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行秦始皇兵马俑(四)兵俑

 ldjsld 2021-11-04
原创 照耀 与照耀同行 1周前
把握住现在的你

战争使秦从一个部族发展成了一个国家,又发展成了一个帝国。五百年间,秦人从西北高原出发,唱着秦风,一步一步走遍了九州大地。

图片
战争就是秦人生活的内容和目的,几乎每个秦朝男子都有参军的经历,战争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命运,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写在了自己的脸上。
图片
兵马俑是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完全和完美地再现了秦朝军队,因此最初他们都是有色彩的,生活中的五颜六色全在他们身上,通过打在他们身上的光影可以来想象那支花花绿绿的虎狼之师。

图片

千年岁月脱落了他们的色彩,但烈火已经把他们的脸庞和内心永久地固定,使他们不再只是一堆陶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透过两千年与我们相望相知的人。

图片

这是俗称将军俑的高级军吏俑,目前只发现了十个左右,他们是这支军队中已知等级最高的,不过还算不上将军,那会儿他们叫都尉。

图片

按出土密度推算,兵马俑大概有八千余个,相当于一个轻装步兵师,那每个都尉率领几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上校团长,退伍了能到秦朝衙门里当个调研员了。
图片

作为高级军吏,这些都尉们仗剑直立,头戴鹖冠,身着精细铠甲,上面缀满花结,连脚上的鞋都是翘头的,一切都显出他们的尊贵与威严。

在讲究军功的秦军里,要想当统领千百人的指挥员,手里没有十几条人命是不可能的,可惜五角大楼里的上校比狗多,还是上面好混事。
图片
这是戴双板帽的中级军吏俑,他们大概相当于营级军官,除了穿着不同外,高级军吏只需要仗剑直立,可中级军吏却要么手执武器直接作战,要么手拿锣鼓旌旗,总之,他们是要干活的。
图片
不过同为中级军吏俑也区别很大,有一种是只穿护胸甲的,后背不用防护,着甲的四缘还用织物包边,一看就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他们应该是指挥部里的,不用直接上战场。
图片

另一种是穿全身铠甲的,他们要么是战车御手,要么是步兵队长,都是要直接上阵的。

秦军吃饭时是按爵位发饭,不管是去拼命的还是不用拼命的,只要级别相当那就待遇相同,同级不同命啊。
图片

这些只戴单板冠的低级军吏俑算是兵马俑中的兵头将尾了。秦律规定,战斗中随便拿个人头来不能论功,得是“甲首”,也就是军官的头才行。

想来东方六国也会有大致的规定,因此这些低级军吏们在冲锋陷阵努力获取对方甲首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对方对甲首的同样渴望。

图片

秦俑中最多的还是普通士兵,他们是大秦战神之车的基础和主力。

同样,他们之间也有等级高低之分,表现在发饰不同,最低的就是把头发梳成一束聚在头顶,高一点的能梳个大发鬏,更高一点的能混个皮套把头发罩上。
图片
这应该是一个手执长铍的步兵,他的任务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用手中的武器和自己的身体冲开敌人的防线。
图片
这个步兵队长应该手执长剑,随着先锋杀入敌阵,与敌人短兵相接,手刃强敌。
图片

弩兵也是秦军中重要的兵种,不但与步兵配合成阵,自己还能组成独立的战营。

跪射俑是兵马俑中最精美的,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
图片
这个跪射俑是兵马俑中唯一一个完好无损的兵俑。
图片

除了没有了色彩,一切都与两千年前一样,或许跟两千年前的那个士兵也一模一样。

图片

战国时弩兵一般随身带三束箭簇,可秦弩兵要带六束。

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强烈的求战决心,使得秦人每一听说要打仗,就兴奋地手舞足蹈。
图片
但他们应该只是兴奋而不是快乐,因为秦国虽然实行战功封爵,但只有在战争中获得对方着甲军官的头颅才能算军功,这可真得拼了老命再有十二分的运气,何况普通人的爵位上升是有天花板的。
图片

