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滚滚长江东逝水(十八)

 沉吟先生 2021-11-05

文/沉吟先生

公元1196年,铁木真联合其义父王罕,配合金军,在斡里扎河围歼反金的塔塔尔部。战后金国封王罕为王,任命铁木真为招讨使。铁木真从此声名鹊起。此后铁木真胜蔑儿乞部,攻取呼伦贝尔草原。1202年,铁木真彻底歼灭塔塔尔部,占领西起斡难河东至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203年,王罕与铁木真反目,大战于合兰真沙陀,铁木真大败。随后,铁木真发动突袭,大败蒙古族最强大之克烈部,王罕父子逃亡后被杀。1204年,铁木真征服蒙古草原上唯一能和自己抗衡之乃蛮部。1206年,统一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的整个蒙古草原。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汉,建立蒙古汗国
 
公园1211年农历二月,成吉思汗挥师南下攻金,突袭金军要隘,占领抚州。十月,蒙军克紫荆关、居庸关,前锋部队直逼中都(今北京)。1212年攻打中都时,遭金守将完颜天骥埋伏夜袭,蒙军被迫撤军。1212年秋,成吉思汗再次南侵,攻西京府(今山西大同),成吉思汗身中流矢,撤回阴山。1213年秋,成吉思汗从阴山南下,相继占领河北、河东大部,直抵黄河北岸,又向东攻占山东诸地,对中都形成包围之势。1214年农历五月,金宣宗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成吉思汗派兵南下,进占中都。同时,蒙古木华黎部攻占金东京(今辽宁辽阳市)和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1217年8月,木华黎连克太原、汾州(今山西汾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平阳,攻占山西全省。次年秋,山西人元好问从三乡移居登封,客居他乡,正逢秋风秋雨俱来之时,心有所感,作诗一首。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元好问《秋怀》)
 
1219年,成吉思汗踏上征讨花剌子模的万里西征之路。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花剌子模全境以及中亚多地。1220年,成吉思汗连破花剌子模要塞不花剌、撒马尔罕等城。1222年血洗花剌子模中心城市玉龙杰赤后,深入巴基斯坦、印度追击逃敌。之后大军继续西进,征服阿塞拜疆,横扫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大败俄罗斯与钦察联军,随后长驱直入俄罗斯,兵锋所向,直指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多瑙河流域,扬威于万里异域。1222年成吉思汗启程东归,1225年回蒙古,持续七年的西征结束。
 

成吉思汗西征的七年,留在东方的蒙古大军仍然没有闲着。
 
1221年木华黎大军直指陕西,进攻延安,金延安知府固守城池,蒙军撤退。1222年8月,木华黎转攻被金朝收复的太原府,太原再次失守。不久,蒙古军攻占河中府(今山西永济)。1223年春,木华黎亲率大军10万先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再取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但进攻受挫,无奈撤兵。
 
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故,1229年8月,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继位后大举侵金。庆阳之战、卫州之战、潼关凤翔之战后,1231年5月,窝阔台分兵三路合围汴京,中路窝阔台攻陷河中府,左路斡陈那颜进兵济南,右路拖雷出凤翔攻破宝鸡,直指汴京。是时,身为金臣的元好问心有所感,再次以诗抒怀。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野蔓萦战骨,残阳照空城,国破家亡之意竟显无疑。
 
经钧州三峰山之战,金军主力损失殆尽,主要将领大多战死,元气大伤,灭亡指日可待。1232年1月,蒙古军围攻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汴京、中京(今河南洛阳)相继陷落。
 
历史惊人的相似,当年北宋与金结海上之盟,围殴辽。百年后南宋与蒙古结盟,围殴金。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协定,围攻蔡州,1234年,蔡州被困三个月后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
 
虽非我族类,但亡国之痛,与汉人无异。金室南渡后,金国宗室完颜璹仰天长叹:“兵势如此,不能支,只可以降。全完颜氏一族归吾国中,使女真不灭,则善矣。”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完颜璹《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重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而喜欢作诗作词的元好问,金亡后被囚聊城,做梦都想归家,因此作诗《梦归》。
 
