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溪市上吴村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建设计划与现状概述

 流星雨刘鑫 2021-11-05

一、建设计划背景

1.1开发背景

在进入全球性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代表着新生的产业发展方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兰溪马涧杨梅是浙江中西部唯一的杨梅产区。品种有黑炭梅,东槐杨梅。每年到6月份的时候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杨梅客户前来品尝和采摘。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价格合理,环境休闲,是适合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体验乡村的生活和乐趣。来基地交通十分的方便。离兰溪市区17公里,离马涧镇3公里。47省道可直达杨梅山脚下。素有兰溪市五十里杨梅长廊之称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03年荣获浙江精品杨梅之称2006年荣获浙江省特色优质林产品基地 

本着“走进历史、融入白然”的理念,上吴村的自然景观和文物遗产作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各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马涧镇政府推出了“摘马涧杨梅,品农家菜肴,做一天梅农,享受甜蜜之旅”活动,着力打造马涧杨梅品牌,大力宣传推介,为果农搭建销售平台的今天,对其自然以及人文旅游景观环境资源予以优化整合,对于建设高层次、外向型旅游品牌,推动地方物质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1.2景观概况

地处兰溪北隅的马涧山区的五星行政村上吴自然村,距离兰溪城区16公里。五星行政村距离石渠自然镇仅为3公里。石渠上游有两个源,东源经上吴,西源经穆澄源,两源在源口回合为石渠溪,溪中多石,故名石渠。石渠为兰溪至浦江的古道,两源山民必经石渠,再去浦江、兰溪,而当时山货特产的运输全靠肩挑蓄驮,途径石渠必歇脚休息,从兰溪城里到石渠26华里,城里人去北乡、浦江,旧时主要靠步行,来到石渠,必在此歇脚休息,喝茶,吃饭,然后再赶路,故流动人口较多,石渠便有宿店、茶馆、酒坊、肉店、面饭馆,逐渐形成街市。据清康熙《兰溪县志》载:“石渠有集市”。石渠“杨梅之乡”牌坊建于1990年,为杨梅市场而建。五星行政村距离马涧镇政府6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龙王殿,因所属7个自然村,方位排行如星型,故名五星村。辖龙王殿、半源、沈家山、上吴、下于、沈家山桥头、红石头背。上吴离龙王殿800米,村以吴姓居住得名。是金华北山的分支。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景区范围内无工业污染及其他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建设项目。

1.3自然条件

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旅游景区属山区地带,东南面的金华北山高耸入云。金华北山道教名山胜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境内北部。为金华山、赤松山等山之合称。山中层峦叠嶂,清泉潺流,洞穴四布,怪石林立,主峰海拔 1300 余米,面积约 2.5 平方公里。金华山又名长山、常山。山间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合称“金华洞”,为道教第三十六小洞天,名曰“金华洞元洞天”;赤松山传为古仙人赤松子于此引牧羊少年皇初平修道成仙之地,故名。山上有金华观、赤松亭、“五洞十景”等自然景观及道教古迹。为浙江道教名山之一。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金华府志》记载:“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于辰在丑”。明一统志金华天文牛女分野。 

金兰寺旅游景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润湿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5°C左右,年相对湿度为78%,8月份为最低湿度70%左右。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

1.4经济条件

长期以来农业占主体地位,其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模式颇具特色。

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旅游景区所在的马涧镇土地肥沃,日照时间充足,雨量充沛,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粮食以水稻、大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茶叶、杨梅、柑桔、桃、枇杷、枣子、柿子、李子等。其中区域内的杨梅既是村民的重要经济作物,又是该景区一大景观特色和特别的农业旅游资源。

1.5交通条件

1.5.1铁路

景区铁路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金华铁路枢纽。金华铁路枢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金华西站为中心,呈“十”字型交叉,向四境辐射,浙赣铁路复线从东北向西南横贯境内,金千铁路向西北穿越兰溪连接新安江、千岛湖,金温铁路连接丽水和温州。金华境内始发的旅客列车有:金华西到沈阳北、温州,义乌到南昌、上海,兰溪到温州(2对),沪港直通列车和浙赣、金温、金干线上一切列车均停靠金华西站。

1.5.2民航

民航义乌机场先后开通广州、北京、深圳、厦门、成都等10多条航线。而义乌机场距离金华市区仅50公里。330国道金华—兰溪—建德已建成高等级公路,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已于2002年建成通车。金华汽车站到兰溪、武义、义乌等地中巴车(流水发车)。金华市区——兰溪市区的士(票价15元/人)。景区所在的乡域范围内主要交通干道是47省道公路、石渠至龙王殿公路、石渠至上吴的通村公路。

二、建设计划依据

2.1政策依据

◇《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兰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战略项目概念规划(初稿)》

◇兰溪市市政府、兰溪市旅游局及相关部门意见与建议

2.2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建设部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2.3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

◇国家旅游局《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2.4参考文献

◇《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兰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战略项目概念规划(初稿)》

三、景区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现状

3.1景区旅游资源

金华山景区的风景甚具特色,足资开发为旅游风景点。

3.1.1山水资源

山系资源——金华北山,位于金华城北。蜿蜒起伏,势如游龙,雄压万峰,左右分支回峦,连屏拱卫,面南,诸峰数重,山岭双峦对矗,一曰玉壶、一曰金盆,壶中有湖,名曰徐公湖。水分两派而下,泻乎山之阳者由山桥而达于溪;而注于山之阴者由鹿田而入于洞盆之中飞瀑泻出,为赤松涧,即黄初平(大仙)登仙处。整个北山周三百六十里,宛如一道天然屏障。 北山南20里设金华城,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北山(玄武、坎位)是金华城的太祖少祖山,龙脉所含蕴的精气凝重,芙蓉山收纳精气,结敛山势过脉,是强大的靠山;东侧(青龙、震位)的积道山,为一浅山;西(白虎、兑位)是绵绵南山的延伸,青龙白虎有侍卫护持着;正南方(朱雀、离位)低矮的浅山为砂,相互缠绵,可谓托多、护多、缠多,为龙神大贵。婺江由东而西,至兰溪汇衢江而入浙江。该城北山南水、北高南低、左右有侍卫,符合把城郭建在巨型“沙发”里的理念,是个不错的城郭。 