因此,他们拼命获得爵位,也许只是为了能吃饱,或是为了抵消因为严酷秦法而随时可能获得的罪过。

战争对于他们是兴奋,但更像是一种解脱。
图片
立射俑和跪射俑在二号坑中组成了一个轮流射击的弓弩阵营。跪射俑引弓上弦,立射俑搭弓待射。
图片
这个年轻的战士踌躇满志,左腿弓右腿挺,全身蓄满力气,要用最强的力量射出致命的一箭,他放出的并不是箭,而是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图片

秦时骑兵算是那个年代的特种兵了,因此穿着和装备与其他秦俑区别很大。用一个小帽子束紧了头发,不露发辫,战袍被腰带扎的紧紧的,脚上穿的不是鞋而是靴子,所有这些都完全是根据骑马作战的特点来的。

秦人骑兵已经远远超越了胡服骑射。
图片

人之相貌,无非八格,蒙古人种的基因在上万年前就已经成型了,所以虽然不断有民族融合,但中国人的相貌几千年来并没有大的变化,在兵马俑中经常能发现跟熟人长的很象的。

这个突击的士兵就颇象许三多。

图片

这位则在两千年后化身战狼拯救了非洲人民,而后又在流浪地球工程中,拯救了人类。

图片

这里还有一个极具喜剧感的兵俑,细长的腰身使他亭亭玉立。看来秦人并不全是关中大汉,那会儿也有豆芽菜。

应试教育害死人啊。
图片

仔细看了秦俑后发现有一个规律,二号坑的俑大多意气风发,特别是将军俑称的上趾高气昂。

最能体现这个将军俑地位和神气的,就是那两道向上翘的胡子,其他俑的胡子都是向下的,只有他们才可以向上。
图片
这个中级军吏正值壮年,两撇髭须加上三缕短髯,显露出一种目空一切的霸气,期盼着又一场大战后,家里能再添几处田产,自己能再升几级爵位。
图片
跪射俑个个身着重甲,梳着标准的发鬏,他们应该是秦王麾下的精锐。微蹙的眉间流出迫人的英气和对东方的欲望。
图片

这个绿脸的跪射俑引发了无尽的猜想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
图片

怎么又绿了?

好吧,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图片
这位久经沧桑的老兵面容安定,也许他已经见惯了血流成河的战斗,他只知道战斗过后,自己跟随着大军又会再向东方前进,不停地向东向东。
图片

这个骑俑气态安祥,从容不迫。

秦朝骑兵经常被用作奇兵,他们一次次的深入敌后,一次次的置敌于死地,因此战争对于他们已经太平常了。
图片
但一号坑里的大多数俑都微低着脑袋,神情阴郁,愁容不散。

图片

为什么呢?是因为将军和射俑不用直接上阵,而一号坑的步兵却要冲锋陷阵面对生死,所以忧虑生命,思念亲人吗?
图片

或许因为二号坑的陶俑是由秦朝宫廷匠师创作,因此不仅生动细致,而且气势昂扬。

但一号坑陶俑太多,因此从民间征调了很多下层技师,这些被秦朝苛政压的喘不过气却又不敢发出些许怨言的黔首们,只能通过塑造这些阴郁的陶俑,把心中的苦闷和不满无声地抒发出来。
图片
这个络腮胡须的士兵本应精壮强悍,但却目光低迷,若有所思,他是在怀念战斗中死去的战友,还是在思念家中的亲人。
图片
这个年轻士兵略低着头,眉间凝成了重重的愁结。秦国十五或十七岁的男子就要去当兵,他们并不成熟的肩膀上承担了历史。

图片

他好像也不大开心,虽然凭借过往的战绩已经获得了爵位和财产,但还是愁上眉头。

他在想什么,是对无尽的战争感到了疲倦,还是在忧愁大秦帝国不可知的命运。
图片

这个年轻的士兵和他身后的那些面露心声的同袍兄弟们,书写了大秦壮丽而转逝的历史,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样子已经通过兵马俑永远地留在世界上。

从这点说,他们比起秦始皇才是真正的流传万世,万世不朽!

图片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