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李兵背诗词 | 第539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三友墨斋 2020-05-31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来自精美JSYR故事 01:37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代: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旌旗拥万夫:壮岁少壮之时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

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箭名。

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róng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戎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这里指金侵略者。

东家:东邻。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置。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辛弃疾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这等于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为进行练兵筹饷,常被弹劾、罢官,闲居江西上饶、铅山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

【简评】

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