憔悴南冠一楚囚,归心江汉日东流。青山历历乡国梦,黄叶萧萧风雨秋。贫里有诗工作祟,乱来无泪可供愁。残年兄弟相逢在,随分齑盐万事休。(元好问《梦归》)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蒙古南宋联合灭金以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而窝阔台本已决定大举南侵,遂于公元1235年调集大军南下攻宋,开始了历时45年的灭宋战争。一时之间,狼烟四起,铁蹄铿锵,两军战场上空赤日无光,属于汉民族的苦难又一次君临这片大地。
 
一方是横扫欧亚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国,一方是偏安一隅如风雨飘摇中一叶扁舟的南宋王朝。一方誓要扫平天下成就一统大业,一方如负伤野兽垂死挣扎。
 
正面战场蒙军一时难以突破,遂长途奔袭云南大理,进行战略迂回,欲南北夹击。宋淳佑五年(1245)9月,蒙哥命其弟忽必烈与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兵分东、西、中三路出兵大理。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1253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革囊皮筏渡江,直抵丽江,史称“元跨革囊”。12月,忽必烈大军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兵锋直逼大理城。随后,西路军渡江至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东路军过金沙江开抵楚雄、姚安。三路大军合围大理,不久城破。1254年秋,蒙军于昆明俘大理国主段兴智,大理亡。
 
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分兵三路南下攻宋,亲率主力进逼合州(今四川合川),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兀良合台取道云南,北上攻潭州(今湖南长沙),三路大军直指临安。
 

进攻四川的蒙军主力陷入苦战,次年八月,蒙哥中飞矢死于合川钓鱼山下。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克,一国之主死于城下,实为前所未有之重挫。
 
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入槛车时。钟繇捷表前无古,班固铭诗继者谁。白发腐儒心胆薄,一春林下浪攒眉。(刘克庄《蜀捷》)
 
1260年四月,留守蒙古的蒙哥之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五月,忽必烈率军北上与阿里不哥争位,展开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南宋暂时幸免于难。
 
1264年8月,忽必烈在内战中胜出。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之义。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
 
在国号前加“大”字,始于元朝。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载:“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所以大汉、大唐、大宋国号前并无“大”字,别人尊称而已。例如别人问你“贵姓”,就得答“免贵……”,很少有人答“在下贵姓……”

而之后我们所熟知的明朝,正式国号为“大明”,非“明”。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纳宋降将刘整,欲先拔襄阳,浮汉入江,直趋临安。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与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襄樊一旦失守,江汉平原门户洞开,蒙古铁骑长驱而入,将像推土机一样碾过江南大地,所过之处片瓦不存鸡犬不留。
 

从1235年窝阔台调集重兵南下攻宋开始,襄阳数度易手,双方拉锯,直至公元1273年襄阳城破,历时长达38年,古今中外战史罕见。无数蒙古勇士和南宋健卒血洒城头,襄阳城内外战云笼罩,横尸遍野。
 
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大军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水陆并进直扑襄阳,关系南宋王朝生死存亡的一战拉开序幕。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临安,但均被奸相贾似道截留,襄阳被围数年,宋度宗竟然始终不知襄阳危在旦夕。
 
为完成对襄阳的战略包围,蒙军修筑鹿门堡、百河城,切断城内宋军与城外的联系,宋军屡次出击,力图打破包围,均未成功。1269年3月,两淮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最先赶到襄阳,与蒙军大战于襄阳外围,被阿术所败。八月,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率军驰援,被蒙军水陆夹击,兵败虎尾洲。次年九月,宋援军范文虎水军又被蒙军击退。数年中宋蒙双方反复争夺,双方城上城下积骨如山。
 

