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曾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只因文采太璀璨,知道其勇猛的人很少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1-11-04


作者|历史搬运工

字数:1852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勇冠三军,万夫不当之勇这些词汇你首先会想到谁?是西楚霸王项羽,还是虓虎之勇吕布?是三箭定天山薛仁贵,还是“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
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万军之中擒拿叛贼来去自如,只因其文采实在太璀璨,以至于知道其勇猛无敌的人屈指寥寥,此人便是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


历经坎坷,壮志未酬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即岳飞去世20年后),靖康之耻仍然笼罩在每个汉人心头,其出生的济南历城,早已沦陷在金人的统治之下。祖父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对抗金人光复汉地,辛弃疾也亲眼目睹汉人在金朝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受现实和家庭双重熏陶,在从小便心心念念地想要恢复中原的同时,也孕育出了拳拳爱国之心和豪迈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21岁的辛弃疾终于等来了走上抗金之路的契机。由于汉人不堪金人压迫,起义此起彼伏,辛弃疾也加入了起义大军——在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担任掌书记。


也许起义军短暂的4年时间是辛弃疾最接近其理想的时光,因为不久25岁的辛弃疾便因其在起义军中的表现名动天下,被宋高宗看重任命江阴签判,开启了他在南宋的仕途。随后,他又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即便他满腔报国之志,也上书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关于抗金北伐的著名建议,但是南宋整个朝堂不思进取的风气以及“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不仅阻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成了他再次上战场的拦路虎,归宋入仕的他再也没机会上战场,一展心中所学,现实心中的抱负。


淳熙八年,辛弃疾意识到自己性格刚毅,因一心想要北伐而与众同僚格格不入,不为南宋朝堂所容,心灰意冷之下,开始了长达20年的闲居生活。虽然中途偶有出仕,但他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
据《康熙济南府志》记载,开禧三年,68岁辛弃疾病逝,临终前仍然高呼“杀贼!杀贼!”最后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也是对其一生最大的肯定。


少年起义,名扬天下
绍兴三十一年,21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一支2000人左右的队伍加入耿京起义军,初出茅庐的辛弃疾在战场上表现出极其高超的指挥能力和高人一等的胆魄,屡屡挫败金军。
当金军派重兵围剿,起义军步履维艰之时,辛弃疾又立刻审时度势,向耿京建议投宋抗金。于是,耿京派遣了以辛弃疾为首的特使,向南宋上表归附,宋高宗赵构欣然接受后,完成任务的辛弃疾北归复命,但是恰恰是在归途中,辛弃疾再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作战能力——《三国演义》中关羽单骑冲阵斩颜良,甘宁百骑夜袭曹营的剧情真真切切地在现实中上演。
在听闻张国安反叛杀死首领耿京后,辛弃疾率领50人,日夜兼程,趁夜直闯张国安军营,并将其活捉,面对5万叛军更是面不改色,直抒胸臆,成功劝说将士归顺南宋。可惜这次惊世之举,也成了辛弃疾在战场上的绝唱,归宋之后的辛弃疾在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下,再也没有拿起过指挥棒,空有绝世之才,却毫无用武之地,不然未必不能成为南宋的“冠军侯”。



文采斐然、名留青史
如果说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开创者,那么辛弃疾就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如果说宋词是中华文化顶上的皇冠,那么辛弃疾的词就是皇冠顶上最璀璨的一颗珍珠。辛词传世600余首,是两宋时期留存词最多的词人,辛词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气势沉雄,豪壮悲愤,如《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又紧接了一句“可怜白发生”,激扬奋进与绝望悲凉形成强烈的冲击,把执着的爱国热忱和未酬的雄心壮志交织在一起,宋刘克庄称其为:“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不仅如此,辛弃疾的词还在苏词基础上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和题材,虽多以爱国题材为主,但也不乏描述哲理、友情、爱情、田园风光、民俗人情等主题的词。可以说辛弃疾的词不仅继承和延续了苏词的风格特点,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扩充,为宋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难怪有人说,若把宋词分为三斗,那辛词应占一斗。
作为将领,他作战勇猛,指挥精湛,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奇才;作为官员,他上书献策精辟入里,言之有物、对策具体,是脚踏实地的治世能臣;作为词人,他意境深远、成就斐然、名篇传世,是才气横绝的伟大词人。


他是最能打的文人,也是最有文采的武人。
他活在最好的时代,因为宋朝有最适合滋养文人墨客的土壤。他又活在最坏的时代,因为宋朝也有最不适合名将生存的环境。
正是这样的一个背景,造就了辛弃疾坎坷起伏、精彩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康熙济南府志》《宋史》《中国文学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