天八月梨花状,千鸟飞绝孤家影,轻叩柴门惊犬吠,送回夜归人。白居易倒酒轻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李白扬扬一壶酒,与雪碰杯,向它倾诉,山鹧鸪者常歌,浮云一生的心。

【联想唐代诗人笔下“雪”中的不同意境】

最爱宋的雪,金戈铁马的豪气弥漫在雪夜里。太祖访普,小酌几杯,酌的却不是闲情,杯酒端起的是一个国,酒香浓却无雅情。豪情间,纷纷乱乱潇潇洒洒许多温柔,有人在寒林中骑驴,苍松白雪,雪踏得闲适;有人在江边卖鱼,远山之雪幽幽千年余香,隐士的门前有小童送炭,程府阶前,杨时已立深雪一尺;苏轼雪后回忆少年于长安,立志于尧舜的远大志向;李易安孤望窗外,一片白茫茫已知春信。一场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宋代文人、政客与“雪”的不解之缘】

后来的雪,落得无声无色。只剩张岱的疏疏残雪落在月色林间,西湖畔上。

【再想到明清时期文人笔下的雪景】

它悄悄然落了五千年,穿过了历史的长流,从眼前布满雾霾的天中,一点点飘落下来,白了多少攒动的头。

【总结上文,借雪兴叹,感慨历史的变迁】

林鸟高飞,余霞相映,暮色中的雪总会更加柔美。研学至乡下考察,乡村里的老爷爷推着稻米车在雪中前行,深蓝的棉衣因为天空的精灵披上了月白的披风,他朝我一笑,满脸老斑,沟壑中融尽阵阵暖意,他把磨好的热豆浆捧在我手上,暖呼呼涌进心里。

【描述雪中美景——营造温馨的氛围,赞扬人性的美好,为点睛之笔铺垫】

“见过那么多雪,喜欢哪儿的呀?”他同我慢慢走,望着村庄上面的天空,一点一点被夕阳运走。

我爱着哪儿的雪?

我爱着现在的雪!

【虽然答非所问,却符合文章的立意】

现在的雪,“飘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没有战火纷飞,没有满目疮痍,那是平凡人家的安康烟火,是劳动人民的瑞雪丰年。现在的雪,是我能触摸和呼吸到的雪。它落满麦田,落满村庄,落满人间,落满历史的长河。一片茫茫的白过去,只待清晨融化时,还世间以丰盛:一片田的果香麦香,一群人的安乐欣喜,一个国的繁荣昌盛。

【阐述喜爱“现在的雪”的缘由——视野开阔,境界高远】

雪落五千年,今朝雪,最是新,最是白。

【呼应题目,深化主旨,借雪赞扬美好的时代】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底蕴深厚、立意高远的抒情性散文。

“雪”作为自然界馈赠的普通之物,却成了作者思维想象的触发点,布局谋篇的中心点。文章因雪成文,因雪生情;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在感慨中华五千年“雪文化”的同时,讴歌当今安康和乐的时代。题目“雪落五千年”,大气磅礴,启人想象。开头描述眼前落雪的景象,引起下文,然后拓展思路,广泛联想,畅想不同时空、不同状态、不同品性、不同意境的形形色色的雪,其中不乏名人趣事、历史典故,展现了一道落雪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画廊,让读者在品读之余,获得美感享受。最后联想当今时代的瑞雪丰年,“只待清晨融化时,还世间以丰盛:一片田的果香麦香,一群人的安乐欣喜,一个国的繁荣昌盛”,落脚到对美好时代的讴歌。文章思路开阔,立论宏远。

写法借鉴:丰厚的文化积淀,巧妙的语言组织。文章以“雪”为线索组织材料,其中涉及到的与雪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著名诗作等二十多个(首),小作者善于从众多的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组织本文表情达意所需要的语言。如“唐代的雪是盛世里的愁,多彩多姿的白。它满了弓刀,一身飒爽(见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吹乱群雁,纷纷离别(见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胡天八月梨花状,(见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鸟飞绝孤家影(见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轻叩柴门惊犬吠,送回夜归人(见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知识在于积累,更贵在运用。丰厚的知识积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积极提取、巧妙加工、改造又恰到好处地利用,积淀的知识才能实现其价值。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有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此脱俗的语言组织才能,确实令人佩服。

(点评:徐东祥)


END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韩晨:精细观察 成就佳作

王妍茜:紧扣观点 组织材料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