北山南坡西南侧过脉至芙蓉峰,芙蓉峰腾空驾云,高为潜岳。《方舆记》云:“孤山独秀,状若芙蓉,故名,郡县来脉,皆本此山”。芙蓉山山体比较尖,又俗称尖峰山,所以人们就习惯叫尖峰山了,而原来的美名慢慢被遗忘。芙蓉山、尖峰山同一座山峰,不同的称呼,可有不同的结果。金华最早叫“长山县”东汉初平三年(192年)、“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隋开皇十八年(597年)改称金华。尖峰山的山体是尖的,五行属火,该火克着金华的“金”,也许对金华有一定的制约。 在众多的典籍中,对金华北山的称谓有:长山、常山、金华山。在绵绵北山之中还有不同的小山名称,如:芙蓉山、金华山、赤松山、炼丹山、乾峰山等等。金华山乃有其小山,在今付村镇之北,过去这里属于金华乡(包括今付村、源东),金华畈延称至今。称之为金华北山。

其二,金华北山大盘山处于兰溪市马涧镇境内的五星行政村上吴自然村,地处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区,山峰形态独特优美,常年云雾缭绕,犹如朦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上果树遍布,自然生态环境极好,适合道观、佛教、儒教及生态观光型农庄。

水系资源——金华北山大盘山处于兰溪市马涧镇境内的五星行政村上吴自然村,地处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区,是石渠溪上游的东源源头,水资源较为丰富,山下有清澈可鉴的泉水,几十米长的瀑布。溪水潺潺流过,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1.2人文资源

金华北山是金华山、赤松山等的合称。在浙江金华市北15公里。金华山又名长山、常山,是我国道教的第三十六洞天;赤松山传为晋代皇初平得道之处,初平号赤松子,故名。最高峰1.308米,风景区位于500—800米之间,面积约2.5平方公里。该区地质为流纹岩区域,局部有石灰岩显露,水溶后形成许多千奇百怪的岩洞,著名的有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合称北山三洞;其他还有智者寺、鹿田书院等古迹。

马涧镇境内的五星行政村上吴自然村,地处海拔600米以下的金华北山西北大盘山山区,是兰溪市内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风景旅游胜地。

马涧山水风景优美,红岩景区坐落打扮山北麓,其崖壁立千仞,呈紫红色,有明代石佛,有弥勒佛、龙潭等景点。大丘田玉明宫今年重建,香火较旺盛。大盘山有清乾隆乙卯年摩崖石刻界碑。穆澄源解石山风景区有仙奕馆、岚田庵、解石亭等景点。马涧是个革命老区,1938年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70多名。抗日战争期间曾建立抗日武装基地,石渠的全国战斗英雄鲍寿根荣获“空中神炮手”称号,曾4次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胡海明染画作品驰名中外,屡获殊荣。马涧有着悠久的商品经济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保留着剪纸、砖雕、太公画、迎銮驾、迎龙灯、烙画等特色民间文化,以及制作风肉、扎糕、印粿、寿桃馒头麻糍等生产工艺和技术,沿续着独特的迎龙灯、拜寿、过年酒、孝文化等乡间礼仪习俗。自古以来,马涧区域的人民就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历史上人材辈出。

如今在上吴村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类:物质形态主要是上吴村的形态特征和周边环境等;非物质形态主要指民俗风情,民间文学、传统工艺等。文化风貌与物质环境是上吴村的魂与体。

开发上吴村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旅游景区的历史价值表现在:

由于受到金华北山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的影响,上吴村于金华北山风景区仅有3公里的路程,只要开通从上吴村到金华北山的道路,链接金华北山,建造上吴村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希望更大。金兰寺初建于唐朝,由于几经毁灭,几经重建,目前,百姓要求重建的愿望相当迫切。因金兰寺,有金华、兰溪必经之地,金华、兰溪团结互助,义结金兰之意,意义深远。如今,上吴村新成立的上悟经学堂,是传诵国学文化经典的地方,把儒、释、道合为一体,将流传飘香美丽传说的金华北山大盘山融为一体,因此更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和神秘的道魂。

近年来,上吴一带的百姓自发地重建金兰寺,将中国的宗教—道教和佛教融合一体,多少年来金兰寺的传说的显灵在兰溪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人们争相朝拜,以至金华好多地方的游人闻讯纷至踏来。可见兴建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在兰溪老百姓心中的份量。

民俗文化——马涧镇区域的村民勤劳朴实,在辛勤劳动的同时用智慧创造出一系列适宜当地耕作的劳动方式和许多农耕用具,体现了悠久的农耕文化。

3.2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景观旅游开发建设现状

3.2.1景观建设情况

景观建设刚刚起步,对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景观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外部进行绿化。对上吴村可开发、开放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装饰,并与农家乐旅游活动相结合,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文化内涵未充分挖掘。

3.2.2配套设施情况

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没有具备,购物、娱乐等旅游接待性设施及交通状况有待改善。

3.2.3服务管理情况

还未对景观设立专门的管理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高素质的服务人员缺乏。

3.2.4经济效益现状

上悟胜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村景观开发刚刚起步,处于宣传的早期,游客大多通过媒体的宣传把上吴村作为旅游的目的地。

平时客流量较小,尚无法准确统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