1272年初,蒙军对樊城发起总攻,缩小包围圈。四月,宋名将李庭芝招募荆楚民兵三千人,由张顺、张贵兄弟率领驰援襄阳。三千勇士虽经血战突入城中,送入大批守城物资,但张顺于是役战死,张贵不久亦被俘不屈而亡。1273年,元军大举围攻樊城,并用回回炮(因西域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造,故名回回炮,又名西域炮,问世后首先用于攻打襄阳、樊城,又名襄阳炮)击塌城角,蒙军蜂拥而入,樊城破。二月,元骁将阿里海牙再次炮轰襄阳。“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元史·阿里海牙传》)。守将吕文焕无奈开城投降。
 

襄阳在坚守六年后,终于城破,南宋至此已无回天之力。
 
蒙军挟破城之威,大军铁蹄南下,兵锋直指临安,池州赵卯发、饶州唐震、江万里相继殉国,太皇太后谢氏遂下哀诏,号召天下勤王,张世杰、文天祥、李芾等率兵入援。
 
蒙军统帅伯颜率军渡江后,谢太后派人携国玺、降表至伯颜大营求和。伯颜指定南宋丞相谈判,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出使元大营。文天祥拒降,并怒斥伯颜,被扣。谢太后改任贾余庆为右丞相。
 
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十八,元军入临安,谢太后携5岁的恭宗赵显出降,赵显与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同时被俘北上的宫廷乐师汪元量悲愤无已,挥笔写就《醉歌》。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汪元量《醉歌》)
 
谢道清即为恭宗赵显祖母,理宗皇后。
 
北上途中,文天祥历尽艰辛逃脱,至福州拥立益王继续抗元,以图复兴,封信国公。后转战闽、赣、岭南,于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兵败被俘,三年后不屈就义。
 
恭宗赵显被俘后,宋度宗之杨淑妃带二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会合,后逃往福州。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杨淑妃为杨太后,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朝廷奔泉州出海,流亡广东。遇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于州岛。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是为宋怀宗,年号祥兴。1278年6月,雷州被元军攻破,由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护卫赵昺撤直崖山(今广东新会),据险而守。其时文天祥于广东被俘。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开至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张弘范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过零丁洋》以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元军四路围攻宋军,宋军虽以哀兵决死之态迎战,然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之停留一瞬。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身负八岁的宋怀宗赵昺投海,随行十余万军民亦随之跳海。
 
历时320年的赵宋王朝随着这纵身一跃,被淹没于崖山的海浪之中,也淹没于历史的浪潮之中。
 
次日,海上浮尸十万。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对峙数千年,中原农耕文明首次被北方游牧文明彻底征服,绵延四千年的中华民族至此亡国。
 
我们的历史学家往往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习惯于当鸵鸟,以为把头埋进沙子,屁股就不是自己的了。尽管部分蒙古族以及后来的满族都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蒙元与满清,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亡国史。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未曾断续,这话说起来其实有些心虚。
 
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被打断,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自此而绝。只能说,中华文明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种种历史条件下死而不僵,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便逐渐复苏燎原。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钱谦益《后秋兴》)
 
这首《后秋兴》是钱谦益步和杜甫《秋兴八首》而作。近四百年后的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所杀,南明政权灭亡,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亡国,相似的历史再次上演。
 
南宋亡了,但文天祥的《正气歌》还在,中华文明有了断层,但其精神内核还在,这种精神早已浸入一代代中华人的血脉和灵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惟其如此,百年后的中华民族才有了再次站起来的资本和生生不息的再生动力。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正气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连载十八期,至此暂时搁笔。这个结局其实有点遗憾,元明清包括之后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均未写到。这个有我个人的一些原因,例如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向为中华民族而战的历代英雄致敬!向千万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历史发展的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致敬!

也许以后有一天,沉吟会继续这个话题,将其补足。但写不写完,这个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往事如烟,历史如风,滚滚长江永不停歇,现在,将来,多少英豪仍将出场。甚至沧海桑田,或许有一天长江干涸,历史的脚步仍将继续,不会为谁停留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讲,永远写不完写不尽。回顾以往的脚步,无非是为了以后的路,走得更踏实。

这十八期连载每篇的推送摘要,除了第四期,其余十七期均选自明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注卷,最后,仍用其中一篇作结。

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