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唐宋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三个小布丁 2021-07-13
辛弃疾生于南宋初期(1140年),这时,他的故乡山东济南成为沦陷区已经十多年了。他的祖父辛赞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辛弃疾的家国情怀是自小生根于思想深处的,他的“忠义天性是跟他的生命成长在一起的。那不是口号,不是教条,不是从外表涂脂抹粉擦上去的。”(叶嘉莹语)

(叶嘉莹)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后方空虚,北方沦陷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了一支起义军,人数多达二十五万人,声势浩大。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此时也召集了二千多人的抗金队伍,于是他归附了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是儒将,他建议起义军和南宋政府取得联系,成南北夹击之势配合战斗。
第二年的正月,耿京派辛弃疾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诏见后,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承务郎,耿京义军成了名义上的政府“天平军”,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宋高宗像)
意外的是,当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已经溃散的消息。辛弃疾立即在海州当地组织了五十名义兵,迅疾杀入金兵五万人的军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后全身而退。金兵穷追不舍,辛弃疾沿途收拢义兵,人数终达万人,一行人马不停蹄星夜南奔,直到渡过淮水才稍作止息,到临安之后,张安国被献给南宋朝廷正法。
辛弃疾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让人惊叹的英雄行为,够血性,够彪悍。但可惜的是,这是辛弃疾一生抗金的最后一战,此后的辛弃疾长期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直至六十八岁郁郁而终都没有再一次走上抗金第一线。
辛弃疾非常怀念自己年轻时的这段经历,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全词如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将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从标题看,这首词是老年辛弃疾会客时,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使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因此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曾被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引用,当时国府经济顾问何其沧先生与北平银行方步亭行长讨论国府币制改革方案临时休憩时,方步亭朗诵了一首英文翻译的中国古词让何老琢磨是谁的词,英文再翻译成中文,搞笑的成了下面的这些字句:

(《北平无战事》剧照)
“骑上马追赶少年的时光,追到今天一切都变了模样。春风吹绿了原野,吹白了我们的胡须。我们还能干什么呢?把一万个字的理想送给庄园主,让他去种自己的树吧。”
当然,外国人翻译中文诗词,特别是古诗词,总是译不好的,曾经看过一个辛弃疾的译本,大家猜一下,这是哪首词:

(外文译本的辛弃疾词)
没错,这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即“少年不识愁滋味”那首。但怎么读,都让人忍俊不禁。
算了,还是回到这首鹧鸪天,一句句读一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这当然是对少年时事的回忆,其实,可供辛弃疾回忆的少年往事,就是突骑渡江的这段历史,“壮岁”,当然指年轻时候。“万夫”是实事,他南渡归宋时,手下人马确实超过了万人。“锦襜突骑”,是指穿着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也只有这种骑兵,才有可能在敌营中快进快出,这是战斗力出众的快速反应部队。

(壮岁旌旗拥万夫)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将朝飞金仆姑。燕兵,这里指金兵,金来源于北方,古燕国所属地区。夜娖䩮”指,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同“捉”,“䩮”指箭袋、箭囊。闻听战况,金兵们提着兵器在后面追赶。“汉箭”,指起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一种箭的名字,典故出《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左传·庄公十一年》)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越是追忆往事,越是慨叹今天的自己。这是从回忆往事中回到现实。现在我老了。你看那些草木一经春风的吹拂还能重新变绿,可是我的白发即使是在春风中吹拂也不能变黑了。他不甘心年老,但年华终于在无可奈何中逝去。壮志难抛,但却时不我与,他清楚自己恐难再有实现抱负的机会了,这种沉痛与悲凉,深切而又绵长。

(追往事,叹今吾)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南归之后,即便闲置,也从不放弃复国之志,他先后向朝廷提出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策划书,但这上万字的“平戎策”,却从来没有被朝廷采用,简直是毫无用处,所以他说:还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活生产上的价值。
何其无奈,何其沉痛的词人,才会愤愤地说出这样发泄心中恼火的牢骚呢,只有南宋小朝廷偏安的政治现实,只有他自己无可奈何的被投闲置散的辛酸生活。
最后这两句,看似牢骚,但如果联系词人的生平,联系词人的文才武略之后再看,定能感觉出他的无比沉痛与辛酸吧。
他姓“辛”,辛酸的辛,辛苦的辛!

(辛弃疾像)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评道:“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得毋有“烈士暮年”之慨耶?”诚哉斯言!可怜的辛弃疾,虽然壮心不已,但终归岁月催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