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你一碗“养肩汤”!肩痛、肩麻、肩不敢动,通通化解,请收好

 龙飞3zj2ergsha 2021-11-05

它是怎么养肩膀的呢?我给你举个例子。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林,当时才36岁,正值壮年。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肩关节疼痛,已经迁延一年之久了。由于疼痛,他不能穿衣服,肩膀活动受限。

怎么办?看中医。刻诊,见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就是上面我说的这张“养肩汤”。

结果,患者服用2剂,疼痛大大缓解。服用4剂以后,手臂伸展自如。后来经过随访,患者未曾复发。

文章图片2

当然,这只是利用上方治疗肩部疼痛的案例之一。这方子当初在被报道出来的时候,曾治疗患者30例。其中,11例4剂后痛止,19例8剂后痛止。

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上面医案里这个患者的舌脉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一定会想到气血虚弱,对不对?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这显然是气血不足啊。

我们中医里头有一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充足的气血。有了充足的气血,濡养周身,固护肌表,外邪就很难伤害我们。

文章图片3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其他因素使然,我们的气血有可能衰弱亏少。气血不足了,就必然导致肌肤腠理不再固密,外邪就会相对容易地伤害我们。

这个事儿,体现在肩膀上,会形成所谓“漏肩风”。简单理解,就是肩膀这地方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风寒就轻而易举地进去了。这个时候,患者局部血行不畅,经脉失养,寒邪痹阻,肩膀自然会疼痛、麻木、功能受限。

文章图片4

这个时候怎么办?气血少,自然要补气血。有风寒,自然要散风寒。经络不通,当然要通经络。

我们再看看这方子的构成吧:

【黄芪,桂枝、赤芍、羌活、姜黄,桑寄生,地龙,当归】

这里头,重用黄芪来补气。一方面,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无论是生血还是行血,都离不开气的参与。而且黄芪补气,气能固表,可以把我们的肌表更好地保护起来,这就让我们不再畏惧外邪。因此,补气这个事儿,是最重要的。

文章图片5

补气,还得养血。所以,用当归和赤芍来养活血活。

肩膀疼,不会无缘无故。风寒外袭,是诱发因素。所以用桂枝来散寒、解表、温经脉。

到这里,基本的治疗构架就搭建好了。在这个基础上,用善走上肢的姜黄来行气血、祛寒湿,用善治上半身风寒湿邪的羌活来驱外邪,用地龙来通经活络,用桑寄生来祛风湿、强筋骨。

文章图片6

如此,肩膀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

我为什么要给你科普这些东西呢?

夏天的时候,人们都容易贪凉。图凉快,结果让肩膀受风受寒,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都跟我说过:自己这个肩周炎,肩膀疼,就是在某一年夏天吹风吹的,然后落下病根儿。

其实,大家都在吹风,为啥人家没事儿,你偏偏出问题啊?答案,还是在患者自己身上。也就是说,这类人往往有一个基础因素,这就是气血不足。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这时候一旦稍微外受风寒,就特别容易发病,形成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老年人,以及部分女性朋友,容易这样。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患者,利用黄芪、桂枝、赤芍、当归、羌活、姜黄、桑寄生、地龙的配伍,比较合适。其治疗思路,就是补益气血、温经通脉、驱散外邪。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非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建议你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也就是说,你使用前务必看一看,自己的症候是否与方药匹配。有些人的肩膀疼,源于淤血,源于痰湿阻滞,有的人甚至源于肝郁气滞(我前天刚刚谈过)。这些时候,你用益气、温经、通脉的办法,就不太适合了。

中医讲究辩证用药很关键,切勿不辩病症照抄滥用,如果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转发,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